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研究发展_南京旅游与民俗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研究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京旅游与民俗”。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李娜,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摘要: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展状况并;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优化路径;对策;南京;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StudyonOptimizationMetho;LINa,LO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9)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李 娜,楼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摘要: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对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优化发展的原则,然后从时间角度探讨节庆资源散点式发展路径,从实体空间角度提出建立民俗文化型商业旅游区,从虚拟空间角度则指出建立虚拟民俗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政策支持为前提、人才建设为根本、产品创新为核心、数字化营销为保障的四大优化对策。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优化路径;对策;南京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8)09-0850-03 StudyonOptimizationMethodsandCountermeasuresofFolk-cultureTourisminNanjing LINa,LOUJia-jun(TourismDepartmentofBusineSchool,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Abstract:Nanjingwasrichinfolkculturalresources,butitsfolk-culturetourismdidn.tdevelopwell.Thispaper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folk-culturetourisminNanjing,andpointedouttheproblemsofitsdevelopmentmethods.Onthebasisoftheanalyses,theauthorsputforwardtheoptimizationprinciplesclearlyanddiscuedtheoptimizationmethodsfromtheviewoftimeandspace,andproposedfourcountermeasuresfortheop-timizationdevelopmentoffolk-culturetourisminNanjing.Keywords:folk-culturetourism;optimizationmethod;countermeasure;Nanjing1 相关研究概述和研究目的1.1 关于民俗文化旅游研究的述评
在现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下,随着旅游者对异质文化的渴求与体验欲望愈加强烈,民俗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所谓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某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1] 区蒙古族的民俗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8]。崔广彬和郑岩提出了辽宁省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路与对策[1];杨艳与黄震芳曾就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其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9]。?以具体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重在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启示。如陆军和王林以桂林/印象#刘三姐0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创新对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0]。
总之,目前国内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省多、市少0。即着眼于整个省的研究居多,具体到城市的研究偏少;o/少数民族多、汉族少0。即以少数民族或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对象的研究居多,对于同样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汉族的研究偏少;?/边缘地区多、都市少0。即西南、东北等省市的研究居多,东部、南部等大都市的研究偏少。当然,现有文献不仅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总结和促进作用,也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1.2 研究目的南京位于南北接壤之地,作为六朝古都,饱经沧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状况却并没有人们预想中的好。如何在不断升温的民俗文化旅游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尝试以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优化民俗文化旅游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借鉴。2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1 发展优势
第一,古都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如物质民俗类有秦淮风味小吃、甘熙故居等;行为民俗类有皮影戏、南京国际。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了相关研究,可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分为3类:1以民俗文化旅游本身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开发模式、开发意义与资源保护等,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如王德刚将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总结为品牌经营、社区)历史街区、乡村、主题公园、节庆活动、/生态博物馆0等6种模式[2];黄亮、陆林等认为,民俗旅游具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文化功能
[3];杨萍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入手,对民俗旅游资源 [4] 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模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o以地域民俗 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省、市或地区层面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这类研究大多与民族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密切相关。如施仲军
[5]、朱桂凤 [6]、陈瑶 [7] 等分别对云南、黑龙江、南
宁的民族类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这些民族聚居省市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问题。其它则是直接以世居的少数民族为载体来谈开发,如王珊和赵明针对内蒙古自治
