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_英语兴趣教学初中
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兴趣教学初中”。
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从化中学 钟活辉
摘要:
广东作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之一,于2004年开设了通用技术课。其中《技术与设计》成为必修模块。由于学生认为技术与设计超越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暂时不参加高考,故对此课兴趣并不高;有的学生甚至暗暗将此堂课“安排它用”。但是对学科的内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所以,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能否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上好此课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 激发 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 评价 正文:
我从06年开始从事通用技术的教学,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上,使用学生熟悉的案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和原有经验上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无处不蕴藏着技术,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技术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熟悉的东西学生才容易理解,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所以在讲课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生动易懂、贴近生活的例子。
在讲技术及其性质时,我让学生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去看了一遍,让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找出哪些设计是充分考虑了师生的需要,哪些是只考虑了基本功能却未照顾到“人”的。面对日日相伴的校园形成的课堂,同学们很自然的对平常模糊的感觉进行了理性的思索,对校园某些设计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展开了热烈的评述,七嘴八舌当中,本堂课的重点———对设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得以完成。特别是在观察学校里参与基建的挖土机时,学生对它那灵活的“大鼻子”赞叹不已,是如何实现的?同学们的回答涉及到“大鼻子”的“关节”设计,“大鼻子”与“躯干”(车身)之间的协调,“大鼻子”的重心等等方面,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大鼻子”的灵活。比如讲合理的人机关系时候,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坐的课桌椅是否高度适中、大小合适来讨论。因为学生每天要接触这些,所以感触颇深,提出一些意见:桌子比较矮,有些个子高的学生要趴在桌上写作业,腿也难以舒适的放在桌下。我就顺水推舟:设计者在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足造成这种人机关系的不合理,适宜的应该是多少呢?同学们纷纷指出,设计者的数据是建立在低年级学生数据基础之上,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全班同学对本班总体身高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段确定高、中、矮的比例,提出了确定课桌合理高度的方案。
二、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帮助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学习者获得的信息量远远高于教师的单纯讲授。而且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习者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在讲技术的两面性时,讲到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时,我给学生投影了许多垃圾袋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图片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有大量不可降解塑料袋被随意扔在路边、草地、街头、农田、水边,有大西洋附近因误吞塑料袋而死亡的海豚的照片,有大兴南海子麋鹿苑门口的一块牌子:走出保护基地,您每拣回一件白色垃圾,就会使这些嗷嗷生灵免遭一次杀机„„学生看后纷纷感慨:以前就知道塑料袋污染环境,但图方便还是经常使用。看了照片和数字才真正意识到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环境污染这么严重,以后尽量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在讨论技术的未来时,我收集了一系列关于未来的奇思妙想图(动态图片),漫画式的画面和巧妙的构思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欲望。当要求同学们设想未来家庭的休闲生活时,同学们的新点子新颖又奇特:可重组的房屋结构,可移动的活动家俱,家庭桑拿,音乐按摩床,躲在客厅看星星。
在讲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我精心收集了百年前的自行车图片,和当代最新潮自行车图片,组成了一个短片:自行车的设计发展,从技术性和艺术性等角度 2 展示了设计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方式上,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多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技术课堂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且能促进他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比如教材上有一个辩题:人类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必须要依赖技术还是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我尝试着把此课堂环节扩充为一堂辩论课。我把班上同学按照“要依赖技术”和“不能过分依赖技术”的对立观点分成正反两方,课前布置好辩论任务,安排好辩论的方式。辩论顺利进行,同学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一个个案例,显示出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一定的准备;流畅的言语和清晰的逻辑显示出同学们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辩论中的争锋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双方论点进行了再次反思;而双方队员的合作精神也是这堂课的意外收获。通过这些讨论、磋商,同学们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苍白的文字理解上。不同角度思维的碰撞,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比如在分析都江堰的案例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分小组去上网查找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资料,并且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上课时由小组来汇报他们的成果:这个工程是如何解决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以及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的,最后我再进行总结,让学生真正体会人类如何正确地管理技术、使用技术。
而采用文字接龙、智力挑战去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利用网上的一些益智游戏,IQ题,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两幅看上去一样的名画中细微的不同,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不错的尝试之一。
四、教学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布卢姆认为,评价要让学生以较少的反抗去接受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他强调,学校对学生的一切评价行为,都应该建立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和持续发展 3 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鉴定和选拔的终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评价的本质含义,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句话,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特点和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积极探索新型的科学教学评价方法,运用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当然,要想通过通用技术课程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的,只是靠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但却是达到目标的第一步。总之,教师要在课前、课堂中、课后做大量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通用技术(必修).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通用技术(必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教学双赢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论文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随风潜入夜 , 润物......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登过山吗?有什么感受?登过高高的塔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在登塔远眺的时候,获得了什么启示呢?二、初读扫清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课文,......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民族希望小学杨琼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运用多种多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