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9课 登岳阳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9课 登岳阳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教案”。
第9课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着一“抱”字,尽展才思;拈出一“幽”字,作为全篇纲领。中间两联展开描写,通过梁上的飞燕、水中的白鸥、画棋局的老妻、敲钓钩的幼子四幅画面,组成一幅清幽恬静的水乡生活图。尾联表面虽是喜幸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景色,诗人信手拈来,皆成妙笔,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一、作者简介 详见《蜀相》。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的名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châ)
②乾坤(qián kūn)
③戎马(rónɡ)....④凭轩(xuān)⑤涕泗(sì)..2.辨形组词。坼坼裂戎戎马①
②析分析戍戍守
涕涕泗
③
悌孝悌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②乾坤日夜浮:象征日月星辰等 ..③戎马关山北:借指战争 ..④凭轩涕泗流:眼泪、鼻涕 ..
一、整体把握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了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关山、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二、细部探微
2.结全诗句,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坼”“浮”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国家。“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
这首诗表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二、写作特色
1.意境雄浑阔大,胸怀宽广深沉。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描绘洞庭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
2.表现手法鲜明独到。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叙事写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气息。反衬手法的运用更鲜明地突出主旨。
3.风格“沉郁顿挫”。这种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
岳阳楼主楼一楼上的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草堂的情思 夏立君
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气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在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画,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用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你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他们眼里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啊,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的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ã)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答案 B 解析 A.“落”读luō。C.“与”读yǔ。D.“剽”读piāo。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答案 C 解析 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答案 A 解析 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义。
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答案 A 解析 应为其晚年时期作品。
二、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结合诗作,谈谈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两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夙愿终偿的欣喜之情。颔联两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之地好像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洞庭湖太广大了,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四句,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情衬,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颈联两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当时杜甫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吴楚”跟“亲 5 朋”连接起来了。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中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全诗抒写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景物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宽,决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志消沉。
三、课堂延伸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解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 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③②① 6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 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首联“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颔联“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着书卷,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这一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置身于竹荫中。“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翠竹的缕缕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最后一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拂动着。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一、字音认读1.东南坼(chè) 2.乾坤(qián) 3.戎马(rónɡ) ...4.凭轩(xuān) 5.涕泗(sì) ..二、词语积累1.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乾坤日夜浮 乾坤:此处指日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5课 苏幕遮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 苏幕遮学习目标 1.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2.全词天然纯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湘夫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课 湘夫人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其诗歌的风格。2.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和端午 [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教学设计夏 维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二)解析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指的是通过本单......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六国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卷)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 《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5课 《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2课《阁夜》教案
- 高中语文.《项羽之死》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