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 武》_孙武简介
一、《孙 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孙武简介”。
电大入学测试
语文复习资料
《孙 武》
【考试要求】解词、翻译、掌握写作特点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司马迁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的军事学说和战争经验,所概括的军事理论及用兵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其中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作战等许多基本准则,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有曹操等十一家的注本。并有英、日、俄等多种文字译本。
课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1]。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2]?”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3] ?”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4],乃设忉钺[5],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6],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7],吏士之罪也[8]。”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9],大骇。趣使使下令曰[10]:“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11]。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12],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13],虽赴水火犹可也[14]。”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15],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16],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17]。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18];孙子与有力焉[19]。
【注释】
[1]吴王阖(he)庐:吴,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后,姬姓封国,传至寿梦,始称王。吴王阖庐即寿梦之孙,初名光。
[2]勒:约束,统帅。
[3]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汝:你们。而:你们的。
[4]约束:纪律。既:已经。布:宣布。
[5]忉(fu):通“斧”。钺(yue):大斧。都是军中行刑之具。
[6]鼓之右:击鼓传令使向右看。
[7]如:依照。
[8]吏士:任官职者,这里为什伍之长,指两个女队长。
[9]且:将要。电大入学测试
[10]趣:同“促”,急忙。使使:派遣使者。
[11]徇(xun):巡行示众。
[12]中(zhong):符合。规矩绳墨:木工画方、圆,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军令要求。
[13]唯王所欲用之:只要是您想用到他们的地方。唯:只,但凡。
[14]虽:即使。
[15]将军罢休就舍:你算了回屋吧。罢、休:停止。这里是同意连用。
[16]徒:只,仅仅。
[17]卒:最终。
[18]显名诸候:实为显名于诸候。省略介词“于”。
[19]伐楚入郢在阖庐时,北威齐、晋在夫差时,《春秋》俱不见孙武为将。此处以“与有力焉”结尾,是说吴国国势之强,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予。【简析】
《史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典范,主要在于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创作的。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蕴蓄于人物的刻画之中。本文的主旨亦是通过孙子训练女兵的故事,表现出了孙武作为一位军事家的胆识和才能。
孙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司马迁并没有描写他如何指挥战斗,而是避开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写他对宫庭女子的训练,其选材可谓独具匠心。
本篇描写人物的特色,是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当时的神情状态。“小试勒兵乎?”表现吴王的傲慢,高高在上。“可试以妇人乎?”则更带有轻视戏弄的意味,就等着作壁上观了。孙子只回答一个“可”字,斩钉截铁,成竹在胸。宣布军令时,不厌其详,“三令五申之”,“复三令五申”,显示出孙子教而后诛的态度。爱姬将斩,吴王大骇求情的那段话,显示出吴王慌乱狼狈的心态,与前面的傲慢威风形成鲜明对照。孙子“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语出《孙子?九变》,表现他贯彻自己军事理论的坚决态度。吴王最后的“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口气。孙子“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是用吴王自己的话来批评吴王“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你接见我的时候是要考察我能不能用兵法操练阵势,现在我做到了,你却不高兴,说明你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人物。几句对话把吴王、孙子的不同身份、性格、心理变化表现得充分、鲜明,惟妙惟肖。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强烈的感情色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诗集《惩罚集》《静观集》等。
1860年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烧,后来他写信给雨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以一个伟大的心灵痛斥了英法统治者的强盗行径。课文: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破仑皇电大入学测试
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字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学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冶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哈姆雷特》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其中以《罗蜜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以及被誉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塞罗》、《李耳王》《麦克白》最为电大入学测试
著名,这些作品都以情节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超越时代”,成为不可企及的戏剧典范。莎士比亚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本篇为《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在前一、二幕中,王子陷入精神危机,叔叔克牢迪斯害死父王,篡夺王位,诱娶母后,继而又妄图除掉王子。王子决意复仇,却势孤力单,为麻痹对方,不得不伪装疯癫,暗中寻找时机,此举,引起奸王怀疑。
第三幕第一场,紧接前幕。奸王贼心不死,又进一步安排王子的情人奥菲丽娅继续窥探,波澜再起。在此幕中,哈姆雷特的独白,显示了主人公非同一般的内心痛苦,即到底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精神搏斗,它一直被 公认为是“莎文”中最精彩的篇章。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考试要求】默写并翻译
课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 我而去的一个个昨天,难以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更给我增添忧愁。
在这长空万里远送秋雁的时候,方可畅饮高楼,一醉方休。
你蓬莱阁的文章,独具建安的风骨,我小谢般的诗篇,更为优美清秀。
我们怀着共同的幻想,要脱离尘世而远远飞走,多想直上青天,怀揽明月一起遨游。
可抽刀断水啊水更奔流,借酒浇愁啊更是愁上加愁。
今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明晨只好迎风散发,驾起漂流的小舟。
1.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2.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3.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4.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5.上下同欲者胜。6.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7.故......
感受孙武大王实验中学荣子军 第一部分活动设计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2005年9月6日,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山东省侨联、东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饶县人民政府、东营市侨联承办......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孙武名言,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孙武小传 《孙子兵法》是春时期齐人孙武所著的古代军事理论名著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人(今山东乐安)其生率年月已不可考,据史学家推算,他生活的年代大约与孔子(前551—前579......
孙武的名言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那什么样的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