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_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
杭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
杭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安全、有序地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二、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
指导、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或工作方案;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和预警工作;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相关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教育部门
制定并落实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防控措施、晨检制度、信息日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密监测辖区内所属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情况;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四)学校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
— 1 — 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三、防控措施
依据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中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的三种情况(即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和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防控工作预案: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订“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各学校制订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及防控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2.加强专职人员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并召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负责人、校医和疫情信息报告人集中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师资培训,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校校医、兼职卫生保健老师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卫生部门负责提供师资;各学校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各区、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督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指导学校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学校防控工作全覆盖。
3.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各学校要储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乳胶手套、体温计、洗手液、消毒液、感冒药品等物资;完善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洗手设施; — — 2 各住宿制学校还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宿舍。
4.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学校进行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各区、县(市)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宣传解读,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熟悉并掌握具体防控措施,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集体性大型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
5.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加强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教师办公室等场所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理垃圾;定期对幼儿玩具、楼梯扶手、公用电话等公共物品进行清洁消毒。节假日前后对重点区域、卫生死角加强清洁和消毒。
6.落实晨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访制度:学校应每天开展晨检工作,教职工的晨检由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生的晨检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负责实施,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开展流感样症状监测,发现流感样病人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发现病人让其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散发病人中的本地学生立即通知家长领回家或及时就医;外地学生就医后安排到学校备用宿舍隔离,至流感症状消失24 小时后经检无异常即可复学。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学生的患病情况,以确保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7.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学校发现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电话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和教育行政部门。
8.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
— 3 — 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开学及长假后防控措施
1.建立告知和健康申报制度:各学校负责给每位学生发一份“预防甲型H1N1流感告知书”(小学和托幼机构发给家长)或手机短信,建议学生开学前7天尽量减少去人口密集场所的机会、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回校时提交“健康状况申报表”。若发现有流感样症状病例聚集情况,学校速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2.开展健康监测工作:开学时由各学校负责查收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申报表”,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一旦发现有流感样学生,速告家长并带其医院治疗,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方可回校上课。
(三)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防控措施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学生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1.学校应做好发病学生情况登记和追踪工作。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发病学生每日健康状况。告知发病学生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接触时必须戴口罩。
3.高等学校和住宿制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学生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若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患者的相关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学生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即可回校上课。住院学生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 — — 4 触病例后的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学生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四)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时防控措施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即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强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生命的危害。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情况。住宿制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年级、学生处和校医务室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教学用具(玩具)等场所的卫生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阅览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 5 —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2)年级或全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年级或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本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市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市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市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根据本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年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 — 6(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住宿学生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③停课期间,出现轻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对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高危人群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7 —
一个良好的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可以参考过去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制定方案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和学习的过程。甲型HN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篇一为做好全......
方案是一个详细而系统的计划,它包括了目标、步骤、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考虑。制定方案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方案,以下......
制定方案的过程需要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行性和可用性,避免过于理想化。方案是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详细计划或布局。创建一......
方案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或方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一个方案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问题。甲型HN流感防控......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案,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保持持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细读这些范文可以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