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_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致力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致力经济生态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
**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为一体,是全国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798平方公里,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辖17个乡镇(街道),520个行政村(社区),74万人。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主要淹没区和渠
首所在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使**的发展空间严重萎缩,人地矛盾突出,发展成本加大,新上项目受到严格限制,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为发展腾空间,是**县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年来,我们不气馁、不退缩,积极应对南水北调带来的困难和压力,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路。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强县统揽县域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原旅游名县、区域经济强县”目标,高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旋律,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带动、块状发展、扶优扶强四大战略,突出工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五个重点,自强不息,拼命发展, 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第一,围绕生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找出路。面对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必须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路子。我们坚持在生态与经济的结合点上调结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大力构筑以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路子。在农业发展上,提出了建设渠首绿色农产品基地的目标。按照“调优产业、调高效益、调出生态”的思路,放弃黄姜种植,大力发展林果、花椒、辣椒、湖桑等绿色产业。目前,全县林果、花椒、辣椒、湖桑的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50万亩、40万亩、20万亩和5万亩。经过认证的无公害产业基地已达到10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产销基地、全省最大的桑蚕基地。“香花”牌辣椒、“渠首”牌花椒和“丹水鱼”分别被评为国家、省名牌农产品。香花辣椒市场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双百市场”建设工程。在工业发展上,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长期以来,**依托丹江直供电优势,发展了一批冶炼企业,工业结构极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我们按照“关劣扶优、做强大个、培育群体”的思路,痛下决心关闭一批高耗能企业,重点培育了炼钢辅料、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电力等优势工业。铝业集团淘汰了落后的电解铝产能,重点提高后续加工能力,先后上马了铸轧、冷轧、铝箔和ps板基等30多个铝产品深加工项目。目前该企业电解铝和铝加工产能比已达到1:1.5,产值从2005年的1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33.6亿元,成为南阳市民营企业中第二大赢利企业。汽车减振器厂上马了400万支汽车减振器扩能项目,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昌盛酒业集团关闭制酒生产线,上马了新型材料无纺布,产品供不应求。淅水集团立窑淘汰后上马了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底投产后产值可达5个亿。福森药业研发的佛波双脂为国家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已进入最后阶段。电业局供电量达到31亿千瓦时,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第一位。在大批优质项目的拉动下,**工业连续7年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年均在20%以上。2007年**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超亿元企业达到6家,利税、入库税金双双突破千万元的企业达到8家。与2005年相比,限额以上工业产值两年增加32亿元,税利增加5.8亿元。在旅游业发展上, 强化“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理念,推广生态游模式,对所有游船配套了环保设施,使所有游客“近水、观水、不触水”。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高标准建设了坐禅谷、福森生态苑等6大精品景区,初步形成了以丹江景区为中心,辐射渠首、香严寺、坐禅谷、小三峡、荆紫关等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成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加入武当山旅游网络,实现了“山水互动、佛道互动”。两年来,接待游客年均递增40%以上。
第二, 着眼节约转变发展方式,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腾空间。**地处调水源头,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能耗产业结构,使发展空间更加狭小。我们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从解决关键要素入手,关劣扶优,节能降耗,着力为发展腾空间,一切为发展让路。在环境容量上,关停取缔了冶炼、造纸、皂素、大理石等近百家企业,淘汰了酒精生产线、水泥立窑、化肥生产线等落后生产力;强力推动企业环保达标升级,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进行环境容量置换。同时,上马了铝业集团2.3万吨冷轧、ps版基、淅水集团干法水泥、福森药业大输液等80余个重大技改项目,工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层次同步提升,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在建设用地上,大力开展粘土砖瓦窑厂、空心村、工矿企业废弃地“三项整治”,年均置换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主要用于发展工业项目;实施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产业集中,大大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县城、荆关和渠首工业园区内,限定土地最低投资强度,全面推广建设标准厂房,拒绝入驻高耗能项目,为质量好、投资大的项目建设提供了
用地保障。在财税金融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的财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优势产业和大个企业发展。政府出资成立企业担保中心,定期组织政银企座谈会,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立足开放抢抓调水机遇,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添活力。南水北调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清醒认识到,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为此,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这一历史机遇,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用足用活政策,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渠首县、移民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比较优势,围绕南水北调,大力向上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到南水北调工程复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政策性项目140多个,总投资达到90亿元,到位资金11亿元以上。二是大力招商引资。把京津冀、环渤海、珠三角等调水受益区作为主攻点,实施块状发展战略,把资源禀赋较好的县城、渠首、仓房、荆关四大板块作为招商的平台。目前,已与世界杰出华商会等一批知名商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吸引了韩国艾特公司、香港李锦记集团、香港光大集团、中联水泥、红旗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两年来,共落实招商项目150余个,吸引县外资金13亿元。三是全力激活内资。坚持招商引资与激活内资双轮驱动,大力倡导全民创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创办企业。最大限度的激发民力、吸引民资,形成了全民创业热潮。每年均有超过5亿元的民间资本投入县域经济发展。
两年来,我们高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旋律,坚持以生态立县理念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初步探索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态经济模式。一是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两年来,共完成人工造林46.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2.8%提高到3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平方公里,年减少水土流失4000万吨。建成治污设施160台(套),年处理废水340万吨、废渣1.3万吨。建成沼气池3万余个, 沿库乡镇80%的农户实现了通沼气。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目前,丹江水库水质中的25项指标均优于二类水质标准,完全符合调水要求。二是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4.7亿元,同比增长17.8%,比2005年净增23.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22.9%,比2005年净增56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20.5%,比2005年净增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同比增长30%,比2005年净增101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8:55.1:21.1。综合实力在南阳市处于先进位次。三是经济后发优势初步显现。两年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出县通道全部建成为二级以上油路,提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了3座220kv输变电站、10座110kv输变电站,供电负荷达到60万千瓦时以上。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2.6%提高到38.8%。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基本解决。下步随着开放带动、块状发展、扶优扶强战略的实施,承载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经济板块正快速崛起;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群体将逐步形成。**县域经济将步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快车道。
各位领导,多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请允许我代表74万**人民向关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加压奋进,拼命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赵传江 李伟嵬近几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在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和......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来源:省发改委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1年5月31日 今年以来,我市在前几年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部署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编制了《丽水......
加快推进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全国两会期间,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
粮食安全之我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大国, 粮食问题历来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粮食一直被视做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从理论上说, 粮食安全是个大系统。从......
经济转型,和谐共处——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从一开始人对自然的依赖,靠着自然的力量生存,逐渐演变成“人定胜天”,以人类的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