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新编)八年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_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题
(部新编)八年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题”。
11.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发展到十九大时的8700多万。这一数据以及我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③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 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完整)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八年级历史科试题
1.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园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茄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昆明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4.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5.“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近代中国面 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8.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山东 D.拒绝和约签字杀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页(共 6页)
12.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B.南昌起义爆发地 C.长征胜利会师所在地 D.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4.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其中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资本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
15.2014年2月21日,武警甘肃森林总队陇南支队200多名官兵兵分两路赴腊子口和哈
达铺开展了“重温红色之旅,激发强军活力”活动,领悟和传承长征精神。红军长征
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其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6.“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
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17.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8.“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逼蒋抗日 D.投靠日本 19.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热马可波罗在他的尤吉利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中华民族的全国性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0.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奉命改编成为 A.八路军、解放军 B.新四军、解放军 C.解放军、志愿军 D.八路军、新四军 2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2.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第2页(共 6页)A.C.A.B.C.D.9.10.23.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C.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4.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万家岭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25.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1)材料一中的“她”指的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中国在这时期走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3)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什么?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5分)
(4)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说什么是长征精神?(2分)
27.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概念的函》,要求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的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3页(共 6页)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
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
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材料五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强调反映局
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
战争史。——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1)材料一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事件?该事件爆发于哪一年?(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位爱国将领
发动的?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重要人物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分)
(3)材料三国共双方发表通电与哪一事件的爆发有关?双方达成怎样的共识?(2分)
(4)依据材料四尝试归纳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所持的观点。(2分)
(5)材料五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第4页(共 6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八年级历史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 CDDBC 6——10 ABCAD 11——15 BADCA 16——20 ACCDD 21——25 DBCAA
二、综合题
26.(1)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2分)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分)
(3)会宁会师;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5分)(4)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7.(1)九一八事变;1931年;(2分)(2)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 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4分)(3)七七事变;决心一致抗日(2分)(4)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2分)(5)有利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2分)
第5页(共 6页)
第6页(共 6页)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史林判断(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
2011-2012届初三年级第二次调考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分(fân)外襁(qiǎng)褓恪(kâ)尽职守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