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_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幼儿状况】
王少强,男孩,四岁,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本地的监护人,奶奶年纪已经70多岁了,而且比较喜欢打牌,经常因为打牌忘记接孩子放学。我看他在学校每天中午都吃很多菜,尤其喜欢吃肉,还经常夸奖他不挑食,但是后来才知道他奶奶几乎每天都是做些青椒土豆丝或者咸菜给他吃。他在幼儿园不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发呆的时间,甚至一堂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甚至是作业常常忘记写,或者书本忘记带来学校。把他的奶奶喊来学校又什么都不懂,想与他父母见面聊一聊几乎是一年两次的家长会上才能看见。
【案例分析】
1、父母之爱的缺失:成长中的儿童,这样的时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2、在童年中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爸爸反正也不管你!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相加。
3、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案例反思】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环境浓浓的爱,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开心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监护人,要时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时时的了解他们心里的需求,时时的掌握他们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该拥有的,哪些是不该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心里感到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教师要给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便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 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老师热情关心他们, 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 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 闪光点”,便能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的把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让他们答,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和别的孩子一样,一点不差,这样他们就会慢慢的对学习感兴趣,除此之外,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最后,应加强对“ 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
因此,让留守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们终能成为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好孩子。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和后,王少强有了明显的改变。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4、看到孩子改变这么大,王少强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绝不像身体健康那样受人们重视,行者绝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关注未来的崭新观念。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但心理素质问题出现极大的下滑,为了孩子的健康,避免以后的遗憾,及时的引导,鼓励孩子,家园共育,共同创造孩子快乐的童年,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的人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杨咪一、个案情况介绍张哲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陈珂宇,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中午刚开始吃饭没多久,青青就和一旁的永华发生矛盾了,青青大怒,大声喊叫,用哭来反抗,这次没打小朋友。生气的原因是永华把菜夹到了青青的碗里。平息过后不久......
一、个案研究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徐鹏,男,坨里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很差,考试成绩在班上总在最后几名里徘徊。上课爱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平时话不多,自卑、不擅......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南村华立小学 —— 梁娟娟一、基本情况介绍:尹晓东,男孩,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父母在广州务工。之前一直是放在湖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祖父母的溺爱,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