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_古诗文书写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诗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文书写”。

一、古诗文默写。(2

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2)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足蒸暑土气,_____。(4)_____,非是藉秋风。(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7)征蓬出汉塞,_____。

(8)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9)江山如此多娇,_____。(10)无情有恨无人觉,_____。(1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12)多谢浣溪人不折,_______。(13)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14)_______,但惜夏日长。(15)______,关山度若飞。

(16)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17)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18).俱往矣,____,______。(19).妇姑荷箪食,_______。(2二.名言警句积累。(6分)

1。根据下面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4分)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诊视友谊:

2.①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②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1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1)蔽林间窥之()(2)稍出近之()(3)蹄之()(4)技止此耳()(5)以为且噬己也()(6)益习其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虎见之—— —— —— ——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

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8、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濯清涟而不妖()(4)不可亵玩焉。()(5)可爱者甚蕃()(6)陶后鲜有闻()(7)亭亭净植()(8)宜乎众矣()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或: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或:《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

3.用波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4、.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2分)5.“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

具备怎样的品格?(2分)。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莲花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品格。(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作者写出了莲的哪几个优点?(2分)答:。

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1分)。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_的品质

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木兰诗名句默写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参考答案 黔之驴

1、(1)偷看(2)渐渐(3)用蹄子踢(4)只,仅(5)咬(6)逐渐(3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

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8.蔽、窥、稍

爱莲说

1(1)美丽而不庄重(2)更加(3)洗涤(4)亲近而不庄重(5)多(6)少(7树立(8)当

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5、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庄重而高雅(4)莲,花之君子者也(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中通外直 ④不蔓不枝 ⑤香远益清 ⑥亭亭净植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诩;通达整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芳名远

播;不可轻侮。)

8.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菊虽不及莲但好过牡丹。爱牡丹之人是追求富贵,为作者所不齿的,所以把牡丹单独放到后面。

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虽然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我们自己保持高尚的情操,严以律己,就能够在世俗中像一株莲花一样高尚傲岸。)

10、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2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3.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无志同道合之人的慨叹。木兰诗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0).。沙场秋点兵。

古诗文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卿云歌:卿云烂兮,虬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

古诗文

,毛 主 席 诗 词 集 摘 录一沁 园 春——长 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魚翔淺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悵寥廓,问蒼茫......

古诗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文

小学语文A版古诗复习资料第一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 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唐)王......

古诗文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

《古诗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诗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诗文书写 古诗文 古诗文书写 古诗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