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_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
甘乐平 赖纯平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存在着其重要地位与其组织不健全、作用失效之间的矛盾,这种状况急需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创新。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会’上”,革命老区赣州市依靠农村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上的创新性做法,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题。使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赣州市现有“两新组织”即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7219个,其中:经济组织1612个,包括1206个产业协会和268个产业合作社;社会组织5607个,包括4264个村民理事会、1245个农村老年协会和98个其它协会。在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1017个,占比为66.81%;在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2625个,占比为46.82%。
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两会”上情况汇总表
类别数量已建 党组织占比(%)支部或小组数量占比%
经济组织产业 协会120680967.08党支部153
党小组656
产业 合作社40626866.01党支部78
党小组190
合计1612101766.81
社会组织村民 理事会4264179442.07党支部17
党小组1777
农村老年协会124576861.69党支部172
党小组596
其它 协会986364.29党支部13
党小组50
合计5607262546.82
总计7219370251.28
二、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案例
案例1: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9月成立。现有社员165名。2009年12月,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7名。合作社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开展主题实践,使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脐橙产业的发展。
1、创新组织设置,促进产业大发展。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后,合作社实施“产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技术生产质量标准,开展脐橙种植、挑选、分级、打蜡、包装、销售等经营活动,把致富能人、产业大户、产业带头人凝聚在了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真正转化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2、推行一会三组,设岗定责强管理。实行“一会三组”工作模式(负责人联席会,职工权益维护组、青年志愿服务组、巾帼建功创业组),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依照每个党员的特长和爱好,根据产业实际,设置了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运输等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
其中,党员邹长发担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岗,负责联络销售工作。党员钟仁贵是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委员,认领脐橙销售咨询岗,负责销售咨询工作。党员邹勤生担任合作社党支部宣传委员,认领脐橙科技致富示范岗。党员邹桂生认领民主议事监督岗。党员邹流发认领创业路上帮带岗。
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集中开展了“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经营管理、争做群众贴心人,争做致富带头人,争做产业领头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果的积极性。武阳镇95%的农户都种了果,户均种果达3亩,真正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党员邹冬发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学习种植技术,种植脐橙100多亩,去年挂果50多亩,产量30多万斤,毛收入近50万元,纯收入近30万元。今年又增加投资5万元,预计年收入可突破30万元。
合作社社员享受的好处包括:
1、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
2、优惠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
3、可获得销售等相关信息;
4、脐橙愿意自销的自销,愿意交给合作社的由合作社统一包销。
现在,合作社拥有脐橙加工,收储等场所5600平方米,果园面积8000余亩,年销售脐橙1260万斤,销售总收入可达2000万元。产品销售覆盖全国,远销俄罗斯,中东、西亚等国。
案例2:信丰县大塘埠镇烟叶合作社党小组
信丰县大塘埠镇辉煌烟叶合作社党小组是依托合作社成立的党组织,现有党员5名。
党小组在合作社中积极开展“一组三链两服务”活动。
“一组”是通过成立党组织,把合作社纳入党组织领导。
“三链”是“市场营销链、产业培训链、产业人才链”。建立市场营销链,把合作社推向市场,把现代烟草基地烤烟直销点建到红塔集团生产线;建立产业培训链,与科研所合作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导合作社走科技致富道路;建立产业人才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党员队伍中的作用。
“两服务”是通过开展党员创业孵化活动,围绕服务产业农民和产业发展来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这种模式使党员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中挑大梁、担重任。党小组长、合作社社长、理事、监事都是由“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他们在合作社中或交叉任职,或独当一面。各党小组成员都是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同时,党小组要求每个合作社党员联系1-2名经营潜力较大的农户,帮扶1户困难户,充分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合作社党小组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输血”和“造血”的方法,共帮带有潜力的养殖户26户,帮扶困难户12户。2009年10月26日,烟叶合作社成立了服务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基本实现了供苗、整土、肥料、防病、销售 “五统一”。社员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统一育苗上,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推广大棚育苗技术,提高了烟苗的品质;在统一机耕整土上,只收成本价;在统一肥料上,做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让利5%”的服务承诺;在统一防病上,程序严格、步调一致;在统一销售上,直供云南红塔生产线,产生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截止目前,全镇烟草示范小区3个,100亩以上基地5个。2010年烟业产值预计达到500余万元,烟叶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6%。
三、赣州市将“党支部建在‘会’上”的主要做法
赣州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2554个,有党员27.05万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赣州市初步建立了以将党组织建在“会”上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党建工作新体制。
(一)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
按照农村党员的自身特长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重点在当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老年协会等农村新社会组织和产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设置党的组织,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使党旗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地方飘起来。
对党员人数在5 0人以上的村,建立村级党总支,在“两新组织”中设立党支部;党员不足5 0名和不具备成立党总支的村设置党支部,“两新组织”设立党小组。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行支部范围内跨组织设立党小组,或由乡镇、村选派党建指导员,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党组织。有条件的党组织可根据党员特长和分布特点,设立若干党员中心户,作为附近党员活动中心,从而形成了以乡镇党委一一村党总支(党支部)一一“两新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一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构架的农村“两新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二)创新党组织在“会”上运行的方式
在县、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得到有效落实。
