洪洞精神_洪洞吧
洪洞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洪洞吧”。
试把天堑变通途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抗争的故事,也是一个用信念战胜困难的故事,一个流传在四面山人中间的真实的故事。
要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就得回到20年前一个叫作洪洞村的地方。这是一个只有37户人家的小村子,世代居住在四面山的深山老林中。在这里你能看到令人痴醉的十里一线天、携手联袂的瀑布群、三教合一的宋代古观。任何时候来到这里你都会以为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但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里有一座巍峨险峻的梧桐山,正是这座大山峰阻隔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几千年来,洪洞村的居民都一直过着刀耕火种、肩挑背磨的落后生活。其实,他们也想穿新衣,盖新房,听上广播,看到电视。可每次要走出深山,那座梧桐山就立即挡在了他们眼前,翻过这座山就算年轻小伙子空手也要翻个半天。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站了出来。说:“洪洞村的乡亲们,你们敢跟我挖穿这座梧桐山吗?”话音刚落,人们便纷纷回到家扛着锄头、铁锹,拖着箩筐、簸箕,就来到了这梧桐山下。此刻,梧桐山颤抖了。
也许大家要问,就靠这93个农民,靠这些原始工具,要挖出270米长的隧道,这不是瞎折腾么?“不是!”那个第一个站出来的人面对质疑坚定的说,他就是当时洪洞村7社的社长秦治权。这秦治权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洪洞村,他未曾想过,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竟成了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秦治权和洪洞人用行动证明着他们不是在瞎折腾。那时候,村里平均年收入只有200元,但一说挖隧道,村里立马就集资到了7万元。这还不算,真正困难的是要把开山的设备运进山里。挖隧道需要3台柴油机,2台铁斗车,没有公路要把这些设备运进山里,怎么办?洪洞人用自己的血肉解决了这个难题。300多公斤重的设备,洪洞人抗在了肩头,走在陡峭山道上。几根原木搭就的木桥,沉重的设备压的桥身不住摇晃,吱吱作响。紧要时刻,社长秦治权一声大喊:“快,下去抬桥!”便带头跳下,社员们双肩抗住木桥,皮磨破了,肩压肿了,社员们却咬紧牙关,把身子站的更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194个日日夜夜,一条高5米,宽4.5米,长270米的隧道便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洪洞人靠着这一股子坚毅顽强,靠着必胜的信念,靠着奋发自强的无畏精神,战胜了一座千米高山,后人把这些精神亲切的称为洪洞精神。
而今洪洞人开起了农家乐,洗衣机、电冰箱、液晶彩电已经成为他们家里常见的家用电器。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四面山人也没有停下脚步。现在班朝公路等36项重点工程正在四面山如火如荼的建设。洪洞精神已经成为激励着每个四面山人克服千难万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为四面山开创着美好未来。
洪洞县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市局:根据国土资源系统“两整治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洪洞县国土资源局党委高度重视,积极面对立即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
洪洞职业中学校史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薪火传承,继往开来。洪洞职业中学自1987年建校至今,经过栉风沐雨的艰难跋涉,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道路。初创时的举步维艰,奋进中的风雨兼......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洪洞大槐树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洪洞大槐树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洪洞大槐树作文第一篇:洪洞大槐树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洪洞,游览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妈妈告诉我这里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每年会有20余万人来这里寻根祭祖。一进大门,我就看见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