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_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Yibin University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七夕节”为例

二级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兰威

学 号

101403007

年级

10级

指导教师

黄河

职称

副教授

2014 年 4 月 4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 要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随着西方情人节的传入,七夕节就逐渐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变成了“中国情人节”,但是七夕演绎出来的情感应该是“夫妻相爱,家庭和谐”的一副美好愿望,因为在古时候,由于战争导致许多的家庭都离散,因此人们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达人们的愿望。文章介绍了七夕和西方情人节的由来及含义,比较了七夕与西方情人节的不同,了解了七夕的文化内涵,分析了七夕衰退的原因,以及七夕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让人们重新认识七夕,从而促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的“复合”。

关键词:七夕节;情人节;家庭

I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Abstract

Double Seventh Day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has the rich of cultural connotation.Bu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valentine's day, Double Seventh Day has gradually lost its original meaning.It became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But Chinese interpretation of emotion should be “Husband and wife love each other, harmonious family” a pair of good will.People through such stories to expre the desire of the people because of the war led many families are discrete in ancient times.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July 7th and the Western Valentine's day.And it compared July 7th and the Western Valentine's day, the July 7t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July 7th receion, and July 7th in the modern society to let the people know July 7th and promote China traditional festivals to the modern “composite”.Key words

Double Seventh Day

valentine's day

family

II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前 言......................................................1一、七夕节的起源...........................................2

二、西方情人节.............................................2三、七夕节衰落的原因.......................................2

(一)人们对七夕文化内涵的不了解.............................3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41、公历的运用。............................................42、在时间段上,西方情人节较七夕节有优势。..................4

(三)商家对七夕节的宣传不足。................................4

(四)七夕节没有一个具体的物质载体...........................4四、七夕节对现代社会的作用..................................4

(一)有利于现代家庭稳定......................................4

(二)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5

五、挽救七夕节的措施........................................5

(一)给七夕一个正确的定位....................................5

(二)新闻媒体对七夕节文化内涵的宣传..........................6(三)确定一个七夕具体的物质载体..............................6

(四)商界对我国七夕节的宣传..................................7

(五)认同七夕,参与七夕......................................7

III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1、官民合作,积极开发......................................7(1)维护公历和夏历并存。................................7

(2)把七夕节设为法定假日。..............................82、开展有特色的活动........................................8

总结.......................................................10 谢辞.......................................................11 参考文献...................................................12

IV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前 言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去庆祝西方的情人节而很少有人庆祝七夕节,甚至有些人直接就把七夕节成为“中国式的情人节”过七夕居然和过情人节都成为一样了,在七夕这一天,人们也学习西方送巧克力,送玫瑰花给自己的心上人,导致我国的七夕文化不断的衰退。

随着社会的不断经济化,人们的对家庭的观念是越来越淡薄,因此要是我们能够把七夕节定义为家庭日,这是有助于现在家庭的稳定,有有助于七夕文化的不断传播。本文分析了我国七夕衰退的原因以及深度挖掘了七夕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证实七夕节不是中国式的情人节,而是具有中国传统的家庭日。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七夕节又称 “乞巧节”。源于对织女的织布的崇拜,古代女子祈求能够有织女那样的织布技术,还有就是祈求自己美好的婚姻。每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晚,在当地都要举行七天八夜的七巧活动,女孩子怀着对“巧娘娘”的虔诚心情,抱着热烈的期盼,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因此称为“乞巧节”。然而“乞巧节”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西方“情人节”,大多数人在西方“情人节”这一天买鲜花、巧克力等送给女朋友,但是在“乞巧节”这一天却没有表示,显得很冷清。

一、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是我过传统文化之一,它源于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统爱情传说,七夕节讲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关于这个传说有很多的版本,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送花、送巧克力就在中国广为流传。在这一天整个花点、巧克力还有其他商品是非常的受欢迎,尽管在这一天的价格是平时的10倍,但是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反观中国的情人节,人们表现的兴趣远远不如西方情人节,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一)人们对七夕文化内涵的不了解

根据上线两个饼图可以看出,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认为七夕表达的是爱情,他们

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完全赞同把七夕节做为“中国的情人节”,造成人们这些观点大部分都是因为西方情人节的传入,由于西方情人节的传入导致人们把七夕节也定义为“中国式的情人节”,表现出了人们对七夕文化内涵的不了解。

