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生态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1]._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BC生态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开辟教师成长绿色通道
建立师资队伍生态系统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何三喜 唐一见 吴 敏
【概要】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为对接区域经济规划、地方产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围绕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系统改革,配合创新教育内容和深化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过“定方向、定规格、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五定”),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辟了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师资队伍的生态系统,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助推“国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一、实施背景
教师是社会良知和人类道德的守望者,是崇高精神和纯净人格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知识、技艺、能力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在花园里和学生漫步交流,教师都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点燃一盏盏希望之灯。
中职教师,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生力军。
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攻坚期,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教育整体发展的深入期,中职教师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显得更加突出,他们需要在艰难困苦中负重前行,在企业与学校的跨界中,在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中从容酬应。
因此,培养一支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教师队伍,是维系中职学校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着力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能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确保在市场变化过程中新设专业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和过硬的教学质量。
创新点:
1.有效解决了教师业务学习和日常工作之间的突出矛盾,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又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紧握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工艺,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工作过程
(一)建立机构,健全机制。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下设教科处和各教研组,教科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五年规划》、《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表》、《关于确定××等同志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决定》、《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施方案》、《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以及其他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系列制度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二)科学规划,精心统筹
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校科学规划,各科教研组、各专业部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培训方案,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分阶段、按层级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师资培训落到实处。
(三)多种方式,分步实施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进校园”、“入企业”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1.积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出国等各类专项培训。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项培训。学校校长陈军亲自挂帅,组织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下简称“国示”)建设计划申报书、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与撰写培训会议;校长陈军和 校长助理、教科处主任、“国示”项目办主任何三喜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校长陈军和办公室副主任张荣到杭州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实务操作技术培训研讨会;副校长樊文光带领政教主任郝德全赴泸州学习,带领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网管中心主任朱梦环等到成都参加第二批“国示”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工作培训班学习;副校长胡知平赴德国参加了双元制学习培训半年,带领龚美德、朱梦环、唐一见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批“国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教科处主任何三喜带领周龙江等四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全国课程开发设计实操与教学实施交流培训会;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率队到重庆参加行动导向研讨学习;教科处副主任刘联率七人学习组赴山东参加全国名校高效课堂研讨学习;项目办唐一见到上海参加第二批“国示”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编制工作研讨会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参训教师的决策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热情邀请县教研室、市教科所、省教科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到校进行专题培训。
学校主动联系、热情聘请了达县作家协会、《川东文学》的作家来校培训爱好文学的师生,传授创作技法,提高师生文学素养;邀请达县教研室何成均到我校对教师作了题为《说课──提高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的指导;邀请市教科所原所长郑显银同志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新一轮课改下备课、上课等教学技能。邀请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主任、文理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刘长路教授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外来专家、学者精到的讲解,专项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素质的高升。3.邀请外国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来校培训教师。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于2013年12月3日邀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校聘教学顾问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之
一、清华大学校聘骨干讲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张学政,为全校349名教职员工上了一场以“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教学艺术”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张学政教授围绕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和怎样做一个好教师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思考。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和案例说话,主题集中鲜明,内容生动丰富,材料典型翔实,重点明确突出,层次清晰分明,讲座自信激情,道理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会场生动活泼,掌声笑声不断,气氛异常活跃,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与德国图林根职业教育基金会、埃尔福特教育中心合作,2013年12月13日至16日邀请德国巴格德堡大学职业教育博士Hans-Joachim Bahr(译为巴尔),到全校教师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巴尔博士以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讲解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微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理论的引导与讲解,又有实际的操作和互动。参加培训的教师都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踊跃展示,大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需求,辩证地吸收,灵活地运用,提出了一些能有效改变自身教学的切合实际的想法。该培训亮点在于:引进德国主流的教育学及职业教育教学论与方法论;学员通过“做中学”形式的培训,灵活地将以行动导向的各类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独立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或案例。
