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工作要点_吉林大学社会保障
吉林大学工作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吉林大学社会保障”。
吉林大学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学校的“内涵建设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落实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推进开放合作,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加快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指标的发展速度,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新增或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左右。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百名左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力争有2篇以上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力推进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落户长春的工作。由我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力争进入新一批次国家“2011计划”。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达到12亿元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达到0.7亿元以上。SCI/EI/SSCI收录论文数及引用数排名前移1位以上。力争有3项以上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新增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8个左右。力争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左右,全校可支配性收入较上年增长7%左右。获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力争超亿元。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社会贡献度显著提升。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1.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评选和选树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2.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做好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工作。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吉林大学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吉林大学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在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及党代表提议工作。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2011-2015年干部队伍教育培训计划。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做好干部外推工作,加大干部校内外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严肃纪律,认真做好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选任及换届工作。制定《吉林大学处级领导班子(2012.12-2016.12)任期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办法》,做好新一届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各项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创新性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效能监察,重点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把“七个关口”,重点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保障健康有序的办学环境。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身边的感动”等品牌活动。继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和“新闻媒体走进吉大”等活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深入实施名师班主任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对外宣传工作水平。以凝心聚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人才、统战和群团工作。7.继续推进文化荣校战略。明确大学文化引领的前进方向,强化吉大精神凝聚的核心力量,编辑出版《吉大经典》系列丛书。落实校园主干道路名称设计、校园道路标牌安装、VI标识系统制作、校园名人塑像安置区域规划等工作,加强青年文化书院和文艺类社团建设,形成系统的、显性的文化传承成果,奠定大学文化建设基础。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8.推进学校和院级“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开展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对教学科研学科等规划核心指标和重点项目进行监测评估,推动实施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以规划为引领,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9.凝练学科方向,优化专业设置。进一步明晰学科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优先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围绕整体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学科结构布局,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总结“985工程”阶段建设成果,做好验收准备,开展新一轮“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预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
10.加快高水平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国际、国内学科合作领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探索学科发展组合模式,促进学科开放性建设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发展。实施学科层级建设,坚持扶优、扶强、扶新的原则,实现部分学科的率先突破。加强学科管理创新,强化以学院为责任单位的学科资源投入新模式、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做好学风建设工作。11.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改革模式,建设内涵,向外开放,提升质量”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切实加强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院系自我评估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高度重视提高生源质量,做好制度设计并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探索吸引优秀生源的新途径、新方法。继续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
12.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改革试验班的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的“第二校园、海外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历。继续推进直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做好直博、硕博连读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加快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引入、推进本科专业与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13.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制定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方案,全面启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质量体系建设。建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督导机制,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继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和推进“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实施。
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机制。制定“百名海外博士引进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启动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5.构建各类人员考评体系。健全和完善教师、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及分类评价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完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度。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开展全校管理人员定编、设岗及聘任工作。
三、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6.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构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与新模式,探索建立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新体制。在建设好已有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协同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并争取国家立项支持。
17.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基地的培育,做好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基地的评估和验收工作。依托现有学科平台/基地,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组织设计重大科研项目。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原则,保持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重点提升医学和国防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18.加强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校内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政策体系。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19.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科研能力和工业技术研究总院、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努力拓展政产学研的合作的空间,提升合作层次。以多种形式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协助相关学科加入专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做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普及、推介和转化工作。
20.继续深入实施《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做好新增校内重点研究基地、国别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做好英文学术期刊的组织出版工作。制定并实施“SSCI提升计划”。举办“吉林发展高峰论坛”,设立“吉林发展研究”专项研究项目。继续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激励计划,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学术领袖、学术骨干和精品成果的培育力度。
四、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国家社会能力 21.继续深入推进《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积极落实省部共建协议,主动适应吉林省、长春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企业发展、实践科技创新,抓好产学研合作的载体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结合吉林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建设机制和运行模式,发挥学校工业技术研究总院和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组建吉林大学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和吉林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22.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积极贡献力量。贯彻落实吉林省高校座谈会议精神,加快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贡献力量。同时着眼吉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举办“文化建设论坛”“振兴东北论坛”,并努力打造成为品牌论坛。
23.进一步做好校友工作。努力建立学校主导、学院参与的校友和筹资工作格局,完善校友和筹资工作体制。加强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工作,拓展校地、校企、校校和校所的合作领域,积极探索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学校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完善捐赠管理体系,开创多渠道筹资工作新局面。
24.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加强与部委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尤其是扩大与广东省和珠海市等沿海地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动建立新的合作项目,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珠海学院的教学评估工作,推进珠海学院规范发展。努力做大做强南方研究院,不断增强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拓展珠海校区功能,积极探索设立大学科技园分园、大学文化产业园。
25.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瞄准世界排名前列的欧美高校,成建制引进国外先进智力与优势教育资源,启动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搭建校中院、中外联合实验室、联合学院等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6.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各学院在国际合作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展积极活跃的全球合作网络,拓展广大师生的海外经历,积极发展留学生事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精神,做好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外交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建设优秀海外孔子学院,高质量完成公共外交研究与人才交流工作,服务国家战略。
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上取得重要进展
2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职员队伍建设意见,完善《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办法》,开展五级及以下职员制聘任工作。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教职工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28.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以财务管理重心下移为着力点,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通过下放资金的管理权限,完善财务运行机制,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成本核算和增收节支,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以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9.深化资产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学校公用房使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公用房的科学、合理配置,发挥使用价值,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实现服务保障更加有力,资源使用更加有效,考核评价更加科学,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30.修订、完善《吉林大学章程》。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既相对分离又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吉林大学章程》,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31.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学院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办学绩效,有效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3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扩大和拓展师生员工及校友、校董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范围和渠道,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妇代会、学代会职能,积极为民主党派、离退休人员等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进“阳光治校”。
六、继续加强条件支撑和民生改善,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3.大力增强保障能力。坚持外部争取与内部挖潜并重原则,进一步提升筹资能力,实现学校收入持续增长,继续加强学校债务化解工作。充分发挥资产经营公司的统筹规划和运营管理作用,持续推动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力提升产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强化节能工作,积极推进水电改革试点,努力降低消耗支出。进一步降低后勤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34.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进会计委派制全面实施。继续完善财务服务模式与方法,提升财务服务能力。继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和预算执行情况与决算审计工作,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强化过程审计,做好科研经费等各类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完成干部换届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5.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全校图书文献、数据资源的统筹与协调,制定《吉林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条例》;展示吉大学人的学术水平与风采,筹建“吉大学人书库”。继续推进图书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无线网络建设,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评估与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完善计量认证管理体系。
36.加强硬件支撑条件建设。启动图书信息综合楼、建设工程学院钻探实验楼、李四光楼接层改建工程、超硬实验室扩建工程等建设项目。加大对部分教室、学生寝室的维修改造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合作建设青年教师周转房工作。
37.继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帮扶力度。加强学生公寓的服务与管理,实现公寓管理信息化。推进校园文化进公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继续加大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帮扶力度。
38.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努力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工作,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离退休人员服务体系。加强各临床医(学)院的内涵建设,合理配置医疗服务中心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抓好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积极筹建附属中学分校。继续办理无籍房产权和职工个人房屋所有权证,妥善处理房改遗留问题。
39.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加大信访督办力度。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重视课堂管理,做好食堂服务,严防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力优势,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服务。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从老科协现在的实际能力和状况出发,以分会工......
吉林大学老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也是建党90周年 。围绕今年新形势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校老科协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学校接受中央巡视之年。一年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领导班子抓住机遇谋发展,扎扎实实搞建设......
吉林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为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
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类) 专业简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受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