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_苏州市常熟市
苏州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苏州市常熟市”。
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再谋新共识 再聚新合力 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发布日期: 2011-6-2
36月22日,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常熟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王翔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再谋新共识,再聚新合力,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王翔在报告中说,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十一五”奋斗历程,谋划“十二五”发展方略,选举产生中共常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市党员群众,在新的征程上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下午2时,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带着全市6.7万多名党员和百万市民的重托,陆续步入会场。大会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大会执行主席是:王翔、惠建林、秦卫星、徐永达、杨伟、缪红梅、王建国、桑五官、杨崇华、朱立凡、黄锡明、黄慎、戈炳根、张永泉、闻永昌、王永明、唐伟萱、周荣葆、李丽芳、季建炯、常德盛、高德康。
出席昨天大会的正式代表有386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惠建林主持大会。
王翔在报告中指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常熟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转型、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常熟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民生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合力全面增强。
王翔说,过去五年常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率先争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坚持把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作为发展路径,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特色,坚持把强化党建、转变作风作为发展保障。
王翔在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时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坚持科学发展、弘扬城市精神、建设“美好常熟”为主题,以转变发
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生态育市”,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把常熟建成同类城市中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现代江南名城。
王翔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始终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前列,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3%;城市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主要任务是: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两大体系”;加快形成城市形态新格局、社会管理新格局“两大格局”;努力实现提升市民幸福感受、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两大提升”。
王翔指出,未来五年,常熟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的艰巨任务。要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常熟城市精神,进一步营造明礼儒雅、和谐诚信的城市人文环境,激发勇于争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创业激情,齐心协力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
王翔说,“十二五”期间,全市要重点实施“十大工程”。第一,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确立新兴产业主体地位,围绕五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同时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加快推进现有一批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再引进培育一批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带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培育现代服务业规模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总量扩张、业态提升。深入推进“旅游活市”,努力使旅游产业质量、规模、效益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两区两园”资源整合、功能创新,进一步推动镇级工业集中区调整布局、拓展区域、完善配套。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鼓励本土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二,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第三,科技创新工程。坚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化区域创新体系,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切实强化投入支撑,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创新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镇长团”和“蓝火计划”试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双百双千”计划。大
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投融资体制。
第四,城乡一体化工程。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初步构建“一城四片区”城市框架。要坚持片区发展、组团开发理念,完善中心城区“一主三组团”空间结构,同时加快构建市域城镇中心体系。有序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全面构建复合式交通运输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
第五,文化繁荣工程。充分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继承弘扬历史传统,创新融合时代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加速文化产业集聚壮大,培育一批文化名人、文化名作和文化名企,使常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城市互动融合的现代江南文化名城。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对江南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继续办好“江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同质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提升文明素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第六,民生幸福工程。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加大民生财政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民生质量,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注重优化劳动力结构,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子,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关注群众精神需求。
第七,生态文明创建工程。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固废和污泥处置,建立生态文明全民教育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使生态文明成为常熟的重要品牌。
第八,法治社会建设工程。更加突出法治导向,坚持用法治的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的规范保障发展成果,着力创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争创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坚持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继续推进“平安常熟”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第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大力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扩大基层群众自治,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困难,加快构建帮扶弱势群体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
第十,党建工作创优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思想建设,与时俱进引领发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进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固本强基服务发展;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廉政保障发展。
王翔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不断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进一步形成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王翔在报告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上,缪红梅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题为《服务科学发展,推进反腐倡廉,为建设美好常熟提供坚强保证》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五年以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建议。
中 国 共 产 党盂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词(2011年5月30日)苏秀瑞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盂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会主席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代表......
习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心得体会允露习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结束,。几天来,通过对会议精神的学习,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也对县委提出的构建和谐乡......
习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习水三中:向一波2011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习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习水县召开。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习水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速转......
芜湖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登记表选举单位姓名二○一二年月芜湖市总工会制......
中国共产党西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词1(2011年6月 24日)王新强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西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