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通知(铁建设函672号)_铁建设函
关于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通知(铁建设函672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铁建设函”。
关于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通知
(铁建设函[2009]672号)
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是对客运专线建设经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成果的全面总结,对于完善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客运专线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按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内容要全面、系统,有高度、有深度,全面反映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科研等工作情况和创新成果;工程总结内容要实事求是,资料、数据要准确、完整,既要记录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又要反映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典型问题要重点剖析,并提出预防和改进建议。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按照《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见附件)进行编写,除特殊情况经铁道部批准外,章节一般不得调整。
二、明确责任。客运专线公司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的组织者与实施主体,对客运专线工程总结负总责;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是工程总结的编制单位,对工程总结的具体内容负责。客运专线公司要有一名领导主抓工程总结编写工作,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也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和牵头部门,各单位要在客运专线公司组织下做好工程总结编写工作。
三、加强领导。铁道部工管中心成立客运专线工程总结指导组,成员包括工管中心、运输局相关专业人员,并聘请部分熟悉客运专线建设的专家。指导组负责对客运专线工程总结进行督促、指导、帮助,对工程总结进行审查,并将工程总结完成情况纳入对建设单位考核范畴。
四、进度要求。工程总结要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建设项目初步验收时要基本定稿,初验后6个月内完成组卷、审查、修改。原则上在国家验收前完成工程总结工作。《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中各章节的时间安排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综述篇,项目开工后6个月内完成初稿,初步验收前定稿。
2.建设管理篇,根据建设项目进展,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初步验收前完成初稿,初验后3个月内定稿。3.勘察设计篇,项目开工后6个月内完成初稿,初步验收前定稿。
4.工程施工篇,根据建设进度,相关专业工程完成3个月内基本定稿。
5.科研与技术创新篇,根据工作开展及时组织,部初验前完成初稿,验收后3个月内定稿,并完成审查工作。6.工程总结完成后1个月内送铁道部及相关部门备案,同时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
客运专线公司要按上述时间节点,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拟订具体的工程总结编制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其他项目。工程总结是对建成项目的全面回顾和检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提炼经验与教训,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客运专线以外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总结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参照《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进行编写,不涉及的章节可以进行删减。
附件:
客运专线工程总结大纲
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建设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第三节 建设程序与决策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 第三章 综合评价
第二篇 建设管理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管理制度 人员配备 现场管理 过程控制 建设管理机构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 部门职能 设计管理 贯彻设计新规范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质量与安全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事故的处理与闭合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第五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教训与建议
第六章 施工组织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与重大调整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 投资控制 项目投融资体制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 合同管理 验工计价管理 财务管理 变更设计管理 外资管理 征地拆迁 省部纪要 用地报批 征地拆迁实施 “三电”迁改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复垦与绿化
第二节 噪声、震动、电磁等
第三节 水土保持
第四节 评估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
第一节 监理制度
第二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
第三节 质量验收制度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
第一节 咨询方式
第二节 主要咨询成果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物资采购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三节 质量控制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要求 第二节 岗位培训
第三节 劳务使用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
第二节 路地和谐共建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
第一节 验收方式
第二节 静态验收 第三节 动态验收
第四节 试运行
第五节 初步验收
第六节 试运营
第七节 竣工验收
第二十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三篇 勘察设计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
第二章 线路设计
第一节 线路走向与重大方案比选
第二节 重大设计原则的确定 第三章 地质勘察
第四章 路基设计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浸水、软土、黄土、膨胀土、岩溶、风沙等)
第六节 路堑设计
第七节 填料设计
第八节 过渡段设计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
第五章 桥涵设计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
第四节 墩台设计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设计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钢桁梁、钢桁连续拱桥、斜拉桥、系杆拱桥等)
第八节 公铁两用桥设计
第九节 桥面系工程设计
第十节 涵洞工程设计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
富水、偏压、黄土、瓦斯等)
第六章 隧道设计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
第五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大跨、软岩、浅埋、第六节 洞口设计 第七节 洞内设施设计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
第十二节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技术措施 第七章 轨道设计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第六节 道岔设计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
第四节 引入枢纽工程设计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
第六节 动车整备基地设计
第七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节 一般站房设计
第四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设计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
第十一章 通信设计
第十二章 信号设计 第十三章 电力设计
第十四章 电气化设计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防灾监控设计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
第十九章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
第二十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四篇 工程施工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
第二章 路基工程
第一节 工艺试验
第二节 地基处理
第三节 一般路基施工
第四节 特殊路基施工(浸水、软土、黄土、膨胀土、岩溶、风 沙等)
第五节 路堑施工
第六节 填料改良施工
第七节 过渡段施工
第八节 路基基床施工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三章 桥涵工程
第一节 基础施工
第二节 墩台施工
第三节 T型简支梁的制运架
第四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 第五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钢桁梁、钢桁连续拱桥、斜拉桥、系杆拱桥等)
第八节 公铁两用桥施工
第九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 第十节 涵洞工程施工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四章 隧道工程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大跨、软岩、浅埋、富水、偏压、黄土、瓦斯等)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
第六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
第七节 防排水施工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第十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五章 轨道工程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 第四节 道岔施工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施工
第二节 主要客运站施工
第三节 引入枢纽工程施工
第四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
第五节 动车整备基地施工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
第二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施工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
第八章 通信工程
第九章 信号工程
第十章 电力工程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
第一节 防灾监控工程施工
第二节 防灾监控工程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
第二节 工程接口的质量控制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施工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
第二节 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
第三节 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
第四节 通信系统联调联试
第五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第六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联调联试
第七节 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
第八节 综合接地测试
第九节 电磁兼容性测试
第十节 环境振动、噪声及声屏障测试
第十一节 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二节 轨道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三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
第十五节 动车组动力学、牵引制动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
第十六节 动车组弓网受流性能测试 第十七节 轨道、接触网状态检测
第十八节 试运行
第十八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
第一章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
第一节 路基工程
第二节 桥梁工程
第三节 隧道工程
第四节 轨道工程
第五节 “四电”系统集成第六节 “四电”子系统攻关
第七节 其他科研项目
第二章 科研项目对工程的指导作用和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第三章 拟申报科研成果奖
序号 项目 获国家级奖励等级 获部级奖励等级
第四章 技术创新
附录:1.大事记 2.参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函[2011]210号关于印发《铁路建设质量安全专项 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集装箱、投资公司: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2011......
工综函号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客运专线工务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 工综函【2009】180号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客运专线工务安全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工务段,上海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现将《上海铁路局客运专线工务安全......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管理,规范客运专线竣工验收工作,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
附件: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实施方案建设总结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总结,对于颂扬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伟大决策,全面展示京......
文章标题:关于做好2006年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总结的函各县区委、市直各部门党委(党组):为认真做好今年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总结今年工作。要对照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