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黄花中学姜是2014年上学期)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否会学习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

一、中学教育的一些现状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中学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做法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会适应新世纪。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关键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作以介绍。

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学习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自主性学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目标是自己制定的;

2、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

3、学习策略由自己选择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4、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

5、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强化;

6、学生能够选择适宜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的各种措施;

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如果具备以上特征,就可以认为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在现实情况,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较为少见。因此,我认为在我们所讲的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并自我调控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能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反馈、调控、强化;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从教的方面来看,虽然强调学生是主体性,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

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一般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作法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仍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中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但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没有实用性。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现象,许多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光合作用》一节课时,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玉米、水稻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做法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

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中,让几位学生在教室内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结果,就很自然地产生揭开谜底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另外,课前五分钟讨论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将社会上相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或寻求进一步的知识。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并遵循一定方法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不断调节智力活动,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观念只有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转化为自觉的意识、行为才算落实到位。

(1)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学《营养繁殖》,知识点是弄清什么是营养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为巩固知识,并未采取教师举例,学生说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从学生的意愿、情感出发,让每个学生想出、说出自己对植物进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课上十分活跃,有的说用柳树枝插到河边最省气;有的说把夹竹桃枝弯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小树;有的说桃树用桃核来种,也可以用桃枝来嫁接;还有的说“叶子也可以种,我家里的那个不知名的花就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怎么样,主动参与,自学起来就能产生火花。

(2)学生进行前知的重组。只有进行前知的启动,自我建构,才能促进自主学习。可通过参与、询问、质疑、评价等方法激活。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乐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实的前知。例如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过的基因、遗传、伴性遗传等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有机地整合,方能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

和欲望。

(3)使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偏知到全知,由孤知到发散,由求同到求异的学习过程,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启那停滞、封闭的心灵,随时准备兴致辞勃勃地迎接新鲜事物。如在做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前知的再现,有知识的重组,有各种技能的整合,还有共同协作,感受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潜意识地进行自觉学习。

3、培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效果。“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会看、会听、会想、会说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现就此来探讨学生自学的培养方法。

(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又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不动笔墨不读书”道出了读书的妙法。在阅读前通过画不同线的方式将课本中的概念、推论、适用条件及范围等重点内容画出,在空白处写出体会、注释及补充,使重点更突出,思考更集中,强化了理解和记忆。学生在画线时,就必然要咬文嚼字,深钻细辨,有利于克服学生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的毛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或教师)提出疑难,列出提纲。如《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课,可以设计以下提纲:①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哪些?②尿液是如何形成的?③尿液是如何排出的?④人每天少喝水好吗?⑤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几种?看似一个个问题,实是一环又一环,相连相接。在指导阅读时,应先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细阅读,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用笔圈点勾画,也可以在课文空折处批出自己的问题、感想,设置自己认为是疑点、难点的地方,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重点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应常变换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思考。随时阅读,即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师授课的进程进行阅读,有针对性地对预习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研读,在教师的帮助指引下得以理解、运用;小结阅读即在课堂上的小结(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归纳小结)之后进行阅读,进一步加以巩固“新”知,做到有总有结便于下一步学习。在《神经调节》一课中,由于名词多且易混淆,在预习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可以在教师的课堂讲授、指导中加以区分、理解。如神经元的分布部位不同,所叫名称也有不同;再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灰质和白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运用对比法对这些问题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内容的实质。

复习阅读是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打开书本就能抓住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查缺补漏。如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

叶的结构联系在一起;根据有机物、能量的变化规律,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在复习阅读中也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来说,如从生理卫生角度来谈:观察家人每天饮水量,如果太少,就告诉他,应当每日饮多少水;如果你是女孩,就告诉母亲,入厕用纸应当是从前往后擦,这样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余或参加实践活动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远远大于课内阅读的量,这是一个增长知识的途径。课外阅读取料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查阅,也可以到网上进行查询,他们具有可读性,可以便于解决学生随时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问题。在实际自主学习中碰到难题,应培养学生先思考;再查“工具”,找到要点,理清眉目,抓关键;重点内容就画、记、抄下来,得其实质,攻其疑难;通过自主活动,发散思维,提高释疑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正,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担提问,积极回答问题;③课后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并独立完成作业;④平时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或不耻下问。

4、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①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②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③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④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总之,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育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1.自主学习模式下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取英语知识,并把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与此同......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1.自主学习模式下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取英语知识,并把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与此同......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传: 廖俊辉 更新时间:2012-5-17 18:57:23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生......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本文拟从加强英语的立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讨论学习等方面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葛建光(江苏省溧阳中学)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重视学生物理......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生物学 学生自主 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生物学 学生自主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