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手法_诗歌鉴赏手法
诗歌鉴赏手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鉴赏手法”。
题……………………………………………装…………………订…………………线……………………内……………………不…………………准…………………答……………………扬中树人2014-2015-1高三年级语文作业纸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诗歌主旨情感高考题汇编
命题:庄志武
审核:余红亮
完成时间:40分钟
高一诗歌鉴赏专项3—表达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通感、设问、用典、对比、互文、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重点是描写和抒情。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写景诗)
托物言志(咏物诗)
托物寓理(哲理诗)
1、借景抒情,一般是写景诗
即(触)景生情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寓情于景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注意景与情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丝绢。②入手:到手。③春风面:指女子姣美的面容。④吾土:故乡。
以乐景写哀情,相反相成。
作者描摹他乡令人神迷心醉的风光,然而处此旖旎妩媚的水乡风光,却非自己的家乡,于是顿生思乡的惆怅。
2、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如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编号 00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巩固训练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表面是赞美梅花,实质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端 居 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
二.主要表现手法介绍: 9.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一:《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反衬:全诗最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2、正衬: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例二: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无奈。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10.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例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景。
例四: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
例五: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词中“今宵”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8.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动静结合,既可以以动衬静,也可以以静写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例一:《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其它的例子: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首联“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首联的“静”字。
三.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3.体会运用该手法的作用(或营造了何种意境,或抒发了何种感情,或如何使诗歌生动形象)。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提问: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回答:
拟人(或比拟)(步骤一);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步骤二), 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步骤三)。
四.高考真题训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天津卷)
①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②③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问: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2.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
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注]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问: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3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问: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4.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问题。(安徽卷0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①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问: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5.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①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②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8参考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广东卷)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②③
④
①10.参考答案:⑴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2分)
鉴赏诗歌的手法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鉴赏诗歌的手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鉴赏诗歌手法【难点攻略】一、掌握常见类型,避免“无米之炊”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
2012年高考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
诗歌鉴赏的手法有一段时间没学诗歌鉴赏了,今天我们补上诗歌鉴赏的一些手法。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