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_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

摘要:理性地看待事物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大的,但是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看到高加分政策的可取之处,也要分析它的不足之点,以便消除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高考加分政策外部性来理解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以及分析完善高考加分的权宜之策。

关键词:高考 加分政策 外部性

一、相关定义界定

1.高考

高考,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教育考试制度,它既是连接高中与大学的枢纽,更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桥梁。高考作为“举国大考”,不仅关系到千百万青年学子的前途命运、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承载着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期望,承载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任。

2.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是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招录取中根据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

[1]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制度“一刀切”的弊端,引导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计实施的。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依据作用效果进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2]正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说的直白点就是一个事物或者一种行为会对外部环境或者人员产生

1有益的东西。负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减损的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行为或一个事物会对环境或者他人造成一定损失。

二、考加分政策由来

1.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这阶段加分政策并不太明显,主要是在分数相同或相近时进行优先录取。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4年。此阶段优惠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

[3]2004年以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与之前相比,加分项目不断调整并细化。高考招生加分政策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规定每年制定一次,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小幅度调整。

2.对高考加分政策引发的争论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有没有取消的必要?

第一种观点:虽然高考加分政策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对其公平性进行保障,不如干脆取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与其让变了味的加分政策继续走偏下去,演变成带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不如干脆回到原点,取消加分政策,让所有的学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为了取得加分,家长从孩子几岁时就策划,送孩子上奥校、接受各种体育、艺术、科技的“技能性”训练,以取得能加分的奖项和资格,这些一心为了加分的功利行动更加助长了“分数决定论”。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第二种观点: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第三种观点: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取消高考加分制度;有人认为加分政策应该取消但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有人觉得应该整改高考加分制度完善不足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各有各的理由和说法。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因为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必要照顾真正的高考弱势群体,因而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制度是权宜之策。

三、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

1.正外部性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已将近30年,在实施该政策的初期,这项政策的确为国家选拔特殊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实质精。这项政策不仅能照顾到弱势群体、特殊贡献的群体(例如少数民族和烈士子女),维护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而且也能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特长生开辟成长的“绿色通道”,使他们不会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等原因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特殊人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精神。

2.负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教育不公平、高考身份作假行为、奖励凭证作假行为、教育腐败现象等。政策本身没有错,而是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鱼目混珠,扰乱和破坏了高考招生秩序。

目前形势下,高考加分制度显然已经弊大于利,到了不得不进行修正的地步了。其一,加分制度加剧了高考制度原本就存在的地区性不平等。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考生别说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有条件接受系统而全面的艺术培养和熏陶,就连正常的课程也难以维持,他们参加高考被录取的难度本来就比发达地区以及城市考生要高得多,而所谓的特长生加分的好处实际上基本都落在本来就处于优越地位的发达地区和城市考生头上。其二,加分制度实际上只不过把已经备受诟病的应试制度发展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也许这个优惠政策推出的初衷的确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已经把加分当作一种升学的捷径,本意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但却成了把教室扩大化,现在从小学起就有各种提高班、尖子班和特长班,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而很多学生参加的各种特长训练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也并不是因为真的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和特长,而是在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走上了一条毫无快乐可言的道路。其三,特长加分被过分看重,无形中极大地加重了教育成本。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能博得加分的一技之长,不惜血本遍寻名校遍访名师,而目前社会上各种提高班、特长班收费普遍高得惊人,家长在这方面的经济负担甚至比正常的学费要高出好几倍。其四,加分的优惠政策也为各级学校录取学生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了更多的客观条件,也为教育界的行业不正之风大行其道开了方便之门。每年都有报道揭露,基于对加分优惠的垂涎,一些考生及家长不惜弄虚作假,动用关系,以换得加分资格。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四、消减高考加分政策的负外部性的对策