首先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讲的都是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情人节注重的是恋人之间的爱情,他们到最后都没有成为夫妻,而七夕节讲的是牛郎织女夫妻之间的美好生活,他们有着一男一女过着美好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象征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古到今家庭的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很强的,他不同于西方的民主观念,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之所以很强,就要追溯到春秋甚至更远的时代中国宗法制度的建立。宗法制度他是以血缘关系建立的 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有着严格的族规,这种宗法制度延续了几千年,对于现在都还有一定的影响,他对人们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的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人们也把家看做是一个避风港,当我们在外面受苦受累时,在家里的人就会叫你回家,因为只要你回到家里你就会感受到家的幸福,感受到家里人对你的关心。家庭是一个人落叶归根的地方,不管你年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当你老了你及会回家了。而在西方,他们对于家庭来说他们更重视个人。他们在子女18时就不会再管他们了,他们认为他们的义务就只是养子女到18岁,并且家是他们的私人领域,更享有法律上的保护。在中国遇到大的事情就需要家人一起来讨论,而在西方他们认为这只是他们自己的事。七夕所演绎的是中国人对家的态度。

其次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什么荣华富贵他都享受过,但是他却愿意嫁给一个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的牛郎,这只是因为爱,因为织女深深的爱上了淳朴的牛郎,由于爱他们跨域了所有的障碍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七夕所要传达的爱。

最后,情人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贬义词,是大多数有钱人背着老婆在外面找的女子,人们就把这种女子说成是某人的情人。因此把七夕节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就更加不妥了。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1、公历的运用。

公历原先是西方国家的用的一个时间计算,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逐渐公历就代替了我国的农历。农历是皇帝批准的所以也叫皇历,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下台了,为了与国际接轨,就要与国际用统一的时间方便计算,于是国民政府就提倡公历,农历就成了民间的了。由于公历只有365天和366天两种较农历简单,算法简单,天数基本的固定的,方便人们安排工作时间及休假时间。在中国的农历,是不小的,中国历法是基于各种现象作出的,因为它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是四个季节划分非常有利的,它包含了月亮的阶段,它是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在现在社会大多数的人们都在过着农历的生日,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也是阴历。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简单的公历的运用越来越多了,人们渐渐淡忘了农历的作用。

2、在时间段上,西方情人节较七夕节有优势。

西方情人节是在2月14号,而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就大致在这个时间左右,因此在这个时间里,大多数的人们是有时间来过情人节,而且这个时间的天气较好,适合人们出去游玩,而七夕节一般在8月份左右,在这个时间段没有什么大的节日,而且七夕节在夏天,天气很热,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出去玩耍。

(三)商家对七夕节的宣传不足。

自从我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被国家规定为法定节日之后,商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但是就七夕节而言,企业的关注程度比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因为在这一天搞活动不能给商家带来丰厚的利益。天的农历七月的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家是一个单位体,同时它也是人类感情的纽带,包含着亲情和爱情,这两种感情是不能分开的,缺了其中一种就不能称之为家,夫妻之间感情是否好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在当今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社会中,有利于家庭稳定的七夕文化就显的很重要了。织女冒着违反天条的罪名,嫁给了牛郎,在这之中织女作出很大的牺牲,他放弃了天上的荣华富贵,放弃了他尊贵仙女的身份嫁给牛郎,为牛郎做饭洗衣。当然牛郎也没有辜负织女的爱,当他们面临困难时,牛郎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后感动了王母,让他们一年见一次面,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家庭遇到困难时是需要夫妻共同面对,才能共度难关,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话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即使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并且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他们都很珍惜,他们不会因为一年间见一次面而放弃他们的婚姻,体现出了牛郎和织女之间那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向人们展示了爱情是不分门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小人”,是成人的一种仪式,表达对孩子的爱,有时被称为“新牛生日”,这一天采摘野花在七月在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不管是什么文化需要传播都需要物质载体,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当然七夕就可以用黄牛作为物质载体。黄牛本身代表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精神,很符合当今社会浮躁的节奏,让人放慢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牛郎织女家中,黄牛是他们维持生活的唯一工具,当他们快要妻离子散的时候,是黄牛牺牲了自己成全了他们一家人的团圆,让他们在每年都能够相聚。并且根据我的调查,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认为黄牛能够代表七夕的文化,所以把黄牛作为七夕的物质载体最合适了。

