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_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上海市闸北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闸北区2013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人生逆境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

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如将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付了,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

能把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

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

试一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

服了,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

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

最大的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

可以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

么意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2分)

A.虽然甚至但B.虽然虽然但

C.即使即使可D.即使并且可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分)

那:;.

这些:。..

作用:。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其含义有:(3分)

①;

②;

③。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

(1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

获是值得的”。

B.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应回避,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踏雪寻春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

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

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

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

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

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

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

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

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

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

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

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

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

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

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7、“游春”与“寻春”的区别是:。

(3分)

8、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4分)

9、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突出一个“寻”字,表现了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B.风雪中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不可战胜,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C.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寻春,但文章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情趣,表现了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D.踏雪寻春的念头是突然产生的,寻春之后的发现是令人愉快的。文章表现了

年轻人不甘寂寞、富于幻想、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E.文章虽然着意表现白雪掩盖之下春的信息,但对雪地世界的描写也一样精彩;

雪象征着兄妹之间纯真无瑕的心灵。

F.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人物情感的变化逐层展开,呈递进式结构。

10、兄妹“寻春”寻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何特色与作用?(4分)

11、3分)

12、“妹妹”在文中的作用是:(4。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

(3)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

(4)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8),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2——14题。(8分)

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

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

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

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

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

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

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

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

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

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

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

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

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旧

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每遇人尽礼().

D、务止奸吏().

18、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2分)

A、(裴矩)为伯父让之所鞠.

B、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C、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 .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3分)

21、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鸟说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

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

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22、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23、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3分)

2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26、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4分)

七、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天底下,“门”的种类很多:有形的,诸如房门、店门、车门、闸门、石库门之类;无形的,诸如智慧之门、机会之门、情感之门、地狱之门、心灵之门等。有人说,“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也有人说,“开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对于“门”,你肯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认识与看法,甚至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与故事„„

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

闸北区届高考英语二模卷

闸北区2013届高考英语二模卷第I卷I.Listening ComprehensionSection A1~5CCCAD6~10CBBACSection B11~13ACD14~16CBCSection C17.Air-conditioner18.Poster19.400 dollars20.......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朝阳区2017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海淀一模)详解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 余音绕......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海淀一模)word版

高考资源网( www.daodoc.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 文 2012.4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

《上海市闸北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上海市闸北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闸北区 上海市 高三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闸北区 上海市 高三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