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中建史复习资料总结 小范围_中建史复习资料
12级中建史复习资料总结 小范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建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1.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村落遗址,标志着中国的院落空间的形成。
2.开间:我国木建筑正面两檐柱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开间依次分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3.步:屋架上的檩条(宋称为团)与檩条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5.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6.最早的双层塔壁砖塔为五代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最早的琉璃塔为宋代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最早的砖塔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7.斗拱是由斗、拱和昂三部分组成的,其中昂在斗拱中起杠杆作用。8.平面柱网四种形式:
金厢斗底槽:平面柱网用内外两圈柱子构成,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 单槽:用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如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朔县崇福寺观音殿(金);
双槽:用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如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唐),北京清故宫太和殿(清);
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如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辽)9.清代木构架彩画分为三类,分别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10.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1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河北赵县安济桥,负责建过此桥的匠人是李春。
12.北宋时,由政府颁布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的著作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为八等。
13.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是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伽塔(或木塔)塔,平面塔身为六边形。此塔底层的内、外两圈柱的布置形式叫金厢斗底槽,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的作法。
14.明代的帝陵如明孝陵在形制上有所创新,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15.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大门在倒
第 1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座以东、整座住宅的东南方向,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叫抄手游廊。16.我国最早的造园专著是明代计成的《园冶》。
17.中国四大名园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18.佛教四大圣地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和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19.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和预算是由“样房”和“算房”承担的,样房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始祖是雷发达。
20.北宋东京的桥梁以东北门外汴河上的虹桥最为突出,是用木材作成的拱形桥身,桥下无柱,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即绘有此桥。
21.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22.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南北朝及以前大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才移到柱间,宋代称为阑额。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在清代叫做大额枋,下面的叫做小额枋(宋代称为由额)。两者之间用垫板(宋代称为由额垫板)。
23.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在建筑的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连为一体,称为骑马雀替。24.中国古建筑按木构建筑结构体系分类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25.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式。
26.中国原始建筑的两种原型是“巢居”式与“穴居”式。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住所是天然的岩洞。
2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考工记》和《管子》,对应的是择中论和因势论。“茅茨土阶” 指的是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的初级阶段。
28.因山为陵,就是把皇帝的墓室修建在山体内,这样既可以借助山体的高大体现帝王的伟大,同时又大大减少了建陵的开支。29.瓦的发明是西周时期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30.中国古代建筑层顶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31.《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城市盛景是以北宋东京为原型的。
32.石窟寺从建筑功能布局上来看,石窟可以分为塔院型(支提窟)、佛殿型、僧院式(比珂罗)。
第 2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33.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南禅寺大殿。
34.下列属于“园中园”的是谐趣园。35.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雍和宫。外八庙中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是普陀宗乘庙。
36.下列帝陵的地上部分形制使用宝城宝顶的有清昌陵。37.中国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北京故宫。38.山西应县木塔的上下层柱的连接采用叉柱造做法。39.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山西芮城永乐宫。40.北京妙应寺白塔的设计者是尼泊尔人阿尼哥。
41.下列建筑中屋顶形制为重檐庑殿顶的是北京太庙大殿。
42.小木作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窗.天花(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43.侧脚是指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44.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 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45.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平江府图。
4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一. 名词解释。1.《考工记》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书,记载了西周域邑的规划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2.副阶周匝
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如太原晋祠圣母殿。3.金厢斗底槽:
答: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
第 3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就是应用这种空间方式。4.北京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院、三进、四进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以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5.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又称超手游廊、抄手廊、抄手回廊,是回廊的一种,指左右环抱的走廊,因其如两手作抄手状,故名抄手游廊。
四合院内正房和厢房围合的院落宽敞,日照充足,其间将正房、厢房的前廊和垂花门联系起来的游廊,增加了院落空间的层次,多为卷棚顶,柱间有坐等栏杆,可供人休息,丰富了其中的光影变化。6.抬梁式
抬梁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大多应用于官式建筑与北方民间建筑中。
其基本结构特征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7.旋子彩画
是清式彩画类型中的一种;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画;主要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二. 简答题。
1.简述佛塔的类型并各举一例。
密檐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楼阁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
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第 4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单层塔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金刚宝座塔 北京大正觉寺塔
小乘佛教塔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2.简述中国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上的发展和提高
(1)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日益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且已经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3.简述中国宋代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上的发展和提高。
答:(1)城市结构和布局有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 4.简述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的建筑成就。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奴隶时期重要的建筑遗址,整个建筑南北长45米,东西长32米,规模并不大,但是具有很深刻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9点:
(1)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2)最早的二进院落;
(3)第一个眼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后室)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群体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
(4)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此前的盘龙宫殿仅仅是前堂后室的雏形。
(5)第一次出现影壁;
(6)迄今所知最早用瓦的建筑,虽然用量较少,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向瓦屋过渡。(7)木构架柱网初步形成(8)有排水结构,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9)出现了装饰材料——三合土
五、绘图分析题
1.列举第五立面大屋顶主要形制的名称,并做简图示意。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第 5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2、绘制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图,并对其建筑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代表。其平面布局是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身份地位不同,院落进行串联或者并联。
三进四合院平面布局结构:(1)前院:大门、照壁、倒座、塾、(2)内院: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抄手廊(3)后院:后罩房、(后门)、井
大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门扇越靠外的等级越低,分别称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前院北墙正中的垂花门是通向住宅内院的大门,因门的前檐左右两根柱子不落地而垂在半空,柱子下端雕成花形作装饰,因此称为“垂花门”,造型端庄而华丽。垂花门的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的社会地位。四合院的建筑意义:
(1)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家庭的生活方式
大家庭聚居、小家庭相对独立
(2)中轴对称,以空间的等级区分了人群的等级
出入躲闪、高低错落、等级分明
高度:正房 > 厢房 > 正房耳房 > 厢房耳房(3)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
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4)重视生态环境
3.绘出天坛总平面示意图,并对天坛的组成及建筑艺术成就做简要分析。
天坛建筑组成第 6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坛墙 2)圜丘组群 3)祈年殿组群 4)丹陛桥 5)斋宫 6)神乐署、牺牲所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
(1)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弘壮阔;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
(2)以圜丘、祈年殿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3)以高高突起的圜丘、祈年殿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示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4)通过一系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方地圆”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天的意识;
(5)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规则,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4、请结合故宫的整体布局及细部装饰谈谈故宫的建筑艺术成就。
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的总结和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第 7 页
共4页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共4页
总体布局:
紫禁城建筑大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部分: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 内廷部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紫禁城的中轴线空间构成前导:大明门—午门 空间中心和高潮:前朝、后寝、御花园 系列的收束:景山 主要建筑成就:
1.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 2.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
3.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
4、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5、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四象:左青龙——河,右白虎——路,前朱雀——池,后玄武——山
第 8 页
共4页
名词解释明堂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
1中国营造学社建造年代,创办者,骨干成员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乐嘉藻(1870)1930年营造学社,学社奠基人是梁思成,刘敦桢 木构架建筑 出廊的四种做法,无出廊式,四等,前出廊式,三等,前......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 设计阶段。*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笔记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
一.1.2.3.名词解释 汉代陵墓建设特征 先秦、原始社会从穴居到地上发展的技术 中国古建特点,地盘类型(升起,测角,柱,结构做法)4.平面类型和形式(地盘定分)5.清代二. 简答(6*3’)1.两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