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写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_议论性散文教案
议论性散文写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议论性散文教案”。
议论性散文写作教案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二是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
一、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散文与规范议论文的最明显区别。
二、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应该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
第一、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
有同学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了,不必顾及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些。更何况,在高考作文的阅卷场上,气氛紧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论点不明确,是很难得高分的。高考评分标准也明确规定,好作文必须“中心突出”。
第二、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
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表面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考场作文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就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开头先写出自己的设想:“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然后,分为三个部分写对三种大学的态度和认识,三部分内容单独成段,每段又分别设置了“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的小标题,结构安排巧妙、美观,文章最后又进行了归纳:“我选择了智慧大学,……我的灵魂终于有了最佳的归属,我会勤勤恳恳的打造我的思想,但愿有一天,我可以如我的校友,亚里士多德、缪塞、黑格尔一样,将思想的飞鸟送到宇宙的尽头……”。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开合自如,形式美观,而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既扣题意,又简洁明了。
第三、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
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因此,应该以逻辑推理的方式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层次和结构。有不少考生不明此理,只是对事例进行平面叙述,使前后内容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列举出来的事例,只能反复证明同一层次上的道理,不能对论点进行不同层次的阐述和证明。而优秀作文则充分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例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全文在正文前,先写了一个题记,明确了文章的论点;然后又用“一、二、三、四”分别明显地标示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苏格拉底、尾生、诸葛亮讲诚信的例子,证明“诚信”二字浸透了血泪;第二部分则叙写了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用具体生动地文字证明了“诚实的人最值得信任”的分论点;第三部分用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装”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却不敢讲实话,只狡猾地赞美“皇帝的新装多漂亮”;第四部分则由重庆彩虹桥倒塌之前一个小学生写桥上有一条大裂缝,而遭到呵斥的例子,引出“是谁在扼杀真理”的诘问。从全文表面看,“形”确实散,然而,细心加以推敲,则发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极强,从不同的层面证明了“人生应该讲诚信”观点。所以本文能够夺得高分。
第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许多考生之所以在高考中选用议论性散文来应试,主要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示自己的独特才华,因为这种文体更有利于考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因此,我们在运用这种文体进行写作时,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以便在写作中一展风采。综观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语言有特色,即在词语、句式、修辞等运用方面表现得有文采、成熟老到、细腻、生动、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表现力;立意新颖、构思独到、用例新鲜,能够表现出考生的独立思想和见解,乃至独立的学习研究能力、个性特色;思维空间开阔,有较高的文化文学素养等,当然也有以上几方面同是兼具的。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凭心灵选择》(江苏考生)《选择,别无选择》(山东考生),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偏袒----人的本性》(浙江考生)《真理只有一个》(湖南考生)等,都从不同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色。
具体写作时先按议论文写。想好要表达的论点、论据,理清文章思路。再按散文来写。渗透情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铺张。
三、写作要点
(一)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二)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引领全文。
开头一定要入题快,几句话就要引出你的观点。最好用一些比喻句、排比句等来写。例: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和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学会历史的旁观》)
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三)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与议论文一样,散文要求内容充实。
当你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如果材料充足(有3个或3个以上)可以采用小标题式,即在每个材料前拟一个小标题,而小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说明,这样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新颖,很容易得高分。
用小标题的形式可这栗写:
选取3个或3个以上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叙述较具体展开,做到生动,但又不要像写记叙文那样具体介绍事件经过。叙后用简洁、精要的议论画龙点睛
最好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就是在选用事例的时候,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但这种叙述没有必要铺展太开,议论也应力求简洁、精要,能够画龙点睛。如下面这段文字: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解说: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夹叙夹议用得很好。
或者是提炼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置于每段段首。分论点都用简洁的肯定句式醒目揭示,关键是分论点的设置。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
1.分解法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2.阐述法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5.因果法
在议论说理的过程中,用事情的原因来证明其结果,或以结果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原因的构思称为“因果分析式”。因,就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以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确定: ①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摒弃不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的最佳答案; ③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以“风度”为话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抓住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因果关系,构思时运用因果分析式,往往能使论证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的内核。如果只能想出 1-2 个材料,最好采用因果式、假设式和对比式的写法。
因果式的写法即举完材料后,找出你的观点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剖析你的观点,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如果你的论点是“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你就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这样的文章比较深刻,思辨能力强,也能拿到高分。
例1: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
——(2004年广东优秀作文《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例2: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颤心寒。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2004年江苏优秀作文《稳中求胜》)
所谓假设式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大胆起用冯坤等新秀,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世界杯,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的建议,不相信自己,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陈忠和关键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4年山东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例:霸王,你确实不是刘邦杀死的。你死于空洞苦痛加重的心灵之剑!纵然四面楚歌(可怜那楚歌都是假的),可如果选择坦然和坚守,渡江突围,又怎么会将大好江山,送与一个流氓天子!
