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精神_抗震精神时代体现
抗震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抗震精神时代体现”。
学习抗震精神心得
——09信科1班 韩雨 200910010125
五月十五号,我们团支部组织了参观抗震纪念碑及学习抗震英雄的系列活动,感触很深。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邃实质――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抗震救灾精神多方面内涵聚拢起来,其深邃的实质在于鲜明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两种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
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始终坚守着、积存着、传承着一种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始终体现着、印证着、弘扬着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始终贯穿着一根压不弯的民族脊梁。这种气概、精神与能力,越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升华。愈挫愈勇,愈摧愈坚,不断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表征着时代精神的凝结与精华。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面的多维表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确立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等等。凭借这种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而且有效提升了公民意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了全新的民族道德。抗震救灾体现的人文关怀,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又反映了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人格尊严的普世价值,张扬了人性与博爱的力量。抗震救灾催生的志愿者精神,不仅给受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莫大希望,而且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在严酷灾害中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团结互助、勇于承担的公民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抗震救灾还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显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的博大胸怀与高度自信。
抗震救灾精神――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了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是思想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科学传承;时代精神是思想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努力开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具体彰显。以此为前提,实现了中华大地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举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位一体,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机结合,使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坚实的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展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表征着中华民族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抗震救灾行动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空中投送中,从**广场和在祖国大地上空回荡的“加油,唐山!”“加油,中国!”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爱祖国与爱人民的高度统一、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抗震救灾精神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文化力,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种补偿,从即时性看,在于国人当前的奋力抗争,尽量减少灾难的物质损失;从长远性看,在于科学提升抗争的精神价值,将战胜劫难的智慧与勇气,融入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
救灾实践所锻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抗震救灾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弥久愈坚,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不仅会有急流险滩、风暴雷霆,还会有各种阻力、干扰,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风险与挑战。因此,从现实性上说,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凝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民族都有自己的凝聚力,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必然会走向没落与衰亡。当国家、民族处于多事之秋,灾难常常会异乎寻常地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气概,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促进国家更加强盛。唐山抗震救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地震灾害面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力量聚,海内外各种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大家自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抗震精神所展示的民族凝聚力,坚定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搞好灾区重建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是文化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灾难之中,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深植,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民族内在精神的重塑,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激发出一种制度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软实力”。努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时刻想到有困难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对手要竞争,有宏图大略要实现,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信心百倍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抗震精神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小说《余震》改编,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您还记得吗?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 您还记得吗?中国——四川——汶川县。那一刻,汶川大地震爆发!其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顷刻之间,......
弘扬抗震精神摘 要:本文通过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的日日夜夜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勇气、无私的爱心、顽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践行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
优秀演讲稿:抗震救灾弘扬民族精神 彰显崇高道德风貌--------------珍爱生命·众志成城·多难兴邦去年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都是罕见的。面对......
文章标题: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与利义,指道义。是一种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利,指利益、功利。义利之辨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