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跟党走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追寻红色足迹跟党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念

姓名:刘浩

学院: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09会计1班

学号:200916111013

指导老师:张世敏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西柏坡之旅2011夏,细雨蒙蒙,襟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了这神圣的平山县西柏坡。

据说60年前,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下、滹沱河畔仅有百多户

人家的小山村,以330多个不平静的日夜运筹着推翻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壮举。

60年后的今天,小山村同样不平静——虽淡去了鼓角争鸣,却热闹了现代旅游。“新中国摇篮”给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留下了无可复制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与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一起,共同立身我国红色旅游品牌的第阵。巍巍太行脚下、滚滚滹沱河畔,西柏坡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掩映在满山的翠柏中。这里万物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滹沱河的水似乎流淌得更加轻快,山头上松柏更显葱郁,鸟儿在枝头喳喳地叫着。陪同我们参观的西柏坡的小姑娘凤花兴致勃勃向我们讲述着在那个石榴花火红的五月,毛主席来到西柏坡的故事„„今天,这位伟人高大伟岸的身影依旧伫立在我的心头。

西柏坡的山野像一条飘带,延绵起伏,我心中的激情也随着山势起起落落。看到满山的苍翠,耳边响起阵阵松涛,我心灵深处被久久地震撼着,西柏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的确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的进程。

顺着青石甬路信步,仿佛漫溯历史的长河。那一间间普普通通的淡黄色土屋,一张张斑斑驳驳的旧沙发,那一盏盏油灯,一架架纺车,都让我倍感亲切;眼前的一切都让人们深深缅怀历史,毋忘过去。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声就是从这并不险峻的柏坡岭上飞出,新中国的婴儿正是诞生在这古朴的农舍中。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棵树木、每一条小路上,以至于那阵阵的清风、声声鸟鸣都让我感到流连忘返。还有那毛主席推过的碾子,剪灯花用过的剪刀,周副主席雨夜救人用过的马灯,都使人产生一种深深的缅怀。

在西柏坡中央旧址大院里,有这样一所民宅最让我难忘。一到春天,院内杏花飘香,海棠花开,翠竹吐绿,高雅脱俗的风致,显示出主人不凡的气节,这里就是董必武同志在西柏坡的住所。

走进寝室,普通的北方农家土炕一侧端端正正放着那架纺车,吸引了我的目光,眼前的这架历经沧桑的陈旧纺车与农户家中成千上万架纺车并无两样,一根一米多长的横轴,一端绕线旋子,一端为直径约两尺的纺轮。这架纺车来源于半个世纪前的延安大生产运动。那时,抗战正处于最艰苦的年代,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陕甘宁边区出现了数以千计的这种纺车。延安保卫战之后,董老夫妇来到了西柏坡。在这里董老的夫人何莲芝带头织毛衣、纳鞋底,以保证战争胜利和减轻农民负担。离开延安后,她还十分怀念那段在纺车声中度过的艰苦岁月,也十分怀念那辆转战陕北期间留在那里的那架小纺车,于是请来木工重新做了一架,连董老也学会了纺线。何莲芝十分高兴,情不自禁随着董老纺线的节奏唱起了自编的《纺车

谣》:“小小纺车吱扭扭地转,摇起了纺车纺线线„„”是的,西柏坡的岁月在史书上载满了胜利的辉煌,可我们年轻一代又怎能忘记写在这胜利后面革命者奋斗的征程和艰苦的足迹?

西柏坡原本是距石家庄市中心9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打破;在这里,党中央、毛泽东部署指挥了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伟大战略决战,取得了辉煌胜利;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制定了取得全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可以说,新中国奠基和创立于此。

为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做大做强西柏坡品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从今年年初开始,对中宣部、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妇委、育英学校6个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恢复。

在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办公室里,布置非常简陋,几把桌椅、一台老式收音机、一部电话机、一盏马灯,一个笔筒,就是全部的家当。来参观的人们不禁慨叹:旧址恢复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真是不易。

在西柏坡纪念馆,记者观看了特效数字电影播放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关资料,模拟的真实音效还原了战场厮杀、枪炮轰炸等战场情景,同时还穿插当时的历史图片。久久地伫立在西柏坡纪念馆前,我思绪万千„„西柏坡是多么弥足珍贵历久常新的圣地。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华民族被推到了生死边缘,无穷的苦难和民族的危亡,在长达数十年的岁月中,无数革命先烈凭着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经过不懈追求与奋争,终于埋葬了一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民族奇迹般起死回生。来到西柏坡,亲眼目睹中华民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从屈辱中奋起的历史。这是一个英雄民族的坎坷与奋斗,一个民族苦难与辉煌的写照。这部以血书写、以命相搏的历史,包含着多少惨烈无比的瞬间与场景,留给人们多少令人咀嚼不尽的意味与思索。在我看来,西柏坡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整个民族特别是如父辈那些战争亲历者所拥有的心灵史。

历史在今天依然没有褪色,西柏坡也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和时代变迁而被人们淡忘。每当想到父亲的教诲总是激情澎湃、百感交集,我想努力地溯流而上去寻找精神的源头和创作的灵感,但愿人们在西柏坡这平凡普通的小屋中,在重温与追寻的同时,能为新时代构建起一个民族跳动着的伟大灵魂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中塑起崇高的美学坐标和不朽的永恒诗篇。

此时此刻,耳畔又回响起父亲亲切的话语:“我当兵打仗,走天下消灭日本鬼子,打倒蒋介石。跟共产党走,为的就是要让老百姓都

过上好日子„„”这一字字一句句肺腑之言,这深深浅浅的回忆带给我勇气和力量。

西柏坡的所见所闻至今历历在目,常常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我恍然间明白了父亲多年的教诲——跟着共产党走,永远为人民服务。自己追求了许久,寻找了许久的不正是这样一种理想、一种向往吗?

时间飞逝,往昔峥嵘历历在目,今生有幸,来瞻仰这历史的经典,顿时感慨万千,悲凉,自豪,种种感慨油然而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继承老一辈革命前辈的艰苦风斗的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扛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旗帜,誓此今生无悔!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设计方案策划人:一、活动目的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烈士的顽强拼搏、敢于奉献的精神,回顾党......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放飞青春梦想 ——追忆戴安澜将军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假期来了,我还能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吗?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肩负青春使命——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班级:xxxxxxxx学号:xxxxxx姓名: xxxx 追寻红色记忆,点燃红色激情。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来,中国共......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面对幸福安定的生活,却想起那一段段血浓于火的红色记忆,在一股又一股红色怀旧的风潮中加速了红色记忆的升温。冰封的雪山,留下了先辈们的足迹;人迹罕......

《追寻红色足迹跟党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追寻红色足迹跟党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