——(2004年四川优秀作文)
对比式的写法即在议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方面从正面列举,另一方面从反面列举,这样会使得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正面的意见更加突出。如下面一段文字: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一反一正,依次排列,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不管用哪种写法,对符合题旨的有关论据材料,应用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要像写记叙文那样具体介绍事件经过。素描列举能够在简单的叙述中包孕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论后叙,最好是采取夹叙夹议。
先论后叙如下面两段文字: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在上面的文字里,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夹叙夹议如前面的举例。
(四)结尾:运用名言诗句或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彰显文采,在总结前面的基础上再次强化论点,最好是再进行一定的升华。
例1:‚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捕捉理性的灵光》
例2:‚个性的张扬,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滴水是成就不了汹涌的,只有千千万万的浪花聚涌在一起,才能形成钱塘江潮般的汹涌。个性的张扬犹如香山的红叶,一片两片成就不了‘红云几万重’,只有成千上万的叶片才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色彩。
个性的张扬,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有风采。‛
——《飘飞的叶片与大地拥抱》
例3:‚一颗豁达的心,能让你无惧困难,走向成功;一颗爱人的心,能让你获取力量,走向纯美;一颗平常的心,能让你处变不惊,走向完美。带上豁达的心、爱人的心、平常的心,上路吧!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走进生活,品味生活!‛
范文:
感恩鲁迅
即使我只能做一朵开放在阴湿泥地上的苔花,也要把苦涩的香味献给那寂寞的勇士;即使我只能做一只朝生暮死寄生在水面上的蜉蝣,也要把我短暂的微热温暖他那支冷硬的管笔。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清醒。
我曾幼稚地以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小说才是好小说。读小学时,我就爱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读中国通俗演义类的,如《杨家将》、《封神榜》、《三侠五义》等,沉迷到那一个个紧张曲折、环环相扣的故事里去。太阳西斜,夜色渐起,仍然不舍得丢下。总要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甚至骂声里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胡乱扒拉几口,又继续去会我的杨六郎、锦毛鼠去了。当时也颇是骄傲,小小年纪竟啃起了一本本又厚又大的书,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呢!直到上初三,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孔乙己》,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压抑沉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没有明确的敌人,也许生活有条不紊,但你同时也缺乏朋友和轻松真诚的笑。小说出现14次笑,但哪一次是孔乙己自己轻松地笑出来的呢?笑成了一把并不锐利的刀,在他并不敏感的心灵上来回刺穿。有几位作家能如此清醒地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只有鲁迅,清醒着,并清醒地说着他的痛,甚至恨。
感恩他的清醒,尽管他的这种清醒让我如坐针毡。但毕竟这是最真的声音。我们毕竟要长大,十里花海和绿麦青青固然可以伴随我们长大,只是这样长大的一代是否会觉得什么都来之太易,反而不去珍惜了呢?我还渴望闻到那充满生命气息带着原始芬芳的泥土香味,我还渴望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苦难。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不会浮躁偏执,才会懂得尊重和坚韧。而这些,只有鲁迅最真诚地给了我。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绝望中的希望。
谁都知道鲁迅是辛辣痛苦的,他的杂文如匕首刺破黑暗的夜空。他的生命也因此时刻受到威胁。长夜漫漫,黑暗如磐。鲁迅孤独地站在客栈的院子里,一钩残月从浓浓密密的乌云里偶尔露出来,又很快被遮蔽了。鲁迅背着手,来回沉重地走着。终于吟道:‚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鲁迅绝望了吗?不,他坚信‚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烈士的鲜血不已换成那喷薄而出的红日了么?鲁迅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那渺茫的希望即使如荒岛上偶尔看到的一页风帆,纵然这次错过,也会有下次出现的时候的。
感恩鲁迅,感恩他犀利批判中的自省。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者比比皆是,但批判到最后算到自己头上,在现代文人中,鲁迅即便不是第一人,也是最彻底的吧!在漫长的思考中,鲁迅痛苦地发现:改造国民性,首先要改造自己。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存心不佩服也难了啊!
父母老师的恩情如山如海,一个人工作以后,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一去报恩,他的情感债也不一定还得清的。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擦拭着,让它保持初到人世的淳朴和清洁,大概就够了。父母老师给我们恩情也不是要图回报的。但有另外一种恩,却更要感激:那就是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有醍醐灌顶似的点拨、呐喊的。恩有大恩小恩,爱有大爱小爱。着眼于一己一家之私利,固然有可以肯定之处,但造福于一国之大恩大爱岂不是更值得我们去敬重怀念吗?鲁迅正是后者。读读他的这段话吧:‚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难道不催人泪下吗?
他冷峻的背后深藏着火山似的热情,犀利的批判里包含着可以融化冰雪的爱。感恩鲁迅,只是祝愿他不要在另一世界里再悲愤地呐喊,痛苦地彷徨。
如果可能,我愿做一片护卫他心口的铁片,尽可能遮挡住几支射向他的暗枪冷箭。假如这也不能够,那就让我化做他墓前那一片青葱的草地吧,春风吹来的时候,我至少可以送上一席绿色,就算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希望吧!