(四)商界对我国七夕节的宣传

在七夕这一天也是商家促销的一个好时机,在这一天商家可以开发一系列不同样子黄牛的形态。可以把黄牛做成一件装饰品,也可以做成吃的。为什么我们要在七夕这一天也像西方一样送巧克力呢?我们有着自己的特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送黄牛就是七夕的一个文化体现,它象征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在情人节人们送巧克力,代表追求爱情,在七夕节就送黄牛,可以表达人们对家庭美好的祝愿,可以打着这样的文化载体来销售黄牛。虽然有很多的人承认黄牛能够代表七夕的文化,但是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不太愿意在七夕当天把黄牛作为礼品送人,因此就需要商家做好关于黄牛的内涵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做出宣传,作出一些能够黄牛来吸引客人的商品,要让人们重新来认识七夕。其次对于一些珠宝店,可以把他们做成黄牛的形状来销售,并且在那一天有所打折,这样可以很好的给商家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五)认同七夕,参与七夕

让人们了解七夕的文化内涵是很容易的,通过一定的宣传就能够做到,但是要让他们从心里认同它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困难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人们从心里上来接受七夕呢?

1、官民合作,积极开发

首先想要发展一个节日就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承认和帮助,从如今社会来看,许多的文化节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由民间组织来开发,然后人们群众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和群众。由于七夕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政府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保护我们七夕,政府应该从一下几点做起。

(1)维护公历和夏历并存。

在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就主张使有公历,公历的使用使我国的传统节日遭受到了很大冲击,夏历是我国的文化成果,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至于政府要怎样维护我国的夏历:首先,在挂历中,政府应该倡导要用要用明显的标志来写挂历,而不是夏历在挂历中总是显得很小,让人们没那么注意,让人们很清楚的看见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次,在工作中,文件上也应该把夏历也写在上面,还有就是报纸、新闻等都应该公历和夏历并用,而不要总是公历。这样就有利于人们对夏历的重视,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风靡之时,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我们也能利于不败之地。

(2)把七夕节设为法定假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和端午节、中秋节等被国务院列入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由于七夕的起源地不明确,因此很多地方都在说自己的地方是七夕的起源地,从而开展一些列活动,就比如说在河南省鲁山县就有牛郎洞和织女洞。鲁山县已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牛郎织女发源地民俗之乡”的称号。谁也不能充分的证明七夕节的发源地,七夕本身就没有确切的发源地,那些都只是后人为了发展经济加上去的而已,而我认为七夕是我们全中国的七夕,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地方,如果我们给七夕确立一个起源地,那么七夕节就有很多的限制,如果七夕没有起源地,那么每一个地方还是能够过七夕,通过活动来感受七夕文化。那么开展一个既有特色又体现七夕文化内涵的活动就迫不及待。

首先,我们可以策划一个传统手工大赛,活动的目的就是展现中国过去的文化传统,体现七夕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把范围广泛一点,不限制在针线上,只要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就行,不限男女。活动的需要宣传的,可以在网上或电视上宣传活动内容,在网站设立报名地点,还可以电话报名,在具体的地方设立报名地点。活动地点要设置在广场,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看见比赛的过程,了解我国传统的手工品。

其次,开设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因为七夕注重的是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要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在这一天我们组织一个大型的狂欢活动。活动如下:

