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概论总结_化工安全工作总结

2020-02-28 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化工安全工作总结”。

第一章

化学工业危险因素:1.工厂选址2.工厂布局3.结构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5.化工工艺 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

化工装置紧急状态:(1)运转失灵(2)故障(3)异常(4)事故(5)灾害 第二章

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规模常不是决定的因素。

危险化学品分类: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物品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易燃物质的性质:

1.闪点: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2.着火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

3.自燃温度

4.蒸汽相对密度: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其值大于1时,泄漏后趋向于集中至接近地面。≤0.9的可燃气体,可能积在建筑物的上层空间,引起爆炸。

5.熔点: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6.沸点: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沸点越低的物质,气化越快,易迅速造成事故现场空气的高浓度污染,且越易达到爆炸极限。

7.分子式 8.爆炸范围9.蒸发潜热10.燃烧热

易燃物质的类别 “0”:不能燃烧的物质;“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 “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

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 “0”: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 “2”:闪点在38~60℃之间; “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 “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毒性物质的类别(按照物理状态):

(1)粉尘: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

(2)烟尘:气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

(3)烟雾:悬浮液滴。

(4)蒸气:固态或液态的物质的气体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可使其变回原态。(5)气体: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临界限度: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第三章 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

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或爆炸。

二级危险:是在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后发展成的,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失。

三道防护线:(1)第一道防护线: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危险的发生。(2)第二道防护线:当二级危险发生时,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至最小程度。(3)第三道防护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得到迅速救治。在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可考虑:

(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等。

(2)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等。需注意的是,工厂定位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问题。工厂选址的安全问题

(1)隔开距离,把厂址选择在一个孤立地区。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可以依据主导风,把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

(2)临近有释放毒性或易燃气体的工厂,则建在其上风侧。

(3)地形方面,厂区内不应有低洼地,否则会形成毒性或易燃蒸气或液体的积聚。工艺流程图绘制是化工厂设计初始阶段的工作。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是从基本的过程计算开始的。工艺流程图是描述过程的主要文件,它表示出了主要设备、主要物流路线和控制点。方便的子区间划分是:反应、分离、贮存

管线配置图是指管路和仪表的线路图,又称工程线路图,是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工作文件 过程物料可以划分为过程内物料和过程辅助物料两大类型 在过程设计中,需要汇编出过程物料的目录,记录下过程物料在全部过程条件范围内的有关性质资料,作为过程危险评价和安全设计的重要依据。间歇和连续两种过程方式的比较

(1)间歇过程各操作单元之间易于隔绝,单元设备过程物料持有量较大。连续过程各操作单元连通,过程物料持有量较少。

(2)间歇过程劳动强度较大,紧急情况下操作者有较多的机会介入。连续过程更多地依靠自动控制;

(3)间歇过程产物纯度容易控制,过程物料易于识别。连续过程不稳状态或周期性波动(如开车或停车)较少;

(4)间歇过程有详尽的指令和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或设备的损坏。连续过程的容器或设备很少需要清洗,不稳态的物料输入也较少;

(5)间歇过程有较长的暴露时间。在连续过程中,有潜在危险的中间体无须贮存加工。

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 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

非直线排列设施: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设置在直线排列的两边

第四章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燃烧的四个要点:可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存在;发生氧化反应;伴有发光发热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 闪点愈低,愈危险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燃料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火源:(1)明火(2)电源(3)过热(4)热表面(5)自燃(6)火花(7)静电(8)摩擦

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 燃烧形式:

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

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间的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非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同相 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

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火焰温度即为燃烧温度。可燃物质的焓值越大,燃烧时温度就越高,燃烧蔓延的速度就越快。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播。若管径大于这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管径增加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 固体燃烧速率,一般要小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的燃烧速率还取决于燃烧比表面积,即燃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烧速率越大,反之,则燃烧速率越小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1.按爆炸性质分类

(1)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2)化学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2.按爆炸速度分类:(1)轻爆(2)爆炸(3)爆轰

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第五章

毒性物质: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陈志危及生命的物质。

中毒:有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职业中毒:工业生产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数量、形态、作用条件)。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剂量--响应关系: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刺激性气体: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 窒息性气体:CO、HCN、H2S 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1、碳链长度:饱和脂肪烃类的麻醉作用随碳原子增加而增强;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成环。毒性增强。

2、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3、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间>邻;顺式>反式

4、氢取代基团使毒性增加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溶解性、挥发性、分散度;越大,毒性越大。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浓度、时间、温度、劳动强度、联合作用。现场抢救: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急性职业中毒:之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

慢性职业中毒;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满,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

亚急性职业中毒: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

亚临床型职业中毒: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是前期)职业中毒特点:群发性、特异性

职业中毒诊断依据:职业史、劳动卫生调查、体格检查。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MLTac):一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长期多次染毒后........(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在慢性染毒后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中度危险性越小。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危险性越大。

《化工安全概论》复习题

《化工安全概论》1、安全,危险,风险、事故的关系安全: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危险:易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风险: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的综合度量。当风险达......

化工安全概论思考题

化工安全概论思考题2013.9第一章1.深刻理解化学工业的危险因素,简述其因素?2.试分析生产设备因受火灾和爆炸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及对策?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1.什么是危......

化工安全概论论文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论文时间:2014-6-2化工安全工程综述【摘 要】 随着我国化工生产手段、规模、产品的不断发展,生产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化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化......

化工安全概论 课程论文

姓名:高梦萍学号:C41214056 化工安全概论—课程论文之PX项目化学工业在21世纪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及种类、数量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化工生......

化工设计概论个人总结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设计概论》项目化教学总结专业:班级:学号:2011318115学生姓名:组别:指导教师:高 聚 物 生 产 技 术 高化 李解第二组侯文顺《化工设计概论》项目化......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化工安全工作总结 概论 化工 化工安全工作总结 概论 化工
[其他工作总结]相关推荐
[其他工作总结]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