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浅析及应对策略

校长培训班82号宜阳县莲庄乡初级中学罗金平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空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新旧经济体制不时产生矛盾,市场经济的“金钱为上”观,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大部分农村青壮年人外出务工获得了不菲的物质报酬,刺激了农村部分家长对孩子们上学不够重视,甚至放弃,从而使农村部分中学生产生了厌学或极度厌学情绪。所以说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特别是农村的普通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他们厌倦学习,不想从读书方面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持冷漠的逃避态度。具体表现在:学习不适应,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日子,甚至顶撞老师,极端的发展到逃学,参加不法青少年团伙等。

那么产生厌学原因是什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自己也有一些感触,笔者认为应寻其“病因”,对症下药,以求逐渐克服厌学现象。

一、产生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原因,有社会、家庭的原因,有来自学生自身原因。这几个方面的原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教育原因

1、陈旧的片面性追求升学率思想是造成学生厌学根源。

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因此背上沉重包袱;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唯一评价是看高分学生的多少,并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促使教育部门的一些人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集中在层层拨“尖子”,抓“尖子”这个兴奋点上,而将人力、物力、财力的劣势放在普通或较差中学,抓少数、弃多数,这就使不少学生心理产生这样的定势:成绩差的学生似乎成为多余的人,感到升学无望,于是就厌学、便自暴自弃。

2、网络的诱惑是造成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影响。一些好和坏的东西一齐涌入学生视野。特别是一些暴力、色情内容和虚拟的网络游戏的涌入,加上学生识别能力差,使一些学生经不起诱惑,面临着选择的困惑。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是产生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农村不少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缺乏教育学及心理学等知识学习。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讲求灌输,“填鸭式”教学,一味让学生不停地机械地练习,从而造成大批学生厌学现象。

4、缺乏“以人为本”观念,忽视差生是产生学生厌学根本所在。

有些教育者缺乏正确的“差生”观,没有从“以人为本”出发,没有转变观念,去寻找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之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而是歧视差生,轻则责怪厌弃,重则被赶出教室;造成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师生关系紧张,最后造成学生与教师对立,轻者厌学、重者弃学。另外,如果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致使差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成为厌学学生。

(二)社会原因

1、社会上存在的“知识贬值”“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啃书本都是儍瓜”,“文化知识在今天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看到不少与自己同龄的一些文盲、半文盲发财致富,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逐渐产生了物质至上的拜金心理,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人际关系较差,经常与同学吵架,感到学习没意思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如我校初一级学生卢某,就是因为在其堂哥的影响下,与同学打了一场架而厌学退学。

(三)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一种是放任自流,一种是过于溺爱,一种是简单粗暴,一种是急功近利。这样造成成绩差的子女不敢或不想与父母交流思想,汇报成绩。有的家长不但不重

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子女的学习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更有甚者,自身行为不检点,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例如,我校某村一个李氏学生,因为其家长经常在他面前讲怪话,其家长聚集一些人赌博、喝酒,李氏学生常在旁观看,而染上恶习,最后沉醉其中,造成失学。

(四)自身原因

俗话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推动力——学习动机。

1、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制能力比较差,尤其学习是辛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因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长期成绩跟随不上去。加上家长的期望值又高,要求过严,得不到关爱,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的受到家长指责,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缺乏学习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观,缺乏学习的动力。如有一个学生曾写出这样的“顺口溜”:“读书不是我本意,父母逼我上学去;考试试题深如海,鸡蛋鸭蛋滚滚来。”加之网络游戏的吸引,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厌学。

3、一些学生因贪玩,没有学习动力,他们没有学习动机,缺乏推动力。感到读书是苦差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弃学。如上面讲到的我校学生唐某,他认为回校读书是父母叫的,如果父母不逼他回校,他才不回校。这正是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具体表现。

二、应对策略:

1、改善师生关系,以“爱心”感化学生。

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树立正确的厌学学生观。教师真诚关心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注意关心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寻找他的闪光点,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减少或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对厌学学生要早期发现,及时纠正,即采取恰当方法,进行教育。同时必须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业,都应该愉快地度过其学校的学习生活。每个教师都要关心学生,以“爱心”影响学生,不能把厌学学生当作“弃儿”。

2、明确读书价值,学好本领为将来。

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读书价值。以古人“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剌股”的求学精神,以“孙康映雪”的求学行动为学习的榜样。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加强学习;使学生明白读书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了教师、而是为自己和社会。

3、注意交往良友、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教育学生与勤学的学生为友,向他们学习,通过接触勤学的学生,使他们受到良好影响,认真学习。厌学学生如果交上坏朋友,家长和教师必须制止,不能姑息养奸,要告诉他们交坏朋友的恶果。

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兴趣才有热情去学习,才不会感到读书是苦差事。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法是多样的。

(1)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主体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情况,采取新颖的,灵活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参与,使学生主体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而产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授课内容安排得当,难易适中。

根据学生对新颖适应的教材或资料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内容组织得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难易分散,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老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求知欲。

(4)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丰富的课余生活,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又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科研活动(如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开故事会、智力比赛、阅读书报杂志、游览名胜古迹、开展音乐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活动。在激起求知欲的同时,把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逐渐迁移到有关学科。这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首先上课前认真预习。中国有名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预习,对于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都十分重要,有利于有针对性去听课。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扫除课堂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教育学生上课要专心,要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做好笔记,这样学生也不会无所事事。其次课后及时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系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厌学学生意志力薄弱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导他们自觉、自制;培养他们,自律自强的能力,从而形成习惯。及时反馈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和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多样的。如(1)勤于思考。《劝学》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就要求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然就会迷罔。(2)勤学苦练。中国有句古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靠勤奋才能有收获,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3)虚心学习。毛泽东同志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取得进步的第一步。(4)持之以恒,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6、重视个别特征,实行因材施教。一种对策和方法不可能对各类型的厌学学生

都适用。所以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厌学特征作综合判断,依据其结果,研究适合每个学生状况的具体对策。如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结构,具体对待,一般说来,厌学生对学科无兴趣,但对课外活动兴趣浓,教育者应积极培养他们文体、演讲、书法、绘画、摄影、劳动等多方面的兴趣,并把良好的兴趣转移到各科学习中去。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也受不同因素的制约,有的是家长期望有的是社会影响,有的则是师生关系,宜区别对待,分别矫正。教育工作者只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并不断总结、实践、提高,就能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极度追求物质的时代,面临农村初中青少年的厌学现象,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千方百计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走进学校,使我们的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榆次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农村要落后于城填区域。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施资金......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小学教师,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邮编412421单位名称湖南省茶陵县严塘中心小学姓名谢飞平职务教师职称小学高级教师联系电话***内容提要: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经济学的思维与应用》期末论文任课教师:王超 课时:周三5—6节 学院班级:管理(2)班 姓名:薛天骄 学号:P092314768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提纲)一、分析留......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教育 学生 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教育 学生 对策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