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小结_教育学心得
教育学小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心得”。
孔子:庶、富、教,有教无类,培养士、君子,文行忠信,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 孟子:持志养气,反求诸己,动心忍性 学记:教学相长,预时孙摩(循序渐进),课内外结合,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独立教育学形成标志。教育适应自然,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标志,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做中学,目的是是儿童不断地生长下去,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现代学校特征:生产科学世俗国际终身,革命性
教育规划纲要:优育改促提,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归宿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规模和速度2)结构和布局3)教育目标的设定。4)学校课程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良好基础2)再生产劳动力3)再生产科学知识4)现代经济的发展
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性质和目的2)领导权3)受教育权利4)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具促进作用: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专门政治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人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观: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作用: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a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b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c基础教育处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a加速人的发展b发掘人的潜力c 提升人的价值d健全人的个性。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我国教育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观点: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唯一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3)加快教育发展,通过发展环节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义务教育: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起源德国,马丁,路德)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994 教师法,第一部职业人员为对象,教师聘任制,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终身教育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教师资格中国公民,热爱教育事业,良好品德,教师考试合格,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考核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2)专业知识和技能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5)专业组织和专业团体6)专业地位
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活动权3)指导评定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教育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5)保护学生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一般综合修养: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2)良好的人品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学科专业素养: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4)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1)基本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立足实践、面对现实,持续提升、崇尚先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诊断者:诊断的目的是在于因材施教;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一系列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学生的本质特征: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应包容学生,相信学生因材施教,放手学生,尊重学生
成长阶段:准备适应发展创造,新任合格骨干专家 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师生互动:更加注重师生交往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并加以改进;从教师层面说,尊重学生,正确平等积极对待;从学生层面说,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理解教师、帮助教师的学生文化。2)师生对话:双方放弃权威地位平等对待;思想交流,思想正确,决策合理
课程
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1)选择化和个性化2)平衡化: 3)综合化4)管理的多极化
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课标,教材,原则:合适,均衡,灵活,稳定和科学性
综合实践课:性质:实践开放自主性;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有效指导,学校统筹规划,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整合校内外课程,融合设计实施四大指定区域,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过程的特点:认识活动,特殊性:知识间接性,教师指导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教育性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存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知识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 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综合课结构: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学业成绩的评定:百分制计分,等级制计分和评语法 班级授课制意义1)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教学手段的操作要求:1)适时适度注重实效2)电教屏幕不能代替黑板,教具演示不能代替学具操作3)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19世纪第一架幻灯机应用与教学领域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德育
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德育过程的矛盾: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使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使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一般来说,都是沿着四个因素的顺序依次进行的,但由于他们还具有相互独立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也即德育的多端性,任意一个要素可以作为开端;四者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培养,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0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也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德育原则
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一直到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原则是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是我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教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教育的根本标志。
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是:a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b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c对学生的贫家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d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该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贯彻此原则的
要求:a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b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c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b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不同教育方法,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c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育途径:1)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
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
班级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构成要素:1)共同的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小组等3)共同的生活准则,如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4)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班级体形成的条件: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级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总结
非正式群体管理:1)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学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4)正确认识,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5)加强正式群体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因素的侵蚀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设立班级目标(渐进有恒多样)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素质要求: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工作计划的主要执行着,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素质:1)做纷争配,心理健康,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引导和教育管理能力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首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其次,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再次,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抓反复、反复抓。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平行性原则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3)规范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4)目标原则。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通过目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控制感情,沉着冷静;了 解情况掌握分寸;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班级活动的意义:1)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认知能力2)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5)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步骤:1)选题2)制定活动计划3)活动实施(中心环节)与总结
中小学科研对像:问题,问题性是教育科研的助于奥特征,突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题,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中小学教学研究是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研究
校本研究和教学研究交集是校本教研,以解决中小学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教育学》课程给我的收获学习《现代教育学》已经一学期了,感觉这门课程真的很实用。《教育学》旨在提高教师的职业认识,树立教师的科学教育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
一、单项选择题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 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
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大教学论》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B.杜......
一、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概念: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经验汇编。(P3)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