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演讲_廉政故事演讲稿
廉政故事演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廉政故事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门:大家好!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青史留芳。一代清官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人民公仆孔繁森、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公正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勤政爱民永远是时代的呼唤。
当然,也许有人会问, 廉政勤政是领导的事,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又何必高谈空谈什么廉政呢?其实,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的腾飞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恪尽职守、廉洁从业。勤政廉政,不仅需要每一位领导用心面对,也需要我们每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认真思考。
这次参加廉政故事演讲比赛,我翻阅查看了许多清正廉洁楷模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激荡与震撼。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生活中普通的一员,却能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铸成一道道忠诚之魂,在人们心中浇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他三十一年扎根农村,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终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忠诚”二字!他就是中组部、中宣部在全党发出向他学习的楷模--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人称“泥脚书记”的邓平寿。
有人说邓平寿是最没有官样的官。确实,他喜欢下乡,却不坐车,用脚走。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他用双脚丈民心。虎城17个村77平方公里,哪块地的秧子长得不好,哪棵桑树没刷白,谁家的茧子病了,他都清清楚楚。他说:“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就不会来找我说话办事”。老百姓都知道邓平寿的绰号--“泥脚书记”、“草
鞋书记”、“挎包书记”,熟悉他的“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拿扇子、不戴(草)帽子,手里有块汗帕子。而这恰恰就是民众中最真实而亲切的口碑。
清贫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对于一个手中有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这份清贫却让人们更透彻地看到了他圣洁的心底。为了节约开支,邓平寿去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有一次,他带领镇干部10多人到外地考察,全利用晚上乘车坐船,舍不得买卧铺,大家挤在过道上打盹。硬是缩减了三天的行程,节省了五千多元。邓平寿最贵的衣服不过90元,抽的是5元一包的朝天门,但是在镇里每年的捐款“光荣榜”上,他的却总是排第一。来就在2007年2月2日,因过度劳累的邓书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虎城的老百姓不会忘记,2月5日那天,阴雨霏霏正如人们的心情,邓平寿的灵车刚进入虎城镇境内,便有一排一排自发前来的人,手拿白花,伫立在雨中。灵车开过去,他们便跟在后面。人群中有领导、村干部,有街道居民、企业主,而更多的是虎城镇的农民,从山上下来的,从河边上来的,最远的走了几十里路。究竟来了多少人,没有人能说的清,但很多老人说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人……
“有一种永恒,哪怕逝去,也会烙刻在世人心间;有一种伟大,即使平凡,却能感动你我一生。”邓平寿就是用他奔波劳碌的一生,为百姓鞠躬尽瘁,而在身后留下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用自己仅仅51岁的生命,铸就了一道共产党员勤政爱民、永不磨灭的忠诚之魂!
当然,邓平寿只是众多勤政廉洁楷模的一个缩影,而对照反腐的严峻形势,审视身边的廉政建设,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相信大家对原国家食品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一案还记忆犹新吧。他的案子虽已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无比沉重。还有陈良宇、胡长清、成克杰……这一长串的名字,就像一声声警钟长鸣,提醒我们廉政建设不可有丝毫懈怠,未来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更加需要我们发挥无私奉献、勤政廉政的优良传统。
孟子曰:“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老师们,就让我们立足本职岗位,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共同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演讲致辞]廉政故事演讲稿廉政故事演讲稿:挥泪斩子铸清廉 作者:区纪委 来源:莲都廉政网 时间:2007-10-3 11:35:24 浏览:2039 字体: 尊敬的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都说“隔行如......
洁身自好 从我做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洁身自好,从我做起》。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的思想意识更趋于多......
“廉政”一词,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上第一次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书中记载了齐景公与晏子关于“廉政”的对话。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这个《人生之义 得失之间》的演讲会。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
廉政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