评价:这篇议论性散文从三个层次论述感恩鲁迅的原因。丰富的层次是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表现。多种表达方式自然融合天光甚美
造化有情
(一)面对
面对生活斯芬克式的笑脸,我们有太多的抉择,然而,只有用真、善、美的心灵标准去选择的人,才体现出俄狄浦斯式的睿智,然而一颗丑陋自私的心去描绘生活画谱的人,则表现出了唐〃吉诃德式的幼稚。
(二)和亲中的新娘
曾记否,杜甫笔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王昭君,在当时政局动荡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送上了和亲的道路,告别了汉宫的朱墙碧瓦,把自己的后半生定在阴山敕勒山下,只为匈奴民族从此能更和平地在边界上牧羊放马,只为换得汉朝边塞上数十年的安定。面对荣华,面对人生,面对国家,昭君用自己的一生做了这一次选择,这是那些深宫中‚曼立远视,幸而望焉‛的贵妇们所不能做出的选择。昭君将被当作那金色的图腾,被人们供奉于心灵的顶端。
(三)岳飞的选择
历史,被悲壮打磨得镫亮,辉煌了岳飞的一生,他不与秦桧同流合污,驰骋‚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然而无奈于12道金牌的催逼,最终被害于**亭。面对恶势力的威逼,他选择了国家,这是心灵的选择,虽然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他无悔,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那一曲高昂的旋律,射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筝音四射。
(四)天光甚美 造化有情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当真、善、美的情操已融入你的心中时,你也就有了极致的心境,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用生命作代价去借钱帮助好友时,当《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用金子般的心去帮助别人时,当《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追求光明与真理时,他们都选择了生命中那最可贵的东西——人性的美,真理早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永不泯灭地存于世人心中了。
《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告诉弟子要用真、善、美去衡量做人的标准。是的,只有真与美的教会,美与仁的交融,灵与魂的合奏,才是真正的人生心声。
天光甚美,造化有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我们掬一捧心灵的泉水,细细咀嚼其中的甘甜,读王昭君,读岳飞,读安东尼奥,读耶稣,读他们面对每一次困难中做出的选择,读他们那高尚的灵魂,就是在酿造你的人生。
诗曰: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我曰:因真、善、美,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评析]:
这是一篇文采四溢、构思精巧的议论性散文。该考生紧扣“心灵的选择”的话题,首先站在历史的高度,选用和亲使者王昭君和抗金英雄岳飞两个典型人物,并重点剖析他们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所做的心灵的选择,以抒情的笔调揭示出英雄人物的正确选择来自他们高尚的心灵的观点。接着,该考生又从文学大师的笔下选用安东尼奥、卡西莫多、冉阿让等文学形象,并剖析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人性美,这样写作,既有点上的深入,又有面上的扩展,从而使文章内容紧扣话题,不枝不蔓,并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深刻。
另外,本文极讲究结构形式的安排,四个小标题各领起一部分,而各部分的前后顺序又极有议论文的逻辑性,“昭君的选择”和“岳飞的选择”是点上的深入剖析,写文学大师笔下的文学形象是面的铺叙,它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证明了“正确选择来自高尚的灵魂”的观点。这是本文引起阅卷老师好感的重要因素。
研读本文,考生可从中发现写议论性散文的一些重要技巧:立意紧扣话题并写出高度和深度,讲究形式安排并注意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拓展思维空间并展示个性才华。当然,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在“引经据典”方面,也颇有一定的功夫,显示了该考生良好的文字和文学素养,也值得借鉴。
生如夏花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
——题记
回眸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侧视时,我看见那峥嵘岁月里,孙中山奔走于乱世镇静的脚步,那脚步曾停留在李鸿章的府衙,曾踏上过北上的火车,曾奔跑于起义的山冈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势,终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浪尖,冲碎了千百年来不变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桥上车水马龙的过往,以卞之琳《断章》中的姿态,时而见到孩童背着手执着这样那样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贩背着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车时的情状;亦或见到笑脸洋溢的成群的老人们迎着朝阳一路小跑……
似乎谁都在跑,都在追赶着什么,那跑动时被风吹起的发丝,顺颊而下的汗珠,鞋上溅起的水花总是给人生命的蓬勃之气。
静思之,不觉臵疑,那永远保持不变的奔跑状态从何而来?
是因为夸父对太阳的渴望吗?是孙中山对现实的不屈吗?是小孩对前途的希冀吗?还是那生活的艰难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顿觉,人的一生好似征程,每个人都背着该负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为生命的历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态背后,是人们对生命不被磨灭的追求!
再回眸处,再侧视时,再凝神望,生命的价值熠熠生辉,征程中,我们奔跑着,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怀着独一无二的心情,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灿烂处。
如夏花般,开得无比绚丽。
点评:文章首先选择了三幅有代表性的画面,展示人生的“奔跑”,再提出疑问,从古自今,人生为何奔走不倦,奔走不息?最后呈现答案,那便是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文章思路清晰,题旨鲜明,文势沛然,文采斐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议论性散文写作,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议论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
议论性散文写作练习同学们要想把议论性的散文写好,没有一定的写作练习是很难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下面是关于议论性散文写作练习的内容,欢迎阅读!作文语段训练之一:彩线串珠【训练......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以说理为终极目标的文章。 历年公开发表出来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中,议论性散文所占的比例最大,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议论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议论性散文写作练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