1、构建党组织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和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引导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性组织,通过“议事会提案一党小组把关一理事会组织实施一监事会监督”等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采取“双向进入”的方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和鼓励广大党员加入“两新组织”,并通过群众民主选举的方式合法进入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领导骨干作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引领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党组织加大培养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为党员,逐步培养成党组织负责人或骨干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
2、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及时建立健全以“三会一课”为主的各项组织活动制度,丰富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各种功能型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和党员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3、创设党组织活动载体。以各种类型的党组织为新的阵地,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搭建党员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双富十带头”和“三培两带”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等工作,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社会更加民主和谐。
强化党组织活动保障。建立有效的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四个一点”的方式,即县(市、区)财政每年预算一点、留存党费安排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转移支付切出一点的办法,确保农村党员每年人均不少于6 0元的活动经费,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切实抓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一方面,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好农村各种闲置房屋、学校、祠堂等,因地制宜建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阵地;另一方面各级组织把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安排部分资金和项目,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无场所的问题。切实抓好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制度,为活动场所配备各项必要设施。
(三)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以“服务产业农民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两服务活动,在全市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中建立党员“七岗三员”制度,使党旗在农民致富路上最需要的地方飘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加油助力,搭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一是党员承担“七岗”责任。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自身特长,结合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需求,对党员分别设立技能传授岗、信息收集岗、维修服务岗、致富帮带岗、内外协调岗、经营维权岗、市场销售岗,使合作社里的党员们依据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岗位积极服务产业和服务产业农民。在全镇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里构建了“党员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服务社会”的大服务格局,助推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信丰县大塘埠镇党员发挥市场销售岗作用,600余名党员组建了6支脐橙和9支辣椒党员能手直销队,外出开拓市场。在黑龙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了19个直销网点。脐橙成了国际超市沃尔玛的直供产地,把辣椒直销点建到了广东、湖南、萍乡等合作商加工厂。该镇的脐橙、辣椒、烟叶、生猪、西瓜、水产等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路走好,价格明显提升,不仅没有出现滞销现象,而且均价普遍比上年增加一至五成以上,特别是脐橙,去年的销售均价比前年提高近一倍。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经济组织里的农民人均增收2OO元以上。
二是党员发挥“三员”作用。赣州市要求各类协会、合作社的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三员”作用。党员“科普员”的职责是:定期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种田方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能力。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党员邱昌才,主动担任了本村及周边3个村的新技术推广员,近年来,已累计推广新品种3个,帮助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党员“指导员”的职责是:由会员党员组成指导服务队,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负责帮助合作社社员育种、移栽、管理、施肥、打药、采摘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党员“示范员”的职责是:每当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时,都由党员“示范员”先行试验、示范,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讲给农民听,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信丰县大塘埠镇建立了3500亩的辣椒、4800亩烟叶示范田,对5个专业新品种进行了试种。推广农业新品种为农民带来增收800万元,增加社会效益5600万元。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党员王雄,利用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资金贷款1 0万元,自己种植示范果园150多亩,并带头组建澄江镇红橙果业合作社和果业协会,为果农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农资供应、果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2008年,他的家庭纯收入达15万元,他组建的合作社共为1 00多户果农节省农资成本近5万元,为本村果农增加收入1 0多万元。
四、赣州市将“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成效和意义
(一)“支部建在会上”,探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解决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与革命斗争的有机结合问题。把支部建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前沿, 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中,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最现实的要求,赣州市“支部建在会上”的做法,推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顺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把政治上的优势群体和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捆绑”在了一起,改变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使党组织站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二)“支部建在会上”,强化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有效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龙头,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两新组织”为管理主体,“两新”党组织为纽带,农村党员为骨干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新网络,使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下移,覆盖面更宽、触角更长,党组织围绕社区建设开展活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与党员、群众的要求更加贴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健康深入开展。
