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_春节民俗的变迁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节民俗的变迁”。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朱梦婷 1104011034 冯玉青 1104011008 前言:

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 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 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

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 冯玉青

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 春节习俗的差异。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 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 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 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 发生不小的变化。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 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重新受 到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文化的崭新发展,伴随着许多春节。

春节习俗的变迁:

春节的大致变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回家同父母家人一起过年,只有极少数人单独过春节。从这方面看来春节,团圆两个字任然非常重要,中国人追本溯源的思想仍然比较牢固。除夕夜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一直呆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自 1983 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很多在中国过年的外国人也说除夕夜不看春晚不像过年,央视春晚 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春节的习俗。另外,外出走亲访友是一些人的选择,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占比率有所不同,比如处于北方极寒地区的呼伦贝尔人们大多选择呆在家里看春晚,在南方则多一些。春节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有近一半的人仍然同以前一样,春节期间吃喝玩乐,也有一些人选择旅游过春节,而且今年的出国旅游过春节的人数较去年多了一倍以上。民以食为天,春节在吃这方面上同样也发上了变化,以前南方的广东福建等省市有捞生的习俗,时间久了这一风俗随着华人的外迁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 等地,而近年来这一习俗在广东等地也不像以前一样盛行,反而在新加坡等地非常红火,人们不论再家里还是出门串亲戚都要用长长的筷子“捞生”,意图日子 红红火候,家人平平安安。除夕夜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守岁来源很早,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然很重视的年俗。“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 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杜甫诗中已提及:“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守岁,通常大人围坐畅谈,通宵不寐,取意对逝去的岁月眷念,对新的一年殷切期望,也表示精力充沛,龙马精神。《雷州府志》记载有清嘉庆年雷州守岁的习俗:“元日夙 兴,焚香,烧爆竹,设‘清席’,祀香火神及祖先,曰‘供岁饭’。”所谓“夙 兴”,就是午夜 12 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 钱。查得资料在陕南汉阴,过去有烤火守岁,“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 之说,大年三十没有烤火就没有过年气氛,因此,即便是气温回升,也得烧火,一家人边拉家常边等待新年的到来,用通宵的不眠换取新年的顺利。守岁的关键,则在于和家人聊天,在于将心理包袱放下,一家人靠在火旁静下心来拉家常。经调查近几年来的春节,守岁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是或看电视,或睡觉、打 牌、上网,几乎无人静下心来守岁。虽然很多现代人将“网上守岁”、“打牌 守岁”等都归于守岁,然而守岁净化心灵、让灵魂通过安静“回家”的作用似乎正在消逝。拜年的方式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是要亲自上门作辑磕头。小孩要想拿到压岁钱,更必须向父母、祖父母拜年,下跪磕头。如今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网上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 2010 虎年春节最火的网络拜年方式之一就是在开心网上拜年。很多亲戚同事朋友都在开心网上,在开心网上拜年成了最省力、省钱的拜年方式。据相关报道说,仅农历大年三

十、初一两天,就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开心网互相拜年,传递祝福。而且网络拜年更出了视频拜年等新花样,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随着城镇化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比较难做到,这样,比较方便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 以及贺卡拜年被人们逐渐的接受。平常的时候同学之间群发短信拜年祝福的理由很多,但是,同质化祝福容易冲淡真情,这也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有不少人在感叹群发短信拜年祝福没意思的同时,又无奈地也在随大流。这也是生活节奏变快人们见面机会变少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映射出一些问题。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一些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新年的时候尤其的重要,因此旧的时候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在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而且也机会 婴儿啼哭,因为人们认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所以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者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在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当不慎打坏时,人们要说“碎碎平安”,意指岁岁平安来冲走打碎器物的不吉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科学或者不方便的禁忌逐渐被淘汰。在南方,现在取水一俗基本上已经徒有形式了,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以前,纯洁的时候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也会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丧葬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不过理发的习俗仍有不少地区沿用。饮食方面,旧的时候在这一天严禁吃药,但是人们难免有时候会生病,尤其是春节时候大鱼大肉,油腻过多,很多老人、小孩会犯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这一禁忌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现代人们春节怎么过:

1、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 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 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 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 1.43%。

10.80.60.40.20系列1在家休息走亲戚旅游

2、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 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 90%的 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 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记者 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 的“团圆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 子都在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 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在家做饭在饭店吃

3、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 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 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 35.76%。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 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 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拜年方式0.40.30.20.10系列1短信电话登电门子邮其件他方式

4、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 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 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春节是否会祭祀会不会无所谓 总结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几个原因:

1.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人们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人们也是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2.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同时,人们生活中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 3.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受现代生活冲击,如今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春节习俗在坚守中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迅速 发展,各国各民族文化有着更多的交流,春节习俗也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 化,期中一些不科学的习俗正在消失,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但是也要看到春节中一些习俗的消失、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老人发 现现在过年时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些都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加上现代各种 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拜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的选择快捷、方便的拜年方式,这样自然少了人与人直接沟通的亲切,让人自然感觉少了“年 味”。过年回家、团圆、喜庆热闹等依然是这个春节所坚守的文化价值,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认可的文化观念。希望在兼顾留住春节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作者:宁静《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佳木斯大学。[2]、文章: 《春节习俗悄然变化》 摘自:百度个人空间。

[3] 文章: 春 习 变 看 文 ”张 春 也 “成 的 恼 摘 凤 网 《从 节 俗 迁 ” 年 化 力 节 有 长 烦 "》。[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5] 《提高大众文化消费能力》 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节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各地春节习俗变化调查您好!我们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毛概小组,想就每个人家乡的春节习俗变迁进行调查。相信您对这个话题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触,我们小组会将您填写的结果整......

民俗的变迁

民俗的变迁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三十年前的老百姓绝对想不到,电视上的一台联欢晚会能成为大年三十晚上最重要的守岁节目;三十年前的老百姓也绝对无......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调查了村里的几位老人,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春节俗......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何志樑春节到了,全国上下都在欢庆春节。全中国的迎接春节的习俗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如除夕吃团圆饭,初一去拜年,初二回娘家等等,但是各个地区都会有其地区所特......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韦紫怡——2012学年顺德一中寒假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春节民俗的变迁 春节 民俗 状况 春节民俗的变迁 春节 民俗 状况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