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转引自“新思考网”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学法指导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学科教学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在新高考与新课程的形势下我们感觉考试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探究学生如何从“学会”发展为“会学”,历史教学研究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法,不失为学习高中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分析方法指导、学会分析法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

1.分析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育内容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结构,才算真正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有物质基础和依托。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结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高度,让他们从整体上认识历史。历史知识的结构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历史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起因、结局、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等;一个历史阶段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国防等等方面构成;一个历史现象同样如此;每一节教材知识都有一个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譬如,我们学习的近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知识结构:第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第二我们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如何解决的?第三恢复的表现如何?有什么历史作用?我们在上课时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结构上进行分析。

2.分析历史显性知识

历史显性知识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述可以直接感知的。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都有其得以产生的原因、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分析显性知识,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围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而在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加以系统分析。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学中,首先从课题分析得出“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的显性知识比较明了,我们就从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知识就行。然后设计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已经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完全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时,应该侧重于蒸汽机在纺织部门中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机器在各行各业普及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应该结合教材中的讨论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分析历史隐性知识

历史隐性知识隐藏在显性知识后面,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或对显性问题中若干要素的综合,只有通过显问题才能表现出来。分析隐性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能力。因为,分析隐性问题一般集中体现在对隐含在历史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进行剖析。从这个角度讲,分析隐性知识就是进行历史理论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升华。因此,揭示隐性知识和分析隐性问题,本身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过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其进步性,同时要揭示存在于其中的历史的阶级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所提的自由和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广大人民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诸如分析相似或相近历史问题之间的差异,分析历史人物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总之,我们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内容,对历史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因时因势地加以深入分析,让学生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升华。还有我们的地图里边也存在大量的隐性的知识。譬如我们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一节课,我们从中可以梳理总结出英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教材总结了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我们运用迁移的方法也可以分析。

二、分析方法的提示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选用什么具体方法却是件伤脑子的事。选用正确的分析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讲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往往根据革命爆发的原因得出革命胜利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中已经蕴含着革命胜利后或改革成功后的意义,即以首呼尾、首尾相连。如1640年以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不言而语,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过程中。

2.史料介入法

“论从史出”,史学观点史前人对历史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有些历史观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引入历史材料帮助说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证明历史观点。如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一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要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呢?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联系加尔文教的教义,另一方面应该引用恩格斯的话:“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这样,学生会通过对史料的认知而明白加尔文教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思想武器作用。

3.纵横联系法

以某一历史事或历史现象为原点,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其前后的问题加以分析,或把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成阶段加以分析,这是纵向联系分析法。纵向联系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对某一历史事件参照下的时间相近而空间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分析则为横向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将某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就是纵横联系分析法。纵横联系分析法,不但能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而且还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纵横联系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的教学中。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应该把握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圈地运动——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殖民争霸斗争——工业革命——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线索展开纵向分析。同时,还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日本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的、立体的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地位和影响等。4.层次(结构)分析法

不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析法是循着历史层次结构展开的。进行层次分析,能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增强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1789年7月至1793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由爆发到走向高潮,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是巴黎人民通过三次武装起义完成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晰地认识革命过程的层次结构,围绕三次武装起义展开层次分析:1789年7月14日,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地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派掌权;1792年8月,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吉伦特派掌权;1793年5月底6月初,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倒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革命进入高潮。又如评价拿破仑,按阶段可以将他放在督政府统治时期、执政府统治时期、第一帝国时期。就第一帝国时期又可以从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拿破仑的褒贬抑扬富有整体感和全局感,从而把握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过。

5.知识迁移法

这种方法主要在解决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型的问题。我们知道历史事件的构成有一定的要件,历史阶段的特点分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是一分为二的等等。我们以世界历史的内容为例来分析问题。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应该具有三个层面,本件事情对本国的意义和对本地区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意义。譬如,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我们学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即三层意义,那么墨西哥的革命历史意义教材没有分析,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三方面来分析。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第一,革命推翻了反动的迪亚士的反动统治,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为墨西哥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墨西哥革命的成功为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第三,墨西哥革命的成功极大的打击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发展。

6.比较对比方法

因为古今中外历史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类似的事件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异与同,更加清楚明了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分析德国与日本的历史就比较好体现了这种方法。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德日两国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德日两国走上共同的法西斯道路?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为什么同?这种不同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还有苏联与中国两国社会主义大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革命方式为什么不同?十月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的共同历史意义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什么苏联瓦解了,中国成功了?通过比较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与分析历史。

三、分析的效果

为了探索分析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认真分析了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依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有计划的实验。通过几年来的实验,我们的确认识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分析法效果明显。提高了分析主观性试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会了思考问题。

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微课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明显发生改变,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并运用到教学......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是值得每一个人铭记的。教育界很重视对学生历史文化的培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 冯涛)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高考以材料解析来考核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然后讲述了它在历史教学中的几方面优点。最后,总结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多媒......

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中的有效运用【摘要】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求学校评价制度的调整,要求教师自身的观念的转变与业务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学中必须以教学内容......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方法 高中历史 教学中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方法 高中历史 教学中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