(三)“支部建在会上”,构筑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互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在党组织的引导和领导下,实行民主理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良性工作机制,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工作态势。安远县版石镇安信村礼份组组建社区理事会党小组后,在社区党员骨干分子的组织带领下,全体村民齐上阵,仅两个月就在岩石上开出了一条2 0 0米长、三四米宽的通组路基。在社区理事会成员的感召下,村庄中的“第三种力量”也被调动起来,在外工作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为家乡社区建设捐资捐款,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社区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支部建在会上”,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与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命令、强迫执行式的领导根本不同,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市场引导,在发展农村产业时,“做给群众看, 领着群众干”,“群众要下水,党员先趟河”。先由党员带头示范, 再逐渐引导群众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 带头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带动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支部建在会上”,让农村党员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 工作重心转向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开展示范引导、提供技术服务。这一变化,使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能人党员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经过市场经济锻炼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明显增强。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建立, 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既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适应了发展农村的需要。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是在发展农村产业中, 通过组织带动、服务管理、指导协调体现出来的。新的领导方式,收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支部建在会上”,促进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组织, 党的工作与产业发展不搭界, 组织活动仅限于念念文件、报纸,党员到会很少或者活动开展不起来。把“支部建在会上”,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党组织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等有效模式,建立市场、培训、人才链,实现了协会、合作社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优势与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在生产经营和产业服务上的有效互补、整合优化,党组织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党员“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制度,党员发挥核心作用,以产业为载体, 以服务为纽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带头致富;又为群众提供技术、政策服务,党员有了实实在在的用武之地,实现了党员科技示范、帮贫济困、带头致富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如定南县天九镇农村党员刘瑞泉牵头创办的东山村苗木生产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吸引了其他党员以及该村6 0%以上的农户从事苗木繁育,全村苗木繁育面积达7 00多亩,为该村村民增加了3 0 0 0多元的年均收入,苗木繁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崇义县铅厂镇长河坝村乐世华利用党员创业扶持资金,承包抚育毛竹林500多亩,建成竹制品加工厂,年加工毛竹1 3万余根,产值近300万元,上缴税收5万余元,解决4 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他还带头成立崇义县长兴竹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发展毛竹产业,现发展会员6 8户,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等帮扶,并依托竹制品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会员的毛竹销售难题,为该村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六)“支部建在会上”,解决了新党员来源,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以前,由于农村城镇化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原因,农村党建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等现象;而且依村组行政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习惯做法,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不能在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很好地发挥,协会、合作社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组织来协调。将“支部建在会上”,把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吸收人党, 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产业党组织成为人才最集中、富裕户最集中、党员作用发挥最突出的场所,增强了对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的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成为了农村发展高素质党员重要源头, 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等问题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
赣州市出租车行业原处于无党组织、党员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状态。成立了出租车行业党总支和6个出租车公司党支部后,落实了党员活动场所,建立的士党员信息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出租车司机党员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和谐稳定。据初步统计,赣州市在“两新组织”中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已达到5 6 O 0多名。一大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农村实用人才等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而且其先进作用、带动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优秀后备力量。2 0 07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个培养”、“双向培养“等活动,共发展两新组织党员11 0 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 3 0 0多名。
(七)“支部建在会上”,融洽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最不和谐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当年,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 是因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农民群众共同的心愿,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就必须带领人民群众发展致富。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有机地结合了党的领导、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相互关系, 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新社会组织党员干部成为了社区公共事务的骨干力量,成为了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收集员、群众纠纷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救危济困的服务员、各类事项的代办员,建立了党员干部为农服务新型机制。这既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方式,开展为民服务提供了平台,又可破解许多工作难题,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了。如安远县凤山乡井士丘村原来是乡里出名的落后村,干群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改革村级民主管理体制后,群众看到乡村干部真心为民办实事,创业致富建设新农村热情高涨,2 0 07年该村就新增果园面积35 0亩,硬化通村主干道2.5公里。再如,过去一些地方有事通知村民来开会,到会率能达到5 0%就不错,实施社区管理后,召集村民开会到会率都达到9 0%以上。
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查问卷(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深入了解您对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我们设计了......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
大集乡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
农村基层党组织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旨在掌握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您认为合适的项目前划“√”,并在最后一题填写你的意见或建议。 一:调查内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