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_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配套软件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5.0.0)。有关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如下。

一、参数设置修改

1.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8次改为5次,基本站由4次改为3次,一般站不需更改。

2.基准站、基本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云”选择为“有量无状”,一般站选择为“无”。

3.以能见度自动观测作正式记录的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能见度”选择为“有:自动站”。同时在SAWSS→“系统参数”→“选项…”→“其它设置”→“附加传感器参数”中,勾选“能见度传感器”复选框,根据本站实际情况,确定采集方式的单选按钮(详细说明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版)能见度自动观测处理方法》)。

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为了满足能见度自动观测的需要,在B文件中,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1表中,增加AutoVisibility、MinVisibility和TimeMinVisibility等3个字段,分别为10分钟平均能见度、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在tabPrimObservData

2表中,增加

DailyMinVisibility、TimeDailyMinVisibility等2个字段,分别为日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相关内容。在软件升级包时,将BaseData.mdb文件打包并自动覆盖。

注意:若对OSSMO 2004 V5.0.0以前版本在BaseData文件夹中的B文件进行相关操作,由于该B文件与现修改后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软件会不正常退出,敬请注意。此时,需将相应B文件从BaseData文件夹中移走或删除后,重新操作,由软件按新的数据库结构形成B文件。若为之前版本的B文件,软件则会给出“XXXX文件的数据库结构与现行版本不一致,请移走或删除该文件后,重新操作!”的警告。

2.在窗口界面中,编报量文本框和云状、云码单元格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编报量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不与云量文本框的内容相关联。云高单元格为自动观测时,置为正常状态;为人工观测时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对于一般站,总云量、低云量文本框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总、低云量为微量与无云时,不作区分,一律以“0”输入和存储,均按无云对待。

在形成长Z文件时,Nh无论有无总低云量,均以缺测写入(“///”);当云高为自动观测,其值为空时,按“9999”写入。3.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人工观测数据和有关统计值中的能见度文本框始终正常给出,其值取能见度分钟数据文件(VIIiiiMM.YYY)观测时(46~60分钟)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自动转换成以0.1km为单位去尾填入。

4.定时降水量只在08、14、20时以正常输入状态给出,08时输入20-08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14时输入08-14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20时输入14-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若14时没有观测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输入08-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

5.编报降水量按“20-08时量”、“08-14时量”、“14-20时量”给出,当为自动观测时,其值自动统计得到(只要某时次降水量出现缺测,包含该时次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均置为缺测)。在B文件中,08时编报降水量约定存储的是20-08时累积降水量。当自动站在上述时间段的累积降水量不正常时,应在此输入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在08、14、20时定时观测中,若某时段累积降水量完整包含有上述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用人工雨量筒降水量代替其自动站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其他时次仍以自动站各时次累加统计为准,只要有某小时值为缺测,则相关时段的累积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6.过去天气描述时间周期按照调整后的定时观测时次自动给出初始值。

7.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8.在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相关性检查中,取消了相互配合的限制,如既使能见度<1.0km,没有天气现象配合,也只给出疑误提示。

9.对于基准站、基本站该模块只在08、11、14、17、20时5个时次,一般站只在08、14、20时3个时次的正点自动弹出。

三、“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显示、维护功能,增加日最小能见度的自动挑取功能。

2.为不对窗口界面作大的调整,云状内容仍保留,表格屏蔽方式给出。

3.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4.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包括时、日数据)内容,增加B文件与Z文件中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对比。

5.修改了完整的当日逐时和日数据文件,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

6.修改日数据打印输出内容,对于基本站(一般站),在第3页天气现象后面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对于基准站,将云状输出内容更换为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

四、“B文件→A(J)文件”模块修改

1.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2.确定云量、云状方式位时,考虑“云”为“有量无状”时的情况。对于基准站,云量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3.云高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按24个时次记录。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B,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4.能见度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包括24次定时值和自动观测日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从B文件读取形成A文件的相关内容。当为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5.根据参数库中的站类和定时观测次数,增加附加信息的“观测时间”,基准站按“10/05/08;11;14;17;20”、基本站按“10/03/08;14;20”写入。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五、“Z文件→A文件”模块修改

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六、“A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按A文件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12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4年1月开始按21种给出。

3.基准站为5次人工定时观测,则对云量、云高、能见度(人工观测)强制将5个定时外的数据置为缺测,质控码置为8。

4.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A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七、“格检审核A文件”模块修改

1.因A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2.因在台站基本参数中增加了云的索引为“有量无状”的项,故修改A文件首行参数中要素索引与参数库中不一致的情况。

3.在云状观测取消后,云状按缺测参与量、状、天气现象及其他要素的审核判断。

4.当无云状观测时,取消云状与日照时数相关性的审核判断。

5.当无云量观测时,取消浅层地温空间变化规律的审核判断。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八、“编制地面月报表”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内容输出,内容包括24时次的能见度、日最小能见度和出现时间,月能见度出现回数。当为基本站、一般站时,在第8页后增加8.1页;当为基准站时,将原24时人工观测页的能见度,换为自动观测的能见度。

2.基准站云量、能见度仍为24次定时观测的方式位,但需按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作日、旬、月统计,修改日、旬、月、量别日数统计处理。

3.能见度自动观测的出现回数统计方法:将2、8、14、20时的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转换为以0.1km为单位去尾的值,再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统计规定统计得到。

4.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九、“Y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Y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3.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格检审核Y文件”模块修改

因Y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一、SAWSS软件修改

在AwsFile模块中,修改读取B文件的内容,增加从B文件获取能见度自动观测的数据功能。

十二、航空报模块修改

因航空报仍保留雷暴、龙卷等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编报,与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规定不一致,所以,有航空报任务的观测站,在航空报中仍要对雷暴、龙卷参与现在天气编码。

1.对于以电报方式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直接在现在天气文本框输入人工确定的电码即可,与原操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2.对于以数据文件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为了方便输入天气现象后,自动形成编码,在B文件中,增加编报中天气现象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4表中,增加WeatherPhenomenon字段,即航空报的天气现象另用一个字段保存在B文件,与原B文件在tabPrimObservData2中天气现象分开保存。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一、对比测试阶段1.从3月20日9时(北京时,下同)起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4.0.0),仍按照现行业务规定编发气象报告......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附件2: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一、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二、在“正点地......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维护浅析

第2分会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维护浅析孙丽华,郭林,胡彩菊,郭莼雨,陈光(河南省长葛市气象局,461500)详细摘要OSSMO 2004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它适用......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岗位考试试卷

2007年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岗位考试试卷一、填空题(20题,每题1分)1.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2.自动站的风向按度数,风速准确到一位小数记载。当风速≤0.2m/s时,风速照记,......

地面气象测报综合复习题

地面气象测报综合复习题第一套一、单选题 1、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可根据需要设置( )气象站。 A无人值......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气象 地面 操作 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气象 地面 操作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