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报告要点_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报告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要点
评估领导小组:
石炳文(***),王绪绪(***),袁耀锋(***),刘旺(***)
评估办公室成员:
陈伟斌(***),余爱萍(***),蓝荣聪(***),刘景东(***),林凌(***)
一、目标与定位
学院办学定位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坚持理工结合特色、国际化办学格局的研究型学院;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以能源、环境、材料和制药工程等领域科技应用为目标,形成化学和药学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格局;从本科生基础和创新教育并重发展,快速向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为主发展。
学院培养目标
学院现有两个专业:化学专业(含理科化学基地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与地方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性化学基础研究与教学后备人才。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备化学和药学基础,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其它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学院的专业排名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福州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第151-200名,全球该领域ESI排名前3.2‰,PUB指标(前两年SCIE论文数量)名列全球第64名,国内23名。在Nature发布的2014年自然指数中,福州大学化学学科以37篇论文和6.53的贡献指数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含港澳地区)的第24位。
二、师资队伍
高水平教师
2011-2015年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生师比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为659名,学院的专任教师的数量为123人,师生比为1:5.4。
学历职称结构
化学专业的理论课老师共有119名,其中有107名博士,其余12名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比例为89.9%。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教师共有22名,其中有20名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0.9%,其余2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在职称结构上,从事化学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45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17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6%。制药专业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
教师培养与发展
学院制定了新聘青年教师预聘期的考核办法,规定了年轻教师入职后先以实验课程教学为主,每学年承担1-2 门本科教学工作,在预聘期内享受与固定编制同类教师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并在入职的前三年免除教学工作量考核的相关政策以减轻其教学负担,为年轻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氛围;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组,加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2012年至今,学院共邀请了75名国外学者、55名国内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2012-2014年,用于教学运行的经费合计107.84万元,教学运行的经费预算比例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的比例均高于63%-99.8%,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经费的资助下,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为1032.68万元,其中34.6%用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58.7%用于实验室运行及条件建设。2012-2014年,本科生年生均经费大幅增长,每生人均2670元/年迅速上升到6433元/年。
实验室资源
学院拥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物理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院拥有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大楼建筑面积 12600 m,实验室面积8800 m,拥有化学化工学科楼群(建筑面积18100 m,使用面积约11150 m),共276间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4931台(套),总价值已达7494.45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共173台(套),总价值3961.54万元。
除了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外,学院近三年来还投入6.68万元购置了77种本专业中文期刊(含电子读物),所有期刊均对本科生开放。2
222课程资源
近三年,我院教师主编并正式出版了四部理论及实验教材,分别为:张汉辉教授主编《波谱学原理及应用》,35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基础化学实验》,109万字;林树坤教授主编《结晶化学》,30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大学化学实验》,38万字。《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高等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讲案及学习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指导》、《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制药工艺学教学案例》和《有机化学习题精解精练》八种教材获得了福州大学教材立项资助。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项国家级教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构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12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项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项目。2014年,化学专业的《结构化学》课程通过教育部审核,作为教育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并成功上线,是我校成功上线的第二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采取双语教学。
我院教师积极开展慕课(MOOC)/SPOC的建设和应用,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我院已有分析化学A、药物化学、物理化学D等三门课程立项建设。
社会资源
学院化学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6家,签有协议的6家;制药工程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2家,签有协议的4家。
三年来学院共收到社会捐赠127万元,资助或鼓励学生求学和创新实践。
四、培养过程
课堂教学
学院教学单位由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制药工程系和化学实验中心组成,各系负责理论课程的日常安排和各课程建设,化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课安排及中心平台建设,各系和中心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学院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查组,在学院办学过程中起着参谋指导作用,促进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学院坚持实行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课,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做教授讲座;每个教师承担1~4门本科生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等;每个教师均能够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并尽量采用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交叉型结构。
学院各专业每年都根据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并在开课前录入学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学校和学院均派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纠正,大纲制定完成后要求严格执行,如确需调整要提交书面申请,各系主任审核后更改。
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在开课前两周录入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最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且在新授课计划进行中体现。
化学学院每学期院级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3次,系级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3次以上,其中期初、期中、期末必须召开一次。
学院坚持
1、本科教学听课、评教制度;
2、新教师试讲制度;
3、实施教考分离、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制度;
4、学期课程考核与评优制度;
5、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
实践教学
我院实验教学化学专业按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层级、化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教学层级和综合实验层级组成;制药工程专业按基本技能操作层次、专业实验层次、综合型实验层次组成。
实习实训
