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_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的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
(2)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2、实践意义在于: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初中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本实验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而不实”问题。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4)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二)课堂教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突出现代教学理念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实践的简化描述。通过构建效益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场境、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拓展等方面研究探索,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在教学研究中诊
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
2、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
3、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4、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二、研究内容
1、创设教学情境的研究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发生的,新课程十分重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情境创设,关注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都把它看作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对情境做适当的教学加工,使之真正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提高的地方。比如:
● 情境的创设怎样与教学目标更有机地融合;
● 情境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和理解上的多义性的解读;
● 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等
这些教学中现实问题是研究起点,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2、动态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既然课堂教学是一段生命的经历,那它永远也不可能在预设的轨道上静态的运行,既然要把生命的发展权叫给学生,那生命总是在动态中焕发出活力。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老师在开发和利用课内课外学习资源方面作了许多探索研究并且有了成果,在现实的教学中,虽然已经注意到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作用,但在有效利用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例如:
● 生成资源的即时捕捉问题 预设与生成产生冲突时的处理问题等 生成资源的价值判断问题
3、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与选择适切学习方法的研究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两者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的;知识又有事实和概念知识、原理和规则知识、方法与策略知识之分,它们的学习途径同样是不完全相同的。与以往课程相比,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关注认知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发展。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方法无所谓好与坏之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价值,检验的标准在于它是否最利于达到的目标。脱离目标去评价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与低效是不恰当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才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关键。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我们所听的课中,既有接受式的学习,又有探究式的学习;既有个人独立学习,也有合作学习;既有听中学,也有做中学。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开展研究的内容,这就是:
● 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效介入;
● 如何化最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
● 课堂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与反馈;
●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效益如何充分发挥;
●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指导等等。
4、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现实的语文课堂,老师们普遍关注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包括课堂中的提问、讨论,组织活动等),增加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其中两个方面比较突出:①强调以具有思想性的讨论或对话为特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②提问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理解为指导思想,即根据教学目标,把高层次问题和低层次问题通过各种方式结合起来。但是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或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而非实质。我们注意到下列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化时间去研究的,如:
● 形式上的热闹与实质性的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堂上怎样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处理好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等等。
5、多媒体与“老”技术的问题
我们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大量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推动教学发展、促进教学变革的学习技术,它为一种新的互动式学习新文化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促进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这样成功的案例。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许多多媒体课,因为教师不愿舍弃那些形式很美但与教学目标若即若离的材料,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倒是一些没有采用很多新技术,使用的是“常规武器”的课,同样使学生心潮澎湃。我们可以研究的是:
● 如何将多媒体不仅仅作为搜集语文学习资料的手段,而且重视对资料的质量与可信度的判断;
●如何将多媒体作为学生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如何开发多媒体、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
●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各种“新资源”和恰当运用“老”技术等等。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
国内外关于变革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任何有价值的新主意,要想有效就需要有深刻的理解、技能的开发和认真地付诸于实施。你不能强迫这些事情运转,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使人们能够考虑和促使人们考虑个人的和大家的见解,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开发的实践”。事实上,行为的改变不是单纯地靠学术研究就能完成的,它往往是在对照新课程理念、审视教学行为,边实践、边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发展的。因此聚焦课堂,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式。我们将采用相互听课,共同讨论的形式开展活动,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现代的理念进行审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文献研究:
廓清理论,明确概念;掌握动态,探求新路。
四、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优质课、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
终结性成果:《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教学研究》汇编。
五、组织形式
1、总课题组 总课题组组长:邹玉萍 谢首勇 总课题组成员:全体语文组老师
2、课题研究指导组:谢翔远 赵校长
3、各年级负责人:谢首勇(七年级)梁杰(八年级)成乔宁(九年级)
六、实施步骤
(一)落实集体备课
1、组织机构:
七年级质量组(备课组)——组长:谢首勇 组员 : 杨碧兰 舒
强
八年级质量组(备课组)——组长:瞿小丽 组员 : 梁
杰 洪昌禄
九年级质量组(备课组)——组长:成乔宁 组员 : 邓翠苹 邹
蓉
2、实施方案:
力图让集体备活动成为一个互助学习,促进教研的主阵地,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含金量。活动过程如下所示:
(1)级备课组长确定同一课题;(2)网上搜集的资料;
(3)自己手中的资料;
(4)结合教学实际; 经过上述的过程每位成员拿出自已准备的1 课时教案,特别提倡各自独立准备同一课题,然后同一备课组的成员相互探讨,对教案进行修改(注:特别强调,不要统一教法,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材料帮助,完善每位教师的教案设想),最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案。
(二)构建课堂教学研讨特色
Ⅰ、由各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听课,相互尊重,准时前往,组长提前通知,并及时组织评课。
Ⅱ、评课及交流心得。
(1)上课教师发表自己上课思路及课后反思;
(2)认真学习区教研室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听课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各自意见,尤其是重点研讨课堂教学中的“三废”现象:即“废语言”“废环节”“废习题”,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无效劳动。
(4)“睁大两只眼睛”评课,即优点全找出来,缺点也全找出来;时间紧迫时可采用“1+1”的评课模式,即提一个优点,一个缺点。
(三)总结归纳
1、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本学期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课堂教学中新课环节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或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上一节校级研讨课;自己制作或整合一个课件;撰写一篇新课环节的教学论文。
2、每位教师根据上面活动分别提出一条自己或别人(本校、外出听课或远程教育课案)中的多余无效劳动,交年级备课组长,共16 条;
3、教研组集体讨论,形成10 条上报学校;
4、特色:整个教研组在某一方面(完整的语文教学资源库)有所突破,同时反思其中的“三废”现象。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室 张培臣一、模式的总体表述:1.导学与自学 2.研讨与探究 3.总结与评价二、模式的具体内容:1、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现代文阅读要着力训练和培养......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模式的总体表述:1.导学与自学 2.合作与研讨 3.总结与评价二、模式的具体内容: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1、研究的背景(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开展课堂......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界首市大黄中心校一、课题名称“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