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万载外国语学校
在人类跨入崭新的 21 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语文组开发了《诗词赏析》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本目的,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实施原则:
1.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内容选择反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既要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又要突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真正达到文与道的统一。
2.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编撰结构与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其创新潜能和实践潜能均能达到良好的培养和挖掘。
3.知识性、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编撰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趣味性。将知识性童趣化,寓教与乐之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材编撰的板块体例,体现课内外结合的特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互为渗透。课内习得的知识通过课外实践物化为学生的运用能力与良好习惯。
三、实施规划:
1、知识体系:校本《诗词赏析》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积累知识、实践知识、思维知识、情感知识。语文静态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这是语文学习实践中应着重积累的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实践知识,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核心;语文思维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必要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是创新思维意识,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桥梁;语文情感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的爱国、爱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健康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博物意识等。
2、单元编排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课程的编排核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课程编写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对分散,有所侧重,而后整合,形成综合能力。我们设想:七年级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八年级在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喜欢的基础上,逐步向欣赏过渡,并以史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九年级,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结合语文书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并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辅导。使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是指语文诵读、欣赏、探究等实践活动要和语文单元及训练一线贯之,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突出。这主要因为:一是继承按文体编写的优点,便于教学中训练操作;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初中三年的不同阶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目标,使得听说读写分项整合,从而使训练更科学有序。
3、选文:在选文的篇幅长短,内容的难易、阅读与理解的指导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努力做到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涵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不挤占学生的时间,不增加师生的负担。
4、评价:评价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注意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和“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实施具体方案: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全面展开“亲近古诗文经典”,“亲近古诗文经典”是七年级校本《诗词赏析》课程教学的核心工程。初中阶段是学生记亿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文化,为以后学习工作打基础,在这一点上,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个人知识的积累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本课程依次包括“编读、赏读、演读、赛读、研读”几大序列。与其他课程一样,做到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
1、编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诗文与现实生活相对脱离,加上其本身字音、句读、语法结构的特殊性,它的积累更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收集古诗文经典之作,设计汇编某一类型的古诗文:如边塞诗、田园诗、闺怨诗等,要求多读至熟、熟至成诵。
2、赏读: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单元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赏析。如第一单元为边塞诗,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等,第二单元为田园诗,就有陶渊明的《饮酒》、陆游《游山西村》等。
3、赛读: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通过古诗文学习知识竞赛、接力赛、创作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与口语锻炼的目的。
4、研读:既有对某一朝代的诗词作主题思想具体的研究,也有对诗歌所用意象的揣摩;既有对诗歌语言的品位,也有对表达技巧的探究。如《宋词中的爱国情结》、《思乡诗中的意象》、《趣味诗鉴赏》等。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使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特拟定以下活动:(1)安排“千古美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五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
(2)安排“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诗词名句默写等。(3)安排“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
总之,我校《诗词赏析》校本教材将吸收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强选文的趣味性,增加教材的信息含量,增强教材的人文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也有利于教师的分工与合作,使得教学资源中的教职员等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加强,特别有利于教学科研成果的开发,使得教学与研究、选修与必修、活动与实践等都成为可能,教学方法也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也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小店街道一中一、背景1、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急需矫正。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书写习惯: 写字时歪头、肩斜、腰弯,本子斜放等;拿笔......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
城阳城中心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学校发展现状1.城阳城整合于20014年,由原苏楼小学、马营小学,王厂小学和邱庄小学四所学校合并而成,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打造,成为平桥区一所......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