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讲座材料
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明 德 小 学 李 春 月
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观摩现今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缺乏,零碎割裂较多,常常是破坏了文章的语感和美感。而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同时扩展到全篇,就能顺畅的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自己在新课改中收获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高年级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主线,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整体,整体把握课文是前提。
一篇文章,是一个系统的、有着极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平常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逐词、逐句、逐段地讲解分析训练,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抓整体,特别在初读时的整体把握最重要。
一堂课的实现,尽管有很多诸如教学观念、原则、规律、方法等在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保持不变,但从课的形式上讲,却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这是因为我们在一定规律指引下,寻找一堂课的切入口都不一样,即使一样,在课堂上经过师生双边的“三度”创造后,也会以不一样的过程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个“切入口”(突破口)选择的准否、好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三度创造”。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概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标准》,并遵循这一规律,从学生的直觉思维出发,从整体把握入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标准》)的训练。因此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通课文。”读通课文”为阅读教学全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抓住主线理解、探究、赏析、批判乃至语感养成创造基本条件。只有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而后才能寻求文章“主线”灵活切入,从而实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读通文本,整体把握课文: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交流初步的感受、读书的效果(这是可以让学生以各种读书形式来展示),提出不懂得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接着,教师可以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抓住一篇课文的主线展开深入的学习。
二、找准切入“线”是关键。
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之上教师就要根据课文类型、特点及学情等因素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抓准课文的主线,围绕主线突破重难点的学习,使学生更多的受到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课文主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巧入手:
(一)从课文中的中心句切入。
有些课文中心明确,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就有中心句揭示中心。在精读这样的课文时,可以一入手就让学生寻找中心,并从中心引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例如:《九寨沟》中可以从“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体会为什么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
再如《鸟的天堂》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是文章的中心句,于是我我便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到文中深入阅读,看看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懂全文。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读通课文后)我问学生:“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到勇敢、坚强、互相信任等词)我便顺水推舟继续引导道:“课文是怎样赞扬这对父与子?我们一起来找找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学生便很轻松的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就以这句中心句为主线(即这对父与子到底了不起在哪里?)展开全文的深入学习。
再如《草船借箭》一课最后一段周瑜所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也是本文揭示中心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主线展开全文的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读通后,我请学生说说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印象深刻?交流中就有学生谈到诸葛亮,而且为数不少。于是我相机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里说到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语句。”这样学生很轻松的就能找到本句中心句,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展开重点部分的学习、研讨,从而删减了课堂上不必要的繁琐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
再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我也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抓住主线直接切入内容。课的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脉络,从而自然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抓住这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全文“尊重”主题的切入点,巧妙设疑 “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究竟为什么,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悬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体现,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从课后思考与交流的问题切入
新课程语文教材配合课文教学,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配以形式不同的练习,有的问题就是针对本篇课文的学习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并串联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统帅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话,文本教学的主线就已经在握了。
比如,《新型玻璃》一课的课后有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这个问题不仅和课文要点紧密联系,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课堂上,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请学生以课后这道题为主线展开全文的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如:《高尚的行为》一课,主要讲的是个别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戏弄、奚落残疾的科罗西,科罗西忍无可忍巴墨水瓶扔向他们,没想到扔到了老师的身上。当老师问及这是谁干的时,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卡罗纳承认了。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下,科罗西说出了真相。老师宽恕了他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课后思考与交流中的“卡罗纳的高尚行为具体表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来谈。这也是文章的主线,这个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学懂了。
(三)从文章题目入手,扣眼切入。
