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微型课_怎样上好微型课
如何上好微型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怎样上好微型课”。
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
如何上好一节微型课
如何上好一节微型课?上好一节微型课,首先要备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在微型课特点、要求、教材内容与个人素养四者之间寻找支点。执教者如能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就离“上好一节微型课”不远了。
一、要把握一个特点
微型课的特点是什么?套用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的一句话。微型课即课之“具体而微者”。翻译成现代汉语: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课。“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就是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课。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组织者出于特殊的培训目的或考察目的需要,会选取某一两个教学环节作为培训或考察的重点。作为执教者要根据主办方的文件和各种形式的通知、有关领导讲话和文章了解主办方的要求,或根据活动的目的意图、实际情况、惯例等去推测有关要求,切忌“指东打西”“脱轨”“下路”。
微型课是“规模较小”的课。这里所说的“规模较小”主要是指时间短。一节微型课用时约为一节课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具体多少时间,组织者将根据具体情况(总时间和总人数起决定作用)而定,一般会事先通知。
因为微型课具有“具体而微”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而,用于教师培训,更能因此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二、要弄清二者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作为教师培训、教师选拔、教学竞赛和教师评价的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特别受到学校和教研部门的青睐。因为,它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参与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但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让我们先从语法的角度做个分析,“微型课”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课”;而“说课”是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说”。不难看出,“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都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
什么这么上。这就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图纸一样,而上微型课是施工。
三、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做,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代而过。
四、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
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
五、讲授人表现要干练
1.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型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它并不是语速的快捷;相反,它就如盛夏美丽的涧泉,流淌中有舒缓和急,表现为抑扬顿挫,口齿清晰,干净利落。尽管这在于日常的训练,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能在自己的思想中过一遍,这是很有必要的,其实这也是平时的训练方法。在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要求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2.板书要精简清晰
板书的作用是展示授课人讲述内容的要点,帮助听课人掌握所听内容的要点。好的板书有犹如一幅精致明丽的山水画。板书不宜太多,太多表现为累赘,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无论如何,板书都要做到精简,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同时以电教手段呈现为最佳。
微型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技能的考核。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其实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象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微型课其实就是上一堂完整的课,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教师的活动安排是作为假设来进行的,由下面的评委教师来判断这个问题及活动的可行性。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
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所以15—20分钟是足够了。
比较下来,微型课和说课的区别就很明显了。说课是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及设想的各个自变量。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也是处于设想状态并未进行真正的实践检验;而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点,弄清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就能上好一节微型课。
教案示例:
《错误》微型课教案
一、导入
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说过的话和走过的路,什么是爱又什么是苦,你的出现是美丽错误,我拥有你但却不是幸福。”正如这首歌所表达的一样,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将它描写得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样的美丽。
二、回顾故事
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时时期盼着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恰巧,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 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怎样品味郑愁予笔下的美呢,我粗略地归结为五个方面,即为:“美丽的故事,美丽的修辞,美丽的结构,美丽的语言,美丽的主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讲美丽的语言中的古典美。
“江南”,“莲花”,“柳絮” “向晚”,“东风”“三月”,都是中国唐诗宋词中积淀甚久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具有一种唯美主义的风格。
三、具体品味赏析
1.从题材上说,我们已经讲过本诗是闺怨诗,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由此,思妇闺怨,成为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郑愁予承接这个传统主题,这样说,从他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
在本诗中采用的意象可以找到佐证。
2.从采用的意象来说
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这些意象又分为两类:比喻和反衬。这里我们重点来讲“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向晚”、“春帷”。
“江南”是产生唯美爱情的地方,也是历代词人一个难解的情结。描写江南较好的诗词有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回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
“莲花”:1.在古诗中莲花就是思念的代表。“莲”与“怜”同音,“怜”就是“爱”的意思。在《西洲曲》中这样写到:“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里作者借用了古诗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2.“莲花”象征了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其实,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郑愁予用 “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
“柳絮”:把女子的思念比喻为柳絮在古典诗词中也很常见,柳絮和别离有关。柳树在春天的时候接触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称为柳絮。当风一吹就会随风飘散,这种景象十分凄美,让人伤怀。“柳”与“留”同音,汉代就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习惯。如:“枝上子归催去旆,柳条偏系离情”、“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杜甫的“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水逐水流。”
“ 东风 ”出自李商隐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诗句,表达了思妇幽怨,分别销魂之意。
“向晚”:出自 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望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是临近黄昏的意思。
“春帷”:李白诗《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正是由于运用了“东风”“柳絮”“春帷”等具有古典意象的词语,诗中自然地散发出深沉浓厚的哀伤幽怨之情。思妇心扉紧掩,寂寞孤独,如同枯木,春来不发,好像死水,波澜不兴,而寂寞雷甸中学校本培训资料的背后仍是深深的思念和无期的等待。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深深品味到蕴含在诗中的古典美韵,作者的确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牧把他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第一个“中国”指从地域、国籍、血统等上讲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国”是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上讲是中国的。
听完了讲解,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思考,下来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归纳出我前面给大家归纳的五个方面的美。任选一个方面进行整理即可。
好,我的讲课结束,谢谢大家。
附:课文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上好微型课心得体会清丰县马村乡高油房小学张阿婷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性质......
如何上好微型课?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其余5分钟可用于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
如何上好一节微型课微型课教学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有其重要的意义,但笔者近来听了一些教师的微型课教学,察觉在如何认识......
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
2015高级职称面试材料 十分钟微型课怎么上好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其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