活动时间我们可以安排在七夕当天下午2点钟开始,地点安排在一个较大型的广场,参赛人数根据你这个广场来确定,在广场的周围我们可以放置许多关于七夕文化内涵的宣传,举办人员要穿着牛郎织女的服装来迎接我们的参赛人员,要让人们充分了解七夕的文化内涵。在活动之前我们就要邀请一些群众演绎出七夕的故事,以及在古代人们在七夕这一天是乞巧、祭拜等一些活动。最后我们邀请大家做一个游戏。我们分三个入口,一个男士入口,一个女士入口,还有一个小孩的入口,给每人发一个面具,和简单的牛郎织女服装,等到参赛人来齐了之后,我们就打开所有的们让参赛者出来,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家人,前三名将有丰厚的奖品,当然参与的家庭都将获得黄牛形状的糕点一份一份。这样即让人们了解了七夕文化内涵,也同时宣传了巧果,让人们以后在七夕节这一天想到的不是巧克力而是黄牛。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耕社会的不断消失,以农耕为社会背景的七夕节也在不断的衰退,现在城市的不断的发展,七夕节失去了他的物质载体。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是人们对七夕节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并且如今西方情人节的传入,也对七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当今社会中,七夕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来自社会各个地方的支持。政府要支持七夕文化的宣传,商界也要不断的挖掘七夕内涵,从而创造更多的适应社会的活动,还要加强对人们的民俗文化教育,让民众都接受七夕的内涵。在当今忙忙碌碌的社会中,不论男女都忙着自己的事业,人们就忽视了家庭,因此家庭的矛盾就越来越多,而七夕节讲的是牛郎织女忠贞的爱情故事和美好的家庭,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社会中,七夕节的弘扬也变得迫不可及。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谢辞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终于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我认为黄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而且对我们的论文也要求非常的严格,还记得去年交初稿的时候,那满篇的红色颜色的批注,最开始让我一愣,但是我还是一点一点的修改,当我修改了几次,黄老师总说我写的论文不行,文章里全部都是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确实也不知道我自己想表达什么了,可能黄老师也感觉到了我没有搞清楚我自己到底想写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是什么,黄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了很久,让我自己理清自己的思路,之后我又查了许多的资料,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这次我以为我能够过关,但是我错了,黄老师说我的文章不够深入,之后黄老师又给提出了许多的建议,真的感觉黄老师的知识面好宽广哦,顿时我就觉得我自己的文章好肤浅,没有一点的说服力,真心感谢黄老师对我的指导,还有一点就是我知道黄老师平时都很忙,但是每次我改好发过去时候,黄老师都是很快就给我批示了,也让我能够及时的改正。

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知识,经过这次我才知道原来想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出来是多么的不容易,首先就是要查阅大量的知识,然后通过你的观察和学习的知识来提出你的观点,这就需要平时的大量阅读,在我写的过程中,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有建议,让我的文章提高了他的价值。

黄老师,在这一年里我真心感谢你对我论文的指导,你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谢谢。

宜宾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宋岩.西方情人节与我国传统七夕节的比较研究[N].琼州学院学报.2009.12 [2].赵佳.七夕,挖掘更多商机[N].洛阳日报.2012.8.24 [3].李静.“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M].新华网。2012.8.23 [4].熊慧.母语负迁移与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3 [5].陶立璠.由七夕谈传统节日的衰落与保护[N].央视国际.2003.8.02 [6].郑婷婷.七夕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8 [7].王天鹏.七夕节的民俗文化阐释[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10 [8].魏爱云.传统文化的使命[J].人民论坛.2005.5.4 [9].赵逵夫.从广东七夕节的传播源流看其文化特征[J].文化遗产.2011.3 [10].张勃.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 2004.3 [11].王菊娥.从-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透析“七夕节”的生存困境与出路[J].唐都学刊.2009.5 [12].成立军,马玲玲.从维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看情人节与七夕节[J].科学时代.2007.1 [13].李长茂.论七夕节产生和流行的动因[J].文史.2012.5 [14].韩雷.七夕-浪漫复制与婚姻短路[J].阑州学刊.2011.8 [15].吴文亮.浅析中西方情人节的差异[N].思考与言说.2008.12 [16].宋岩.西方情人节与我国传统七夕节的比较研究[N].琼州学院学报.2009.12 [17].张美琴.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之浅析[J].语文学刊.2012.8 [18].马力.中西“情人节”之探源和比较[J].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8.6 [19].李震华.七夕乞巧节的现代文化内涵探析——以广州市黄埔区乞巧节为例[N].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20].温长路.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十六)——七夕节节俗与健康[N].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 [21].张勃.从传统到当下_试论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N].民俗研究.2005.1 [22].邱琦.传统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J].中华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23].韩娜.初探乞巧民俗事象的发展演变及其存在意义[J].科学之友.2008.10 [24].李霞.七夕节的民俗文化功能[J].学术探讨.2010.5 [25].张静伟,尚论聪.中国文化遗产集成[M].外文出版社2010.7

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旅游中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袁崇方08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0081640410摘要:民俗本真就是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文化。民族文化成为旅游资源与民族本身的本真特征密不......

壮族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壮族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它独有的壮族民族音乐是中国少少民族音乐的一个奇葩。壮族音乐丰富多彩,源于生活,自古传唱,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文又译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

学生演讲稿-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

学生演讲稿-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回顾一下几部经典的影片。当我们在观看《变形金刚》时,是否也曾被埃及的金字塔所吸引呢?当我们在看《指环王》时,是不是也沉迷......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摘 要: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七夕节 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 七夕节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