在一二年级每学年分别开设教授讲座和科研实践讲座各1学分(必修),增强学生化学认识;鼓励二、三年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SRTP课题或参与科研课题研发,开展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近三年来,学院获得了校级SRTP项目10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
2012年以来,学院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遴选优秀导师,以学生为课题组长,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课题81项、资助经费达309.50万,资助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400人次以上。
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均做到一人一题,化学专业每位指导教师每届指导一名学生,杰青或长江学者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人。第二课堂
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举办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博士科技服务实践团”深入偏远地区,开展一系列学以致用、贴近生活、惠民利民的服务活动;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拓展合作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展了本科生“5+5”联合培养。从2013级本科生(即2013年9月入学的新生)执行,首批与德国的联合培养生人数为11人;借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以学习“985”高校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加强兄弟院校间的学习交流为原则,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宗旨,组织一批优秀的本科学生、嘉锡班的学生前往“985”高校进行学习交流。
教学改革
学院“面向基础学科,以‘国家化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为改革着力点”,开展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将化学专业建设成为地方院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创立了具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实验班——“嘉锡化学创新人才实验班”。
2012-2015年,学院获批建设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6项校级教改项目等。
五、学生发展
生源
学院男生占52.9%,女生占47.1%。在民族构成方面,汉族占95.4%,少数民族占4.6%。在生源地分布方面,福建省占64.38%,其余来自其他地区。
学生指导与服务
以教育效果为导向,设计特色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了《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实施方案》、《学院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近三年无发生安全事故;强化心理服务;强化资助服务,设立“鸿耀奖学金”、“黄金陵教授奖助金”、“联想新概念奖学金”、“志强校友助学金”等社会奖助资金30余万元,累计资助学生人数200多人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展留学及访学经验交流会、暑期英语学习加强班。
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院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坚持“一帮一”制度,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监督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建立起后进学生短期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直接向辅导员汇报。 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大学生导师工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专任教师参加职称评定的,必须要有担任低年级大学生导师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学院每学年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优秀大学生导师进行表彰与奖励,并在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评先推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如构建嘉锡化学班“一对一”导师制;“谈心制”催生新型师生关系;“联系制”跟踪学生成长需求;“科研制”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18项,省级竞赛获奖16项,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6项。
就业与发展
学院经常开展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2014年学院选择了17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对我院2006~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评价非常高,毕业生的品质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这是对我院所培养的人才的一种极大的肯定。
六、质量保障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教学信息,每学期对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定期报告,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学督导与学生网络评教、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督促任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院建立了完善的本科教学系列文件,于2012年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遴选办法》,2013年制定了《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化学学院各教学单位考核指标》等文件,2014年,制定完善了有关《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教学管理补充规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大纲》等文件。2015年,制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实行教考分离,规范考试。
质量监控
学院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质量督查组的主导下全面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在检查基础上综合听课结果、学生意见和学校督导组意见,评选出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每学期学院将对老师的考察结果和意见以邮件形式反馈本人,并同时在学院网页进行集中通报。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教师认真上课,提高本科生教学的质量,学院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凡本院化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简称I 类课程),原则上必须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出卷,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集体评卷;期中考试前所讲授章节的知识点在期末考试中需要体现30%左右。
我院于2012年开始,每学期期末,教学指导委员会开会,评出教学优秀奖的初选人员,再集中组织多位教师,同听一堂课,这样评价出来的授课成绩更加公正、合理。之后,组织根据《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综合听课教师评价成绩与学生评教成绩,评选出本院10位“杨鸿耀”教学优秀奖,以奖励教学质量好、公认度高、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实施精神与物质奖励。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教师获得了相关的奖励。
七、特色项目
我院的特色项目: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化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建立完善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资助体系,近3年来,共开展了科研训练项目208项,本科生参与完成了SCI论文98篇,其中包括Angew.Chem.Int.Ed.、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其中JCR 一区期刊论文20篇以上;JCR 二区期刊论文31篇以上(含Chem.-Eur.J.,Langmuir,Dalton Trans.,CrystEngComm.,J.Phys.Chem.C 等),本科生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撰写的能力。
黄山学院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安排,我校拟于2018年下半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接受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来学校工作的......
第二部分:学习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基本数据1、学校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正式成立。2、2013年7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013年......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根据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关于开展第二批、第三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西交评估[XX]1号文件)要求,审核评估专家组将......
*****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2016年4月目录定位与培养 ..................................................
6.质量保障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注重质量标准的建设。教学质量标准,首先是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而课程的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地各门课程的考试考核标准上。学院首先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