收稿日期:2008-07-10;修订日期:2008-08-21 第一作者简介:李娜(1984-),女,江苏省江阴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07级硕士研究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9)#旅游资源# 小。o理论研究落后,人才资本匮乏。一方面,南京民俗文化旅游方面的理论研究十分有限,缺乏建设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业运作/灵魂0的人才,不论是高端的旅游产品创新人才,还是成熟的市场运作人才都不够充足,高端人才与复合人才的供需不平衡性日益凸显。以动漫人才为例,南京虽约有10所院校设置了动漫专业,但在师资力量、教材准备、学科建设方面却仍显力不从心。?政策供给不足,监管手段滞后。南京不乏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但缺乏专门为民俗文化旅游量身定做的规划,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与机制改革也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不活,部门之间的协调还不到位,不利于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市场运作不成熟,融资渠道单一。南京的民俗文化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规模优势,高成长性的新兴文化服务业的发展也滞后于传统文化服务业。融资方面也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许多民俗文化节庆还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民营企业进入不够充分,大多数民营企业对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的投资意识还比较薄弱。3 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化原则和路径3.1 优化原则
从哲学角度讲,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实践指导思想,遵循认识论的辩证系统规律;从经济学角度讲,要坚持以市场营销和消费群为导向,重视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因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同时注意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因果关系,使之形成良好互动。从社会学角度讲,由于南京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其本身就需要/包容0,因此在优化发展过程中就要持有容纳多样理念的心,当然优化行为本身必须符合社会价值规律,必须符合政策法规、公众舆论、专家等的评价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社会效益第一。
3.2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优化路径
时间散点式:时间散点式是以/月0或/季0作为单位时间段,每一单位时间段里主打一个节庆活动,并开发关联市场,强调节庆资源在时间上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避免某一时期节庆活动过度密集,保证民俗节庆与相关旅游活动在时间上的序列性与灵活性,从而弱化因节庆活动时间的特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南京的民俗节庆众多,成为旅游节庆的不在少数,例如南京妈祖文化旅游节、夫子庙灯会、江心洲葡萄节、郑和节等,虽然都具有南京本地的乡土特色,但大多受时间约束,在内容的推陈出新上鲜有作为,亟需整合优化这些节庆旅游资源。首先,按季度来打造南京特色节庆旅游项目。以/金陵灯会0打头,领衔分散在四季的品牌节庆,春有南京国际梅花节,夏有江心洲葡萄节,秋有栖霞红枫艺术节,冬有迎新年听钟声活动。尤其要将金陵灯会做大做好,夫子庙是灯会中心,同时营造城市灯会氛围,各社区鼓动市民积极参与,既升华了民俗节庆气氛,又宣传了城市形象与旅游资源。在民俗景区(点)内,可择取地方特色显著、参与性好的南京民俗活动项目进行重组设计与包装,自主安排时间再现,为市民与游客提供真实体验,如在南京民俗博物馆用多媒体展示南京吆喝,在非皮影戏演出时间段提供游客亲手把玩皮影的机会。此外,可借节庆活动时机定
梅花节以及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南京云锦、金陵刻经、金线金箔和秦淮灯会等;而精神民俗类有南京方言、民谣5茉莉花6等,都是经过长时期创造的独特宝贵的文化财富,发展潜力巨大(表1)。南京作为/十朝都会0,有着2500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并有/南风北俗萃于一城0之说,在民俗旅游活动要素组合中目前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有较好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第二,经济基础厚实,客源市场需求升级。近年来南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般当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消费在家庭整个消费中达到或超过30%,这将对旅游客源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南京周边的旅游市场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表2可知,南京国内一级旅游客源市场
[11] 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的文 化消费需求将大大增加,这为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三,区位优势明显,可进入性较强。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这是一个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区域,区域合作逐渐形成以/吴越文化0为特色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文化资本和市场份额,其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更是方便国内外游客的进入。
表1 南京代表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11] 资源开发模式 代表性旅游资源
民俗村(街)式高淳老街、江心洲农家乐村、江宁甘村、溧水傅家边、中华织锦购
物街,等节庆集会式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南京夫子庙灯会、栖霞红枫艺 术节、雨花石艺术节、/迎新年听钟声0活动、妈祖文化民俗节、老 街民俗文化节、郑和节,等博物馆式
南京民俗博物馆、古代砖雕石刻展览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农园展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等
表2 2007年南京一级旅游市场消费结构[12]类 别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GDP(美元)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浙江北京36.739.735.532.934.732.24430***648837370 2.2 现有发展路径与存在问题解析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充实,目前已经形成以下3种主要发展路径:1以高淳县淳溪老街和江心洲农家乐村为代表的民俗村(街)式,其活动特色是仿真性,使游客能亲身体验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间接传播南京的民俗文化。o以/夫子庙灯会0和/国际梅花节0为代表的节庆集会式,其活动特点是狂欢性,通过节庆集会的形式体现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的多元性和多彩性。?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式,以静态的方式多方位展示南京地区浓缩了的民俗文化精华。以上3种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南京都市旅游的产品内容,彰显了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
当然,在实际发展中也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内容创新不足,时空限制较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内容创新不足,造成产品形式的眼球吸引力不强;同时,城市传统氛围较浓,社会环境的包容度不够,现实中比较大胆的、有争议的创新行为易受遏制。高淳老街与江心洲农家乐村在地理区位上相距甚远,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夫子庙灯会0、/梅花节0等节庆活动则受时节影响较大,而民俗博物馆更因为是民居建筑而限制了实体空间上的拓展,造成客流承载量偏
