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孔乙己答案_孔乙己遇到范进
范进孔乙己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乙己遇到范进”。
孔乙己参考答案: 一
一、1.C 2.D 3.B
二、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意思对即可)
2.冷嘲热讽(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偷东两被打; 因中举而喜极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
4.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意思对即可)
5.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又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二
阅读理解答案:
11.“我”说出了“茴”的写法,孔乙己找到了施展才学的机会,并由衷地为孩子们能读书识字而高兴;“我”极不耐烦地走远,孔乙己受到了轻视,对“我”不愿读书识字感到遗憾不安,故极惋惜。
12.从动作、神态、语言三个方面描写了孔乙己给小孩分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了孔乙己善良、迂腐,受到成人世界排斥的特点。
13.都是以“我”为视角来集中展开情节,叙述故事的,给人以真切之感。《孔乙己》中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冷眼旁观,表现出人情的冷漠,突出世态炎凉,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要性。《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⑴√ ⑵×⑶√⑷√⑸√ 6.B 7.⑴孔乙己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⑵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⑶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上述3种概括均为正确,答出其中的某一种即可。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他死要面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上述4点只要任答其中三点均可。8.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9.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10.此题为开放题,可参考下列要点:⑴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⑵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⑶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⑷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⑸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四
14.答案:欲言又止;巧妙地表现出孔乙己承认欠钱又无力还钱,因而无言以对的尴尬无奈的心态。评分:用法1分,效果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①通过写脸色的变化,表现孔乙己的生活处境和心理状态,反映人物性格产生的因果关系;②通过描写“脸色”的细节,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可悲、可怜的性格特征;③连点成线,呈现出孔乙己悲苦命运的轨迹。评分:答出示例中的一种即得满分,共3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16.答案:特征,自私市侩、落井下石、冷酷无情。作用,写出了孔乙己生存环境的恶劣,揭露了封建文化关系(即封建科举对人们精神的奴役、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的“吃人”本质,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五 参考答案:达标训练
5、(1)肖像描写。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2)动作描写。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3)语言神态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范进中举》阅读答案:一
1.动作描写。先是高兴以至于昏倒不省人事,后跑到街上去了。2.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
3.是指范进对自己的成就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4.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5.为下文作铺垫。说明了范进对胡屠户的害怕程度绝不一般。
6.当时“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这样的典型。
7.(1)比喻(2)夸张(3)对比(4)感叹
二 【参考答案】
1.讽刺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代
2.C(A.“斟”读音为zhēn;B.“相”读音为xiàng;D.“绾”读音为wǎn)
3.①唯唯连声 ②狗血喷头 ③不三不四
4.锦上添花
5.⑴学习《范进中举》,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或:通过学习《范进中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⑵我对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
6.⑴示例:①那一组科举状元事迹不显,没取得多大成就,后代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而那一组落榜秀才却是个个事迹显著,成就非凡,史册留芳。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清朝的科举考试并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
二、状元们中状元后沉迷于官场,不思进取;
三、落榜秀才落榜后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愤努力,终成大器。②在当时,第一组人物辉煌显耀,众星捧月,万人敬仰;而第二组人物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由此可见,追名逐利的人没有留下什么可以慰藉心灵的财富,显赫一时的美名和光环总会被历史洗去,成为过眼云烟。而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尽管当时郁郁而不得志,但终究会被历史记住,让后人景仰。
⑵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⑶示例:五子登科、名落孙山、及第成名、郤诜高第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后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郤诜高第: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7.攥 舒 缩 揣 这一连串动作表现出胡屠户既想要银子又假意推辞、害怕范进把银子收回的复杂心理。表现了他贪财、虚伪的性格特点。
8.由前面称“岳父”改称为“老爹”。因范进中举了,他觉得从此有做官的本钱了,再也不怕胡屠户了,不把他放在眼里了。(言之成理即可)
9.他骂儿子是为了拉近自己与范进的关系,讨好范进。
10.神态描写: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前文神态描写: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前后对比着写,相映成趣,极为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前倨后恭的小市侩的丑陋形象。四
一.语言积累:5.(1)狗血喷头;(2)不三不四;(3)不省人事;6.(1)敬辞,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2)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3)用于自称的谦辞词。;(4)旧时称读书人或晚辈。7.(1)比喻(2)夸张(3)对比,比喻。(4)反复,夸张。8.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2分,每句1分,修辞手法不作要求,其他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感悟:
(一)胡屠户 行为 语言 对范进的态度
范进中举前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见教”范进;
(希图进取时)一口啐在范进的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人;
中了相公是“带挈”了来的;
(希图进取时)尖嘴猴腮,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鄙视 讽刺 嘲弄
范进中举后
壮一壮胆,一个嘴巴打将去;手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
站在一边,觉那只手隐隐疼将起来,讨了个膏药贴着 做了老爷,是天上的星宿。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奉承 讨好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
(二)喜极而疯;生活遭遇;科举制度
(三)1.踹、挣、淋淋漓漓;范进中举喜极而疯.2.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动作:拍、笑、叫;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3.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4.⑴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⑵众人拉他不住.五
【自测答案】
2、反问 夸张 比喻 引用,3、B,4、D,5、(1)夸张 语言 动作(2)追求功名,封建科举制度(3)难以置信(4)“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范进和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当孔乙己遇到范进续写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孔乙己遇到范......
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程对山(甘肃省武威市双城镇南安中学033018)一《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教学设想】《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但尚停留在单篇的基础上,如何将两文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