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绵阳市高三一诊试题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绵阳市高三一诊试题”。

24.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广 B.世袭制度的没落 C.郡县制的实施 D.井田制度的盛行

25.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26.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A.经济严重衷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管理失控

27.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A.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28.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29.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 宣称 “强国强种,惟教育者之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了

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 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 C.国人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教有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30.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备战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保持现在态势”,“尽量牵制敌人”。这说明国民政府

A.消极抗战的应对之举 B.全面抗战的战略构想 C.对日军力量的新认识 D.战略战术的适时调整 31.图6为l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中苏关系交化导致GDP 增速波动

32.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

A.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3.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 19世纪中叶也没

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经营方式 B.社会制度 C.工业革命 D.经济政策

34.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

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 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 B.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 D.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35.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和法国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联合西欧抵制美苏争霸 C.认识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D.支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因而,宋期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13分)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40.(25分)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招弗兰克《 白银资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2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

(1)原因:(6分)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外政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价:(7分)

合理性: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走向海洋缺乏经济动力;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古代中国没有成为近代意义上真正世界海上强国。

片面性:汉唐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古代中国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海洋大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发展变化:从区域性市场发展为世界性市场;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从农业、手工业产品发展为工业制成品;从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到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加快。(8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认识: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言之成理即可)41.(12分)

示例一 :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

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为了整治吏治,宇文泰将贪赃者放宽到满三十匹才处大辟死罪,这比《梁律》的满十匹处死和北魏北齐的“脏满一匹者死”都要宽松,但这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法律。他赫然公告:“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史书记载,宇文泰“用法颇严”,一旦发现贪脏枉法的官吏.即给予惩治。对于以前的贪官,宇文泰还制定了“征备之法”,就是以前犯的事赦免,但只要有线索可以追查到的,一定要追查到底,记录在案,贪脏所得一定要追索回来。„„建立文案程式,所办事项都要绩效勾检,确保落实。所有收支都要黑笔记入,红笔记出,收支数据一目了然。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对这股起于北疆的政治集团能取得三国竞逐的最后胜利称羡不已:“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

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示例二 : 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工业革命是一个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示例三: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论述与示例二基本相同)

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反腐的胜利。

44、(15分)——《人民文摘》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整倾吏治的主要摘施。(9分)(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整顿吏治的作用。(6分)

(1)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严格执法,严惩贪官污吏;坚持追查到底,记录在案;统一办事程序;信息公开透明。(9分)(2)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压缩了贪腐的空间;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强了国力;为隋唐社会的高度繁荣打下基础。(6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28 BBCAB

29——33 ADCDA

34——35 DD 材料解析题:(40题25分,41题12分,选做题15分,共52分)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录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第I卷(选择题)2018.5.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原卷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第I卷(选择题)2018.5.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绵阳市髙中201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试题 word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18年1月22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绵阳市高三一诊试题 考试 绵阳市 历史试题 绵阳市高三一诊试题 考试 绵阳市 历史试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