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图 用图片带你还原80年前的故事_红军长征途中感人故事
长征组图 用图片带你还原80年前的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红军长征途中感人故事”。
长征组图 用图片带你还原80年前的故事
第五次反围剿党内“左”倾教条主义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实行错误的指挥,以弱小红军与敌人打阵地战,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1934年4月广昌战役中失利。5月份中央书记处做出战略转移决定,6月经共产国际批准,7月抗日先遣队北上,8月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西征探路,9月份中央苏区做转移准备,10月正式出发。11月王明在莫斯科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
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决议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事业”。毛泽东指出:“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参加长征的红军包括六支队伍。
第一支:由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带领的红七军团,于1934年7月奉命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最早的一支长征队伍。北上主要是为了转移国民党目标,减轻中央苏区压力,部队出发时挑着300担宣传单,宣传抗日意图明显。后经福建向闽浙赣挺进,11月与战斗在赣东北的红10军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团军政委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江西怀玉山陷入敌军重围,作战失利,方志敏等领导人不幸被捕就义。
第二支:1934年7月红六军团奉命湘赣苏区向湖南中部转移,8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突出重围,揭开了红军长征序幕。在艰苦转战两个月后,与贺龙红三军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次年11月长征。根据《国图看懂长征》所标线路,如从湘赣根据地起算,这支队伍行程或超过了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应是长征行程最长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四支: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25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1935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26、27军在延川永坪镇会师,合编为第15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又编入红一方面军。此支队伍,行程近万里,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五支:1935年3-4月,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经过嘉陵江战役,到四川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然后同一方面军北上又南下复又同二方面军北上。次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六支:红
二、红六军团会师后,于1934年11月开创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次年11月19日,在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长征。这支部队到甘孜后,为防止被张国焘改编到红四方面军,中央决定同红一方面军第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随后又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至此红军长征结束。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红军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最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
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历经湘江血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百丈关血战等三百余次战斗,是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手抄报图片简单图长征是金,长征是银,长征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下面就是有关简单长征手抄报资料内容图片,欢迎大家阅读!长征手抄报图片简单图:关于长征的资料关于长......
长征的故事手抄报图片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反动派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我们为大家整理......
长征故事手抄报图片内容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
长征故事的手抄报图片长征胜利的意义重大。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红色根据地得到巩固,最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
长征手抄报图片大全字少图多导语:字少图多长征手抄报图片大全是怎样的呢?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