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神经内科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神经内科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试行日期2014.11.1
修订日期2015.1.20
一、“腕带”使用目的帮助医务人员确认住院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腕带、床头卡或其他等2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
二、“腕带”信息内容
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护理人员应用黑色记号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三、“腕带”佩带部位:
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的顺序依次佩戴。“腕带” 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四、“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1-2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五、“腕带”管理要求:
1.病人入院后由主管护士或值班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白班主管和责任护士核对,夜班由值班护士2人或医护)核对无误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2.责任护士应每天检查 “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
4.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5.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双人核对后丢弃于感染性废物桶。
六、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等诊疗活动时要求三查七对,并查对腕带内容,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腕带、床头卡),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已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行正确的操作。
七、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接患者之前:导管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后:手术医生与导管护士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
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护士两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输血单与血袋标签是否一致,同时检查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无误后方可输入。
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15.1.20
腕带识别管理规定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或其他等2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二、急诊抢......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1、应用腕带的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1.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自......
化州市中医院“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1、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
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护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