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_申论中常用的名言警句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申论中常用的名言警句”。
爱国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治国篇
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安危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释:浚,开浚,疏通。
爱民篇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释: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
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民本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释: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释: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释: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释:兴行,重德行。
民心篇
1、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释: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2、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释:怀,怀柔,感化。
3、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释: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用人篇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20、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2、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4、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7、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诚信篇
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
5、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
6、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7、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8、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鲁 迅)
9、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 尔 基)
10、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 向)
11、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 宁)
12、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毛 泽 东)
13、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费尔巴哈)
14、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 塞 罗)
15、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 迅)
16、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17、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18、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9、坦白真爽,最能得人心。(巴尔扎克)
20、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 戈 尔)
21、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22、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赖里。(爱 默 森)
23、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24、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25、坦白真爽最得人心。(巴尔扎克)
26、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27、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28、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道德修身篇
1、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2、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3、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4、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7、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6、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122、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谦虚篇:
3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3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37、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38、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聂大年
39、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40、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富兰克林
41、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别林斯基
42、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
创新与实践篇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1、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12、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别忘了你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13、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
14、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
15、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16、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合作与团结篇
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苏联高尔基)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印度 泰戈尔)
4、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5、团结就是力量。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众人拾柴火焰高。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1、人心齐,泰山移。
1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纳谏篇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释: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4、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5、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审时适变篇
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释: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释: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廉洁清正篇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明•黄绾)
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
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联)
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
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为政篇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严格执法篇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
19、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申论写作名言警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本文是申论写作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分享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是好的名言警句呢?下面是小编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申论写作名言警句摘抄,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1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