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总结_传统康复室工作汇报
传统康复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康复室工作汇报”。
1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配属关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其他季节亦均可发生,风邪为外感发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3骨度分寸: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
4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如下人体正立姿势,两臂下垂,两手掌心相对,拇指侧为前,小指侧为后,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
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5内关主治 胃心胸 6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
听会—足少阳胆经
听会主治:头面五官病症:耳鸣,聤耳,耳聋,齿痛,面痛,面瘫,头痛。7 神阙穴
主治主治①消化系统病症绕脐腹痛,久泻,痢疾。
②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不孕,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
③其他病症脱肛,水肿,腹水,脑卒中脱证,尸厥。
应用举例①久泻,肠腹痛痛配伍关元。
②大腹水肿,排尿障碍石门。
③脱证配伍百会、关元。
④艾灸神阙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8夹持进针法 针尖露出3mm左右,适合用于长针(50mm以上)的进针,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
单手进针法 适用于25~50mm的毫针进针 9上下配穴法
例如①咽喉肿痛上取舍谷,下配内庭;
②胃病,上取内关,下配公孙
③头项强痛,上取大椎,下配昆仑
④子宫脱垂,上取百会,下配气海等。除一般的上、下肢穴位配合同用外。八脉交会穴亦属于上下配穴的经典。八个穴位分属于上、下肢,分别与奇经八脉相通,主治亦各有不同。10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为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发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约120~160/分。
11捻法 适用部位:多用于指、趾部的小关节和浅表肌肤。12扳法定义 治疗师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瞬间受力,做被动的旋转、屈伸、内收外展运动的手法,称为扳法。包括颈部、胸背部、腰部和四肢关节部扳法。13仰卧挺腰试验—椎间盘突出症 屈颈试验—腰椎间盘突出
抽屉试验—前后十字(交叉)韧带损伤 4字试验(简述)
髋外展外旋试验:又称4宇试验。患者仰卧位,被检査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膝关节上,使双下肢呈“4”字形。检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按压,如被检查侧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有骶髂关节病变。14偏瘫病位在 心脑
辩证分型 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又分为风痰入络、风阳上扰和阴虚风动。
中脏腑又分为痰热腑实、痰火瘀闭、痰浊瘀闭和阴竭阳亡。15中药内治八法
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把内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①汗法又叫解表法,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原则立法,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以祛在表之邪。
②吐法 是用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作用的方剂,用做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的方法。
③下法又称泻下法,积滞等作用,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肠道以治疗胃肠积滞、大便不通或腹水等证的方法。
④和法具有疏泄调和作用,可以疏泄气机、调和脏腑,用来治疗伤寒少阳病或肝脾、肠胃不和等病证的方法。
⑤温法是用辛热或甘温药物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寒凝经脉及肾阳虚衰等里寒证的方法,又称温里法。
⑥清法是以寒凉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的作用,用以治疗温热、温疫、热毒等里热证的方法。
⑦消法是以消导、化积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的作用。
⑧补法是以补养、强壮类药物为主组成,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16组方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可概括为”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一个方剂的典型结构包括了“君、臣、佐、使”四个部分。
明代何伯斋对君臣佐使概念的论述更为具体:“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
佐药佐助药,即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解决次要矛盾。
17艾柱灸定义:将艾炷置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根据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是否间隔某种物品,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
行针定义:进针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或促使得气、行气以及补泻等目的而施行的各种操作方法称为行针,又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18热敷疗法的分类:
①药包热敷 ②药饼热敷 ③药末热敷 ④药液热敷 19煎药法
①煎药用水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水质清洁新鲜为好。
②煎药前,先将药物冷水浸泡20~30分钟。
20服药发①如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忌糖,下利慎油腻,寒证禁生冷等。另一方面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自忌食萝卜,土茯苓忌茶叶,服荆芥时宜忌河豚与无鳞鱼等。②《本草纲目》“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烩,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21中药外治的异常情况:①疼痛②过敏③感染④水疱⑤中毒 22 汉末名医华佗重视运动疗法,创五禽之戏
运动疗法的特点:①整体疗法②主动疗法③自然疗法 23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人洪迈所编著的《夷坚志》中。
24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也。25晕针的处理
对晕针需立即果断进行处理。
①首先,立即停止针刺,取出所有体内留针;
②其次,让患者平卧,放低头部,抬高下肢,松解衣带,保持空气通畅,并注意保暖。③轻者静卧稍许,给予热茶或温开水或糖水饮之即可渐渐恢复;
④重者在上述处处理后,可给予指压或针刺急救穴位,如:水沟、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中冲、涌泉等,或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穴,以醒神救急; ⑤若仍不省人事,呼吸脉微,则考虑现代急救措施。
⑥晕针缓解后需嘱患者留院观察半小时左右方可离开,并适当休息。26推拿手法操作的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27脑瘫的推拿p326 28合谷 LI4 原穴 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主治①上肢病症(沿大肠经循行)失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挛缩,肩部疼痛,手指麻木等。
②消化系统病症胃痛,胃胀,腹痛,急慢性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
③呼吸系统病症:感冒鼻塞、涕多、咳嗽,疟疾,无汗症,多汗症等。
④妇产科病症: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房肿痛,难产、胎盘不下。
⑤神经精神系统病症:脑卒中,破伤风,晕厥,小儿惊风抽搐,狂躁、癫痫等。
⑥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眼睛红肿疼痛,夜视功能下降,麦粒肿,鼻出血,牙痛,腮腺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听力减退,耳鸣,急慢性咽喉肿痛,失音等头面疾患(四总穴歌载面口合谷收)。
⑦其他病本穴为全身镇痛镇静要穴之一,常用于针刺麻醉;也用于急救,如中暑、脑卒中、大失血等;同时治疗毛囊炎,过敏性皮炎,皮疹等皮肤外科病症。【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孕妇禁刺灸)。【应用】①结膜炎,角膜炎配伍太阳、关冲。
②鼻炎配伍迎香、上星。
③牙痛配颊车。
④周围性面瘫配阳白、四白、地仓、颊车。
⑤感冒配外关、风池、列缺。
⑥痛经、闭经、月经不调、难产配伍三阴交。
⑦腹泻配伍足三里。
⑧便秘配伍上巨虚。
⑨高血压配伍太冲、风池。
⑩荨麻疹配伍大椎、风池、曲池、血海。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将自己的体会与他人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更有观点和深度的心得?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你可能会找到一些新的写作技巧和......
4.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与他人分享经验的桥梁。6.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融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但要注意保持客观和中肯,避免过度主观或情绪化。请大家阅读以......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够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示。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真实感受,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虽然这些心......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与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也是对自己成长与进步的一种总结。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加以分析和阐述。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一......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论一.康复rehabilitation: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