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知识点总结_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评价知识点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项目实施后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价。二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一般评价。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难)。
*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1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结合;2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3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4正确识别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5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6促进清洁生产;7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8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1)搜集资料法:优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缺点: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2)现场调查法:优点: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缺点: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3)遥感方法:优点: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缺点: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社会经济、文物与景观、人群健康状况。:①是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特性表。②是施工规划;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关系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做详细介绍。③是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活动的强度、范围、方式进行分析,可能定量的要给出定量数据。④是主要污染与源强分析;项目建设中的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发生源源强说明源性质主要污染物产生量。⑤是替代方案;介绍工程选点、选线和工程设计中就不同方案所做的比选工作内容,说明推荐方案理由,以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调查中需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极端问题,如最大风级、最大洪水。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人类干扰程度、资源赋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存在其他污染性工、农业,或具有某些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该调查有关的污染源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调查方法:(1)收集现有资料;(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
区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3)野外调查。(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3S”技术)。(5)访问专家。(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1一般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1)对外交通:需了解工程对外交通公路的走向,占地类型与面积,匡算土石方量,了解修筑方式。
(2)施工道路:连接施工场地,营地,运送各种物料和土石方,都有施工道路问题。(3)料场:包括土料场,石料场,砂石场,等施工建设的料场。(4)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设,占地面积,主要作业内容等。(5)施工营地:集中或单独建设的施工营地,无论大小,都需纳入工程分析中。(6)弃土弃渣场:包括设置点位,每个场的弃土弃渣量,弃土弃渣方式,占地类型与数量,事后复垦或进行生态恢复的计划等。(7)重点工程明确: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重点工程分析对象,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2.重点工程:一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其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二是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规模不大,但造成环境一项却不小。(隧道、大桥特大桥,高填方路段,深挖方路段,互通立交桥,服务区,取土场,弃土场)3.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运营期,运营后期4.污染源分析:明确产生污染的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纳污环境。
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工程分析的作用(工程分析分类:污染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型)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1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可靠保证2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3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污染控制的目标
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小;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1)、调查范围2)、调查时间3)、调查内容: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污染源调查及水质调查因子选择。4)、水质采样(河流,湖泊和水库)
期、平水期、枯水期;调查河段形状,平直或弯曲;湖泊、水库,根据评价等级、湖泊和水库的规模决定工作内容: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应附有平面图;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水力滞留时间或交换周期;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降雨,用于预测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根据预测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评价等级高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例如,其排水口位于建设项目排水与受纳河流的混合过程段范围内,并对预测计算有影响的情况。内容:
1、污染源的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阴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2、污染源排放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其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
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
等)。
位置图;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及相应的噪声功能区划和应执行的噪声标准,评价范围内各功能区噪声现状,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在全天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同时也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飞机数量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2)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3)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极坐标布点法,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极坐标布点法,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2)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3)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4)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体源的边长m;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
为:1河流为一维恒定流,污染物在河流横断面上完全混合;2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是定常的,氧亏的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好氧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
1)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2)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3)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体源的边长(m);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体源初始扩散参数的估算。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泄露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滑坡、崩塌、泥石流)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美学的目的是寻求和发现美,美学和哲学的共同点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满足人类好奇心一种对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愿望。哲学的重点在方法而不是知识。美学是艺术的哲学,以审美......
第一章㈠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尝试阶段、广泛探索阶段、全现发展阶段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阶段。附: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安全评价名词解释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网上学习的账号及对本次网上培训的建议。环境监察总论一、简述现行的国家环境监管体制? 答: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
三立教育ap.sljy.com AP环境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AP频道为大家带来AP环境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文,希望对大家AP备考有所帮助。 AP环境科学的知识点AP 环境科学是一门涵盖诸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