#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9)期举办优势民俗产品的展销会,积极开拓会展旅游市场。空间集聚式:空间集聚式是从空间地域出发,形成相对集中的民俗文化旅游地,由此带来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放大竞争能力,使之形成/区位品牌0,建立实体空间的民俗文化型商业旅游区。在城南老城区创建民俗文化型城市商业旅游区,东部和南部以秦淮河为界,西部以凤台路为界,北以白下路、建邺路为界,外加朝天宫,以夫子庙为核心,名人故居、城南民居、秦淮风味小吃、民俗博物馆汇集。旅游区规划要推崇创新,突出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的融合,运用创意理念和思潮,提升民俗文化品位。旅游区东部街巷密布,可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各街巷特色及其可塑性,分别赋于美食街、古玩街、花鸟鱼虫街、土特名品街、百业街的功能,重点在于/两街一区0的打造,将民俗文化氛围、建筑常态、民众心理、视觉形象、美术内涵等创意元素注入其中。/两街一区0是:1秦淮饮食特色街)))以钞库街为重心,清理整顿夫子庙地区拳头饮食文化产品运作混乱、鱼龙混杂的现状,以市旅游局(钞库街15号)为界,东段以明清古建筑为主,巩固和加强晚晴楼、秦淮人家等老字号的百年老店,重塑秦淮风味小吃形象,限制洋快餐的进入;西段以徽派民居为主,专营茶文化,设置南京雨花茶茶楼与专卖店。o手工艺品一条街)))以贡院街为主,以及东市、西市,保持明清建筑的整体性,力推南京/工艺三宝0,强化核心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氛围,并为旅游者提供参与工艺制作、体察传统文化的机会。?民俗活动区)))拓建夫子庙展览馆,建设文化艺术演艺大厅,使之成为民间工艺展览中心的同时,也成为民间艺术教辅活动与演艺活动的重要场所。旅游区西北部传统民居密布,有基于甘熙故居的南京民俗博物馆和位于朝天宫内的南京市博物馆,是展示南京社会生活民俗与历史文化的天然平台。旅游区西南部建设南京民俗文化园作为创意基地,以政策鼓励创意工作室、民俗工艺制造企业的进驻,培育民俗文化创意企业群体,形成规模优势。通过旅游创意产业,提高民俗文化旅游活力指数与生命力指数。民俗文化园发展定位为以南京传统手工艺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意设计制作、收藏展示和销售集散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教育基地,其中传统手工艺品中包括云锦、剪纸、泥塑、刺绣、木雕、绒花、金陵折扇等。可根据民俗文化资源各自的特点,大胆利用网络游戏、动漫、影视作品等形式,借此掀起旅游热潮。例如可以用民间故事、民俗景观为原型开发3D网络游戏,并辅以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可充分利用民俗事件等,制作相关影视或动画。
虚拟展现式:在积极发展实体民俗旅游景区的同时,也可通过建立虚拟空间的民俗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南京民俗博物馆现以甘家大院为实体空间载体,其发展格局与规模受到较大限制。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崭新途径)))建立虚拟世界的/南京民俗博物馆0。这不是单纯的博物馆介绍网站,而是将南京民俗文化资源活生生地/移植0到网络,综合利用WebGIS技术、ARCMS技术、JSP网页制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设计旅游信息系统,将民俗景观和民俗节庆活动动态地呈现,并设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网上常设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数字交易与地上直接交易的立体交易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由
图1 虚拟博物馆网站创建格局
此形成民俗文化资源在虚拟空间的集约化开发,获得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0。由于博物馆的外部性较强,该虚拟博物馆的网站筹建需要政府力量的推动。如图1所示,在南京市旅游局主导下,整合旅游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旅游企业等的资源,共同创建和维护/南京民俗博物馆0 网站。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对策
针对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建议以政策支持为前提,人才建设为根本,产品创新为核心,数字化营销为保障,相互配合,形成四大优化对策,共同推动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4.1 前提性对策)))政策支持 首先,要高调亮相政府对民俗文化旅游鼎力支持的态度,科学规划,高端策划,制定适合南京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政策。其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与行业组织监管力度,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各方参与、实现互利共赢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机制,动员整合多种经济资本进入民俗文化领域,通过旅游这一载体,使民俗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合理有效的转化。4.2 根本性对策)))人才建设
一方面,以南京各科研机构与高校为重心,以企业培训机构为辅助,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出0人才;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0战略,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建立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社会文化,并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柔性0流动的特征,改革人事制度,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积极/留0住人才,为民俗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第三通过发挥人的创造力,将文化元素与高技术相结合,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
4.3 竞争性对策)))产品创新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层次和价值认同差异度,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可着手于3个方面:表现形式创新,利用编织、画、雕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外在形式创新,将创意理念融入设计包装中,增强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例如将梅花作为邮戳图案,既实用又可展现南京独特的梅文化风情;品牌创新,搞好优质商品的创新设计生产,创设只属于南京的拳头产品,主推/工艺三宝0)))云锦、剪纸、仿古雕。
(下转第811页)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9)#专题研究# [9]辜寄蓉,范晓.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J].地
球信息科学,2(102(2)B100-103.[10]唐俊雅,伍世代.旅游管理信息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2,18(3)B89-92.[11]张兴平,杨建军.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J].浙
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7(4)B438-443.[12]王铮,蒋轶红,王瑛,等.旅游域模型及其结合GIS的应用旅游学刊
[J].2002,17(2)B57-62.[13]王鹏,戴学军.GIS的中国旅游流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J].衡
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6)B91-93.[14]李君轶,马耀峰.基于G1S的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B115-120.[15]陈著.基于GIS的福建省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1)B120-123.[16]罗怡.昆明市旅游信息系统(KTIS)的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1,26(3)B57-60,65.[17]罗平,黄耀丽,等.区域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J].佛山科学技术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B44-48.[18]罗平,何素芳,等.佛山市旅游信息系统开发[J].热带地理,2002,22(2)B181-184,191.[19]黄怡然,黄杏元.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
