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典型题目_文化生活典型题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文化生活典型题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典型题”。

1.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10分)答: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1分)先进文化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分)②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l分)③ 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 分)(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 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答: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 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 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12分)答: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3分)

②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3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分)

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3分)

4.2012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调查活动,同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工作也正式开始。这将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事件。

材料一

我国拥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全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城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城、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城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古村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村民想急切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新建与翻建住房,造成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乡土风貌极不协调,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部分地区过度旅游开发导致盲目拆旧建断、拆真建假,也破坏了传统村落。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村落快速消亡,雷要引起高度重视。(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9分)答:①传统村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分)

②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3分)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分)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分)

5.“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宣传活动(4分),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8分)答:活动:文艺演出、摄影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种宣传活动等。

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文明风尚,人民群众是主体;提高道德修养必须重在行动,脚踏实地。

6.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10分)

答:①文化企业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④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分)⑤坚持正确的方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分)

7.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我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和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而逐渐明晰、确定的。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使用“有关文化产业”概念,提出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2003年,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课题调研,第一次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2年9月19日,“新战略 新驱动 新发展——2012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中央、北京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表现,文化产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3年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他们不断加强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级地方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12分)答:①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证人民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能够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4分)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4分)(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回答)

13.材料二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绍兴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10分)

1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城市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3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2分)

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赋予时代内涵,有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分)④“和而不同”、共生共存,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绍兴城市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推动了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城市的和谐。(3分)

14.(8分)河北省正定县在书法艺术方面,可谓名家荟萃,金石翰墨飘香。“撰文、书法、雕刻”三绝的风动碑、朱熹题写的“容膝”、康乾御碑等,这些价值极高的古代碑刻不仅为正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为正定传承、弘扬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代代优秀书法家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书法人才队伍全面壮大。正定县还大力发展与书法有关的展赛、拍卖、收藏、培训等行业,丰富和延长了文化产业链条。2012 年9月5日,正定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正定获得“中国书法之乡”殊荣的原因。

14.文化遗产是一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扩大了正定在全国的影响。(2分)

正定书法家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全面壮大,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3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定县大力发展与书法有关的行业,丰富和延长文化产业链条,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了正定的知名度。(3分)

15.热词四“教育优先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4分)15.(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分)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化生活典型题

文化生活典型题1、(2015四川模拟)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会议认为,加快发展云计算,打造信息产业新业态,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具有......

文化生活典型题

政治辨析题的基本答法——常考题型,而不是“辨”,所以说不要一上来就笼统地下结论;首先将题干转换成疑问句——然后进行肯定或否定回答并陈述理由或补充条件。 合理+为什么第一......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11.041、.《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其作为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成为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的保留节目,并在推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

文化生活练习题目

1.材料二 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文化领域在这一新变化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深化文化......

典型题目

1、某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自然村没有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民间文化萎缩,还时有封建迷信、赌博现象发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差距大,劳动生产率较......

《文化生活典型题目.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化生活典型题目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化生活典型题 文化生活 题目 典型 文化生活典型题 文化生活 题目 典型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