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常识和技巧_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一、好奇和怀疑

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

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

(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

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

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

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

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

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

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

采访一定要守时;

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

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

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

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 1.心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 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

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

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

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2.笔记 :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 :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4.录音记录 :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

调查采访技巧

调查采访技巧领先一步深入一步---怎样在集中作业区里搞好采访我刚刚走进办公室,科长里拌动着一张军报刊对我说赶紧组织一批得失观教育的报道吧,今天报纸一,于自动都登了不少这方面......

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新闻采访写作(2)是指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尹德刚和周胜编写的《当代新闻......

商标起名的常识和技巧

商标起名的常识和技巧商标起名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商标注册。商标起名与其它起名不同之处也在于,商标起名必须满足商标注册查询能通过的条件。一、我国《商标法》对申请注册......

申论备考常识和应试技巧

申论备考常识和应试技巧二、申论考试的应试技巧(一)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申论考试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核,平时要做到“厚积”,考试时才能“薄发”。所以,平时要注意生活的积累,注重分......

杨澜的采访技巧

杨澜的采访技巧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杨澜对于她所要采访的人物是有比较多的了解的,她采访萨马兰奇的时候,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她知道NBC和ABC同时竞争奥......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 常识 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 常识 技巧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