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_古代诗歌欣赏
古代诗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诗歌欣赏”。
古代诗歌的“炼字”(教案)1 教学目的:
1.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重点炼动词、形容词。2.了解炼字的作用。3.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二、让学生指出下面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由学生教熟悉的数据入手,为下一个环节——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作准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板书:一字显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板书:一字显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板书:一字传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三、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引入: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1动词(板书):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以下两类动词:(1)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范仲淹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例2: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2)非动词活用为动词。
例1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绿”的意思,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例2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陆游的“尘暗旧貂裘”;03年高考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形容词(板书):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写出形象的特点,从而体现意境特点,传达出 作者的感情。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尤其要注意形容词的叠用,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画面的意境。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3、副词(板书):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往往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4特殊词(板书):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c.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四、技巧点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要领: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个字(词)好;若问哪一个更好,则先肯定哪一个更好。一般地,都可以讲得通的;
2、用一二句话准确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或所表达的意义;
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等。
五、重磅题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⑴“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答案 “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六、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
小桃红·江岸水灯(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⑴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的盛况。
⑵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
⑶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答: 答案 ⑴元宵 ⑵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飞”字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⑶如:“万家灯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灯火倒映江中,随
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
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答案(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热景衬哀情。(答题建模:“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2)独倚,是独自倚靠。;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孤独之情。附: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一、炼字的重要性
一字显境
一字显旨
一字传情
二、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1、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①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绿 暗 冷 ②双重含义的动词:怨 隔
2、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副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三、炼字类答题要领
1、明确字词
2、解释含义;
3、分析景象;
4、体会意境或表达情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古代诗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代诗歌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仅供......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可可”为你整理了“古代诗歌”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古代诗歌1《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古代诗歌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
古代诗歌鉴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2、通过对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