题目就像一篇文章的“眼睛”,虽简简单单几个字,但是重点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有的课文教师教师若能乙脑学生从文题切入,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眼,这里指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它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
例如《花潮》,“潮”即题眼,花和潮本是毫无相关的两种事物,为什么联系在一起,中间可用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如、似、好像等,那么“潮”就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切合本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据此老师可设以下教学步骤:审题抓纲,感知花如潮;初读课文,寻找花如潮;精读课文,体会花如潮;再读课文,感受人如潮,心如潮,皆因花如潮,一线贯穿,不枝不蔓。再如:《黄河的主人》一课。读了题目后,可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筛选出主要问题:谁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怎么就成了黄河的主人?组织学生围绕主要问题朗读理解课文,从而感悟“艄公”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这就确定了本课的文本主线。
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就是从课题切入,帮助学生抓住主线进行学习的。课堂上我首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爱养花吗?养过哪些花?”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又进行谈话,:“德国人也爱养花,他们养花可有些与众不同。——揭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接下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读读找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德国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并有感情地读懂这些句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疑惑,再在全班交流,进一步升华情感。可以说本节课的教学就是以课题为主线直接切入文章中心部分的学习,条理清晰,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再比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课题也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课题切入到本文中心内容的学习:“课文中哪里写了作者去钓鱼?钓鱼又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诸如此类由课题引起的思考既可以由教师点拨,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并由此切入进全文重点部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课堂上有效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裕。
另外,在古诗教学中也是可以抓住诗眼来展开学习的,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古诗《游子吟》一课,《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其中“吟”就是本首诗的诗眼,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从课文插图切入
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编者为了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因此它们往往与课文的重难点内容紧密相连。有的课文若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便可以比较轻松地突破课文的难点教学。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发挥插图的作用,有时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显得新颖别致,给教学增色不少。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插图画的就是邱少云忍受着火烧的痛苦却纹丝不动,坚持执行任务,直至牺牲的感人场景。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插图中寻找主线契机展开全文的学习。课堂上我利用展示台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主要任务的神情、动作,猜测他的心理活动并说一说图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质疑,如邱少云为什么不拍灭身上的火?他在执行什么任务?旁边的战友有什么感受?……接着教师再归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主线展开全文的深入阅读、感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的《桥》一课的插图画了党员老汉面对洪水临危不惧镇定地指挥着全村人有秩序的过桥的内容,也和本文的中心紧密关联,教学中我也是引导学生由图切入抓住主线展开学习的。在学生观察插图说出图意后我请学生说说他们此时对老汉的认识,有学生说到“勇敢、临危不惧、有威信”等词,我一一板书下来,并相机问学生:“课文中描述的老汉还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可以具体感受到?”这时学生就可以围绕此条主线读书、思考、圈画、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加深感悟,领会中心。
再如《琥珀》一课,我也是借助课文插图来切入主线的。插图画的是一只琥珀,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可以看到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蜘蛛正在准备扑向苍蝇……这是课文中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由图切入抓住主线展开探究学习的。可以借助这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情形。在说清图意后,顺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这奇特的琥珀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形成的呢?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这时学生们就会主动围绕这条主线读文析句,探究交流,从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得到感悟。
(五)从行文线索切入:
牵藤。藤,即课文的某种行文线索,循着线索,牵藤取果,条理清楚,水到渠成。从而更加体现主线教学的特色。例如《林海》一课,在教学中,问:课文重复最多的词是什么?当学生找到“亲切、舒服”后,因势利导:大家可以顺着这条思路边读边想,是什么事物让作者感到“亲切、舒服?”讨论明白:一是看到美丽的景色;二是林海与祖国建设连在一起,美得不戴洞;三是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迅速理清文章脉络,写景——写物——写人,然后就此依次学习课文,达到和谐统一。
三、巧加整合是必须。教学时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而教材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捕捉寻找主线的契机,而不是教师机械地抛出问题、道出主线。同时学生资源不是不加筛选拿来就可以用的,教师要抓住有利因素进行相机引导,只有将学生的资源与课前备课时教师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充分体现主线教学的优越性。
虽然主线教学使我们的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程序更简化,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更加高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主线教学,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情、结合课文类型潜心研究教法、学法,课堂上顺学而教,以学定教才是根本。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李剑丰 【摘 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教......
我的语文教学观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
抓住主线 凝聚共识——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2012年年会述要胡昌勇2013-1-16 6:01:18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16日 07 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近日在......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线。牢牢抓住这条主线,就抓住了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根本。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借鉴第......
10.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后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结合典型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