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行漫记》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_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从《西行漫记》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杨可:从《西行漫记》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杨可
批语:不错,态度认真,写作规范,确实读进去了,颇有收获与想法,值得肯定和表扬!
当然,斯诺及其《西行漫记》是个老问题,老问题如何发现新意自然较有难度。
[摘要]《西行漫记》又译为《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二十世纪二十年到到三十年代采访中国红色根据地后写成的新闻著作。透视这部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就新闻记者而言,斯诺身上展示的独具魅力的职业素养,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其中包括独到的新闻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怕牺牲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西行漫记》 新闻视角 职业素养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二十世纪外国记者采访中国苏区后所写成的第一本新闻著作,而斯诺本人也是第一个进入中国苏区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可以说这本著作记载了中国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在红军时期的重要信息,令当时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发生在红色中国上的故事。
毋庸置疑,《西行漫记》是斯诺的一部成功的著作,在这部著作的创作出版过程中,斯诺所表现出来的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一、独特的新闻选材
首先,新闻敏感是必不可少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华夏大地上发生新闻最多的年代,军阀混战、地方割据、日寇侵华。在如此混乱的社会局面中
寻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情报作为切入点,是一篇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在此情景下,具有灵敏的新闻嗅觉、找寻独到的新闻视角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埃德加·斯诺听到蒋介石关于通过五次围剿终于把红军消灭的谣言,立即认识到,这个传闻的真假绝对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爆点。因为当时苏维埃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新闻封锁,中国人和外国人全部都难以分辨这些传闻的真假。他在《西行漫记》中写道:“1936 年6 月,我的一位密友带给我一个关于中国西北的惊人的消息,也就是后来轰动一时的蒋介石被捕事件以及中国现代史为之改观乃是这一局势发展的结果。然而对我来说是与这一消息同时传来的另一消息。也就是我知道可能有办法进入红区, 要立刻动身,机会千载难逢,不能失之交臂,于是我决定立刻动身,试图打破持续了几年的新闻封锁。”
正是这种新闻敏感奠定了《西行漫记》的成功的基石。
其次,独特的新闻视角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的同时,从何种角度评价看待这种新闻也是决定这个新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国民党的统治以及政权是合法的,而共产党属于“共匪”。当时的主流新闻报道无一例外地站在民国政府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但是斯诺在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亲身经历后,认为苏维埃政府是一个真正的穷人的政府。所以他一反西方媒体一贯的一边倒的报道视角,而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评价了红军队伍的情况,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红军队伍与革命队伍。
由此可见,独特的新闻视角往往会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一个新闻事件,从而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事件。这也是成功的新闻报道所应具备的特点。
二、深入基层的采访
深入群众是现今新闻界格外关注的重点。优秀的新闻通讯大都是朴实无华但内涵深刻的。如何做到内涵深刻,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深入基层,了解最广大人民的实际情况。最近中国国内“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口号正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但是生活在在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埃德加·斯诺就已经意识到并成功地践行了这一原则。
斯诺从1928年到1936 年在中国进行了七年的生活经验和采访积累,再加上他娴熟的汉语,使他成为首个深入苏区的外国记者,并且成功地采访了大量的红军领导人、战士和当地老百姓。他对当时中国苏区的报道与预见分析正是基于他的深入群众、认真观察和反复的调查采访。在前往苏区的和离开的路上及在苏区遇到的每个人都会是斯诺的采访对象。这使他得以在《西行漫记》中展现不为外界所知的苏区。在此期间,他为了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对同一问题采访了许多人,多方面的采访让他能够有机会整合他所采集到的信息,做到删繁就简、去粗取细、去伪存真,获得对事物本质性的了解和认知。
斯诺的的写作过程告诉我们,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了解情况,然后才能做出深入的分析。
三、不怕牺牲的精神
真相也许就在最危险的地方。追求新闻材料的真实性使得无数新闻记者想要进入新闻发生一线来采集信息。在一线,特别是战争年代,这样的渴求与欲望往往会令他们陷入险境、困境,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为了实现新闻人追求真实的目标,他们一定要不怕牺牲,进入事件发生最前线。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这样做要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 我可不知道。但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交战的这些年月里, 已经有无数人牺牲了生命。那么, 以一个外国人的生命去冒险, 以求得对事实真相的了解, 还有比这更值得的吗?”在进入“红区”之前,斯诺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投入到了他的创作中去。一路上在国民党的重重关卡的阻隔下,他冒着生命危险,把12本笔记,24卷胶卷带出了“红区”。采访过程中,他还遇到了瘟疫,饥荒,还曾亲自到达战争前线,近距离采访红军战士。
凭着这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斯诺完成了异乎寻常艰难的采访,他冒着生命危险掌握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成为《西行漫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西行漫记》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在于埃德加·斯诺所具备的种种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独特的新闻选材、深入基层的采访以及不怕牺牲的的职业精神,不仅奠定了这本著作的成功,而且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新闻工作者崇高的职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充实自我、完善人格、提高认知,努力是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仕生,名记者必备的素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2、吴松江,斯诺精神,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毛新,埃德加·斯诺的成功之因,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4、陈尚忠,做被历史铭记的记者,新闻战线,2004年第12期。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职场关键能力(课程论文)学 号: 2011100406 专 业: 园林1203班 学员姓名: 张蕾 任课教员: 殷少华 2014年12月新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张蕾摘要:俗话说:“玉不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社会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标准服务到细微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到个性......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四种素质:法律素质、获取信息能力、专业化素质、人文素养。一、新闻记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知法懂法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
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学校要发展,既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得力的中层干部不仅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还是校长决策的参谋......
浅谈安全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读了贾述荣《汽车驾驶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一文,贾师傅以其2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作为一名职业汽车驾驶员应具备职业素质,这也是其20多年来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