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通识理论_新课标理论通识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通识理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标理论通识”。

新课程通识理论知识

一、选择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 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2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孟子 荀子 老子 孔子 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服务政治 发展经济 培养人 提高升学率 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新态度 创新方法 创新能力 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杜威 布鲁纳 布鲁姆 加涅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9 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10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叶圣陶 陶行知 赞可夫 苏霍姆林斯基 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布鲁纳 奥苏贝尔 杜威 施瓦布

14、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D、抛锚式)

二、判断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F)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T)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F)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三、简答题

1、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答:(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2、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3)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3)、尊重教育者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5、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并不是像智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整体的教育实践。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变。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四、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新理念p263-265)答: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

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⑤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⑥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⑦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社会阶

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⑧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修正。

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渗透与融合。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多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七)开设创新课程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色,并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

新课程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通识培训心得体会两个周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课已经结束,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环境的影响,我也没有认真听进去。本来,我对教育也挺感兴趣,可是因为诸多......

《新课程培训通识培训》学习心得

《新课程培训-通识培训》学习心得通过通识培训的学习,感觉受益非浅,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丛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

《小学新课程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三天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在酷热的天气里快要结束了,心情和这天气一样是炙热的心,热血的情,澎湃的爱。一个学期结束了,伴随来的是一串串教育方面的迷惑和反思。在教育教学中,课程改......

小学新课程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程通识培训心得体会三天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在炎热的天气里快要结束了,心情和这天气一样是炙热的心,热血的情,澎湃的爱。一个学期结束了,伴随来的是一串串教育方面的疑惑和......

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心得体会1经过十几天的学习,整理了一下思路,说一说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上课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课堂上需要关注以下问题:首先谈老师......

《新课程通识理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课程通识理论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课标理论通识 新课程 理论 新课标理论通识 新课程 理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