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_人际交往的简单的礼仪
浅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际交往的简单的礼仪”。
浅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生活中,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关键词: 礼仪人际交往人际关系
我国自古就有着“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修身》)的说法,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社会文明的标志和人类交往的行为规范,它也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礼仪的内涵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具体表现为礼节、仪表等。也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过,人得成功取决于15%的努力和85%的人际交往,礼仪正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修养,从而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一)礼仪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1、它是学问因为它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专业性表现在它是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形式的专门知识;系统性体现在它已形成一整套的 1
形为规范;科学性反映在它是人们实践经验和社会习惯的总结。
2、礼仪又是一门艺术,它是研究人们在交际场合中如何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正确施展和发挥因人而异的个人技巧。
(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3)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3、礼仪对每个个体的人起着规范作用,而在人际关系中还起着调整、调节的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深刻理解和切实的实施,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是在讲一种人与人相处的规范,即合礼。礼仪就是规范,这种规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稳定下来并为大多数国人所接受并实行。遵守这种规范,就可以建立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最为重要,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彼此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处于平等地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自律原则
自律原则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同时更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礼仪就像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美”与“丑”,从而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宽容原则
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操,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要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允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的自由。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容。
(四)适度原则
适度的原则,就是要求应用礼仪时,必须要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在人际交往中,该行则行,该止则止,适度为佳。
(五)从俗原则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人际交往中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只有尊重对方特有的习俗,才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才能更好的表达我们的真诚和善意,才有助于我们交往顺畅。
(六)真诚原则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因此,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大体上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这两种交往都可以各自发挥达意传情的功能。但语言交往通常以达意的功能为主,即主要传递消息性和评价性信息,行为主体通常是自觉的;而非语言交往一般以传情的功能为主,即主要传递情感性信息,行为主体更多的是不自觉的。
(一)语言交往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凭借着人类特有的最重要、最便捷的工具--语言进行沟通的。语言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语言交往主要是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交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顺利交往,并获得心理的满足。
1、听的技巧
掌握了听的技巧,善于聆听他人讲话的人,往往能顺利与他人交往。因为聆听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所以,聆听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用心去听,而不是只用耳去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要善于在聆听中发现对方思想中的闪光点。
2、说的技巧
说是对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说是要给人听的,要使别人对自己说的感兴趣、听得明白,就应当掌握一些说的技巧。一是选择好话题,话题要有积极意义,要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经验和对方当时的心境。二是语言要简练、通俗、生动,话不在多,要说得得体,合时宜。三是善用敬语,对长辈和上级,要谦恭有礼,朋友之间则要多用亲切友好的词语,推心置腹。四是适当赞扬别人,适时适度、发自内心地赞扬别人,可以造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强化人际吸引力。
(二)非语言交往的技巧
非语言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服饰、目光、表情、身体的动作姿态、声调等非语言行为和人际空间距离等等进行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虽然非语言行为通常只是语言行为的辅助和强化手段,但它有时可以代替语言传情达意,还可以微妙地传递语言难以表达的“弦外之音”,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目光技巧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目光的诚挚来自心地的纯真,在交往中通过目光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适当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彼此的关注,通常比较自信的人比缺乏自信的人更主动地进行目光接触,但目光接触过多又会增加对方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眼神的作用万万不能忽视,平时应该经常培养自己用眼睛“说话”的能力。
2、体势技巧
体势包括体态和身体的动作、手势。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回眸顾盼,都能传达特定的态度和含义。同样的体势,不同角色的人使用,其含义和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朋友之间别后重逢,拉拉手、拍拍肩,表示一种亲热的感情;领导、长辈对下级、晚辈拉拉手、拍拍肩,通常表示赞许和鼓励;如果下级、晚辈随便与领导、长辈拉手拍肩,则被人认为是不尊重。
3、声调技巧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比如,学生在完成了作业以后,老师对他说“你真行”,这是一种赞许;如果这个同学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却对他讲“你真行”,这时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它是一种责备或嘲讽。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声调,也是保证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4、距离技巧
人都有一种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需要。这个个人空间如同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土”。有这个“气泡”的保护,就会感到安全。一旦这个“气泡”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甚至恼怒。这种“气泡”现象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人
际空间距离就越小。
五、人际交往礼仪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也算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二)培养文雅举止
行为举止文雅,就是说待人接物要热情,讲究礼仪。有人认为衣冠楚楚,就是风度翩翩,忽视行为举止的检点,结果时髦的穿着、流行的发型和他的粗俗的语言、轻浮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给人留下一个不成熟、不可靠、不踏实的印象。
(三)学会坦诚待人
待他人坦率真诚,才能换来他人的坦率真诚。真诚的交往可以避免许多猜疑和误会。
(四)学会信任他人
信任是坦率真诚的前提,只有信任他人,才会坦率真诚与之交往。信任也是相互的,信任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的最好体现就是思想上有意见就心平气和地找他当面谈一谈。
(五)学会宽容大度
宽容别人,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烦恼。原谅别人,就消除了自己的埋怨情绪,人际关系就增加了一份协调。处处埋怨别人的人,一肚子怨气,就容易出言不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六)学会乐于助人
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动力。助人就是团结人,将来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等于和别人绝交。
(七)学会温和中庸
温和是防止人际关系恶化的最好预防针。一个人际交往老练的人,就是态度温和的人,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受挫不躁,不鲁莽,不偏激。
(八)学会忍让豁达
忍让是为了友谊和团结,为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既有利于他人,也
有利于自己。所谓“和气生财”,两和皆旺,两斗皆伤。以忍让为前提的批评和交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九)建立自信
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的人,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把表扬看成是“讥讽”,把善意的批评帮助看成是“整人”,其实是自卑感在做祟。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
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礼仪又是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参考文献:
专著:
[1]国英.现代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闫秀荣.现代人际交往中的使用礼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论文:
[1]王伯金.适度——人际交往的准则[J].企业文明,2002(03).[2]赵颖.人际交往心理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3]陈庆良,傅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贵州:贵州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摘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礼仪是很重要的,古代有孔子提倡的礼制,是一种等级制度,不过它跟我今天要说的礼仪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来阐述人际交......
人际交往中的招呼礼仪打招呼是人们日常应酬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熟人见了面总要打个招呼,即使双方不太熟悉,仅有一面之交,再见面时也不应互不理睬,无所表示。漫不经心的习惯有时会......
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给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1.“你吃了吗?”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较普......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什么是礼仪?所谓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具体表现为有礼节、礼貌、仪式、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人际交往中的招呼礼仪,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