1.整顿清理虚假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这是媒体

报道高考加分乱象时,经常被引用到的数据。根据统计,有些地区加分项目纷繁复杂,但有些地区能获得加分的人数在该省考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这一对比与那些加分大省频频爆出的丑闻和质疑,构成了整个高考加分乱象这一现实图景,不论取消与否,清理整顿高考加分已势在必行。

加分政策之所以屡被质疑,这些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也是原因之一是分数是考试制度的“生命线”,加分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在1分都是救命分的情况下,5分、10分、20分的加分幅度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更大群体的不公平。高考加分本被认为是源于保护特殊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的需要。现在加分名目繁多,似乎指向了数量庞大的普通考生,而非真正需要加分特殊群体。

2.规范行为

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人看到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端严重,因而主张要把高考加分统统取消,这恐怕不是好办法,实行起来也不太现实。其实,高考加分思路本身并没有错,关键看管理工作是不是能跟上去。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多半是由于管理上的放任自流造成的。因此,拿出一点铁腕劲头,对高考加分制度加以严格规范,才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做到的事情。

3.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因为高考制度具有一套严密的规则体系,所以它能有效抵抗权力、金钱与人情关系的干扰。相反,那些规则体系不完善的制度,则有可能受到侵蚀而成为腐败的温床。20世纪90年代保送生制度被诟病为“荐官不荐民”、艺术类招生中的诸多腐败问题,都与制度规则体系不严密有关。高考加分若要走向公平公正,就必须在制度规则、实际操作以及制度监督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明确高考加分的对象与标准。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将高考加分与降分投档对象明确限定为12类,其中加分对象有8类:省级优秀三好学生、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奥赛省级一等奖以上者、青少年创新大赛(以及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电脑制作)一二等获奖者、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奖者、重大国际与全国性体育比赛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自谋职业与荣立二等功的退役军人。高考降分投档对象有4类: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三侨”子女与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定向生。高考加分与降分投档的幅度不得超过20分,符合多项加分或降分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4]高考加分主要体现公平理论中的按照贡献分配的原则,而高考降分投档主要体现对高考处于不利地位群体的保护弱势原则。但有关省(市、区)确需要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经本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便可向社会公。这一条款为各省出台各自高考加分政策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使得各省高考加分项目层出不穷、不易控制。

其次,严格高考加分的操作过程。仅仅制定了高考加分的制度规则还不够,必须对高考加分的执行步骤和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固定,明确规定各步骤执行的要求,并将这些步骤及相应的规则要求公开,以便于执行人员按要求操作和社会的监督。一些高考加分项目的认定权并不是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如少数民族考生、国家二级运动员、侨生、见义勇为者等项目,各部门的认定标准宽严不一,也存在因部门利益而放宽标准的可能。在制定严格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这些项目的认定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高考加分项目公平。

再次,建立高考加分的公示与监督机制。即使在最严格地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保证在每一特定的案例中都会产生公正的结果。即使有了严密的制度规则和具体的执行程序,也不足以保证高考加分执行结果的公平。必须建立高考加分的公示制度与监督机制,在行政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的作用。当

然,道德良心对于保证操作的公平性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最终解决问题之道在于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2.[2] 外部性[EB/OL].[3] 万永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4).[4] 高考加分引发争议,如何才能防止政策走偏变样[EB/OL].http:///ynce/site/main/article005

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档次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增加20分投档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

四川高考加分政策

2011四川高考加分政策今年高考,四川仍是自主命题,并首次采用网上阅卷。日前,《四川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以下简称《实施规定》)已由省招考委审定,对今年高考的志......

高考加分调整政策

本报讯 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14年本市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调整方案。根据新的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由现在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市优秀学生干部由现在的增加20分投......

河南高考加分政策

2014年河南高考加分政策全省高招加分政策将从2014年起大幅调整。昨日,省招办公布了河南省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办法,自2014年起,我省现行的13类高考加分项目中,9类加分项目加分幅度......

2021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2021北京高考加分政策高考一般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1北京高考加分政策,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21北京高考加分政策一、照顾对象及照顾办法......

《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加分 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加分 政策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