研究,2000,17(1)B114-117.[20]杜文才,YairGabay.基于因特网GIS、可扩展、可协同工作的旅游信
息系统[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4(5)B44-48.[21]刘丹,彭黎辉,等.基于WebGIS技术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J].计
算机与现代化,2001,(S)B67-72.[22]罗冰.基于WebGIS的云南省旅游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及算法实现
[J].地矿测绘,2003,19(1)B10-13.[23]黄耀丽,郑坚强,罗平,等.GIS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在旅行社产品销
售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8)B175-177.[24]严寒冰,刘迎春.基于GIS的旅游导游服务系统设计[J].浙江工程 学院学报,2000,17(3)B177-181.源与环境评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空间结构分析、可持续评价、旅游地理信息系
统构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目前GIS在旅游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还处在纯GIS技术实践的尝试阶段,尚未形成GIS与旅游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有力整合,也未建立起学科交叉的交流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GIS技术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只是把GIS作为一门技术;o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很多应用仍处在尝试性阶段;?人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还较陌生,对学科交叉的广阔前景还没有足够的审视。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GIS科学不断走向现代化、系统化、高技术化,GIS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将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姚长宏,杨桂芳.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及展望[J].自然杂志,2002,24(4)B231-233.[3]何华春.RS及GIS技术在风景区规划制图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调 查规划,2002,21(4)B40-42.[4]金丽芳,刘雪萍.3S技术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 1997,(6)B23-25.[5]林绍华.长乐市旅游资源类型符号设计及其在GIS平台上的实现
[J].福建地理,2000,15(2)B47-48,26.[6]杨枕,许振文.东北地区科普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
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1)B52-56.[7]严寒冰.GIS的应用研究[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16(1)B37-40.[8]钟林生,肖笃宁.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J].自
然资源学报,2002,17(1)B71-77.(上接第852页)4.4 保障性对策)))营销数字化 数字化营销是基于高效创意,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的新型营销模式,是应对互联网宽带时代竞争的最佳手段。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要确立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主题定位,有机组合数字化营销方式。QQ秀所使用的道具、服饰、佩饰、场景等,具有强大的品牌传播力,蕴藏着无限商机。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利用腾讯这个巨大的虚拟形象平台置入广告,推出/金陵十二钗0QQ秀形象、南京民俗主题包等,借以宣传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构筑南京民俗文化形象,创建品牌。
参考文献: [1]崔广彬,郑岩.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7,(1)B31-38.[2]王德刚.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民俗研究,2003,(1)B51-58.[3]黄亮,陆林.民俗旅游的文化功能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 19(1)B127-130.[4]杨萍.再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层次、措施及模式[J].经济问题探
索,2004,(4)B113-115.[5]施仲军.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浅识[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22(3):115-118.[6]朱桂凤.论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学术交流,2006,(11)B111-113.[7]陈瑶.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7,(9)B 115-116,123.[8]王珊,赵明.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6)B54-55.[9]杨艳,黄震芳.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商业现代
化,2006,(458)B198.[10]陆军,王林.创新:民俗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原动力[J].桂林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4)B140-143.[11]南京市旅游局,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旅游资源[M].北
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2]国家统计局.地方年度统计公报[EB/OL].http://www.daodoc.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71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等内容。
旅游文化公选课论文题目:旅游民俗文化专业班级:采矿本10- 3班学号: 姓名:日期:2011.10.22旅游民俗文化摘要:本文从民俗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民俗文化的特点,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摘 要] 通过分析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以及民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破坏的三种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摘要 :通过对民俗文化旅游概念、发展现状的了解,理解山东民俗文化的内涵,重视山东民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的效益。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端午节“小长假”即将来临,济南很多......
汕尾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方向一、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综述众所周知,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含义,各家说法不一,为此,国家旅游局为规范行业管理,在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旅游发展研究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