4.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学校为培训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密切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先后有计算专业部冉启斌、邓远令、李渊林等老师到江苏昆山仁宝集团、深圳龙华富士康,经管专业部田丰、董琼、何玲等老师到成都教育宾馆、北京大融合酒店,机电专业部胡知平、符纯兵、赵新春、姜君等老师到广东锻压机床厂、江苏好孩子集团,电子专业部崔庆文、杜泽彪、吴佼、唐梁成等老师到广东惠州市光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纽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专题培训或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助推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5.诚恳聘请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培训教师。学校聘请了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远东电器公司、晟达电子厂等30余家省内外、10余家本地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兼职或培训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高级技工根据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通过上校企合作课和技能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作专题报告等形式,指导教师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课堂标准,培训教师专业技术。
6.积极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学校为科学发展,主动积极地与重庆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联合培 养教师,签订教师培训目标责任书;与泸州树风、泸州江阳、绵阳水利电力、达州宣汉、大竹职业高级中学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校际之间多层面合作,校际教师间广泛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7.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主研《职业高中(中专)教师“三定”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得省政府二等奖。学校形成了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向学校递交学习培训书面报告、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制度,对教师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校本培训,校长陈军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题为《三大要求促创建,审视条件高规划,提高质量强示范》的“国示”项目创建专题培训;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主任、校长助理何三喜对教师进行了“国示”项目建设暨四川省中职课程改革培训;校长陈军、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唐一见对教师进行了“国示”建设方案、任务书编制专项培训;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专题培训;教科处副主任刘联对学校青少年辅导员进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题培训等。学校通过定方向、定措施、定规格,以定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聘促学,全面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8.精心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网、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资源、学校电子图书馆等,加强教师的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多媒体课制作、辅助教学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9.热心鼓励教师加强自学自修。学校制订了《教师培学自修考核办法》,把自学提高纳入评职晋级、绩效考核中,并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或报销自学书学费等,积极鼓励教师加强学历提高,考取第二职业资格证,进行专业进修和继续教育等。学校定期公布培训考评结果,教科处、教务处负责督导核查,切实使奖惩落到实处。通过自学自修,教师狠练内功,有效提高了教学能力。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学科教研组、专业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实施。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五年规划》、《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表》、《关于确定××等同志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决定》、《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施方案》、《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以及其他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系列制度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上百万元,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4.资源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了达川区职教集团,参与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现代职业教育联盟,并与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职示范校、中职校、行业、企业、国内外知名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并有图书馆和电子图书等,这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资源职 障。
五、实施成效
学校近年来出实招,出新招,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成效显著。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师资水平稳步提升,教学技能大大提高,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之冠。
1.教师学历普遍提升。学校教师合格(本科以上)学历数量增加,教师高一层次学历(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学校有教师349名,其中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学历28人,新增17人;本科学历282人,新增50人。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增量迅速。目前,学校有专业带头人18人,新增10人;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78人,新增市级骨干教师10人,新增36人;“双师型”教师194人,新增42人;学校专业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整体水平提升。
3.教师结构更加合理。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中级职称教师150人。学校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后备,以45周岁以上教师为引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臵优化的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4. 有效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切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密切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实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顺应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5.有效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教育内容。学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开启人才培养新思路,建构了“三年四段制”新模式;探寻教学改革新方法,形成了“校企无缝对 接”新课堂;拓展办学新视野,构建了“学做合一”新基地;开发教学新内容,出版了“理实一体”新教材,教师出版专著和编写校本教材30余册;寻求评价新手段,建立了多元评价新体系。
6.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增强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中职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殊荣10余项;年招生2000人左右,培养毕业学生3000多人,就业率达96.2%。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填补了达州市职业教育在此方面的空白;2013年,参加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第27、28、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市长奖8项、县长奖11项,居达州市第一名。学校接受省内外中职校参观交流20余次,被《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做专题报道40余次。
六、体会与思考
1.师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度、方案、实施、考核、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2.把握师培工作的命脉,其要义在于适应于产业结构和专业设臵的调整,维持学校持续发展。
3.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要让教师受益,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让教师自愿、自觉,迫切需要。
国企党员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新形势新任......
记双师型教师发展之路浙江电子工程学校 夏林华作为一名新教师,2013年3月至8月我荣幸地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参加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现代学校面临着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重大的工作挑战,而能否完成这样重大的使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
湖北省职业培训研究课题 论文类型: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论文标题: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引导教师稳步成长作者姓名: 李贞权李德富荆州技师学院 2014年9月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引导......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姓名:刘正忠班级:2012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2012014364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歧视,悲剧之源一、案例背景孙老师家教中心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