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教案_海上钢琴师解析
《海上钢琴师》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海上钢琴师解析”。
《海上钢琴师》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人物心理。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心理,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出解决办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联系大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健康。
二、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心理,解读主人公1900始终不肯下船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人物心理,并提出解决办法。
2、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四、使用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1)什么是心理电影?
2、放映电影前对电影做简单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故事梗概。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沟沉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Virginian号游轮一等舱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1)1900为什么始终不肯下船?(2)你怎样看待他的选择?(3)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面对?
4、放映电影,放映过程中对精彩片段做简要介绍。
5、放映电影后对主人公1900的形象进行分析。
(1)孤独的天才
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的一架钢琴上的1900,生来就是和这船、和音乐分不开的。在肮脏闷热的锅炉房生长,变成整个弗吉尼亚号的一部分。因此,这样看来,1900的一生只是寂寞地在自己的身体里游戏。
影片中有一个片断,三等舱的旅客正开心地围绕在1900身边,听他即兴演奏钢琴。这时,突然有个人喊:美国!所有人“轰”的一下跑光了,留下一脸落寞的1900。轮船上的旅客都怀着理想和抱负,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地。但1900没有,他没有目的地,他就像一片叶子一样,到处漂泊。他也有与人交流的渴望,他会打电话给陌生人,随便谈上点什么。或许他是想通过电话与外界形成某种联结。热闹丰盛的舞会上,他挥洒自如,大方得体。然而,更多时候,他的身影格外孤单。孤独是天才的附属品,也是1900构建音乐殿堂的符号。
(2)纯真的孩童
影片中的1900外表温和,但有时又喜欢挑战常规。麦克斯最初登上佛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摇摆。麦克斯饱受晕船之苦,东倒西歪,吐得一塌糊涂。这时,1900出现了,两人坐在钢琴前,放开脚闸,弹起了钢琴。两人随着钢琴如流水般滑行,那么悠然自得,轻松洒脱,仿佛在自由翱翔。他们在动人的音乐中,滑过走廊,一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当爵士乐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被1900精湛绝伦的琴艺羞愧得落荒而逃后,1900站在船上说了一句:“去他的爵士!”。在平时的演奏时,他常即兴弹奏,乐队其他人不得不常常提醒他:“1900,拜托你照着乐谱弹!”可惜,这样的提醒只能维持短暂的一小会。随着1900灵感的闪现,动人的乐曲从他手中随意地流淌出来。
(3)固执的狂人
他有无数次下船的机会,却依然守着自己的坚持。陆地上的世界不是没有过诱惑,他也决心要踏上那块土地,结果,半空里他停住了,长久凝视那座马上就能用双脚去感受的城市,扔出了他的帽子,就头也不回地返回到船上——甚至连他的帽子也未曾登陆,它飘落进了海里。
如果说眼睁睁地放弃了爱情、固执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都不算极端的话,那么,面对因为报废而即将要被炸毁的轮船仍不肯离开半步,就真的是狂人举动了。然而他的心里更多的却不是疯狂,而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他一生面对着大海和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个世界企图用名利去引诱他却始终没有承认过他的存在,令他一直踟蹰不前,甚至放弃了追求正常的家庭生活。对1900来说,维吉尼亚号才是他的家园。
6、电影放映后,让同学们讨论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并请同学发言。
7、从心理学角度来回答提出的问题。
事实上1900曾想要踏上陆地,想在那片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爱情婚姻和事业生活。但当他提着行李走下舷梯的一半时,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它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条太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我能控制钢琴,它只有88个键。我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无限的音乐。我能理解客轮中的一切,因为它无一不是有限的。我甚至可以理解大海,因为在船上看到的大海也是有限的,我可以望见它水平线的尽头……而在陆地上,城市是无限的,它每一条路都望不到头,每一幢建筑后还有建筑,每一个街区后还有街区。这种无限让我不知所措,我每天都要面临选择,凭什么选这个,为什么选那个。光想想这个都令人害怕!我在有限的海上用有限的琴键演奏无限美妙的音乐,这里才是我的人生。” 但是,1900为什么始终不肯下船?下面我们用心理学知识予以解答。
(1)、分离焦虑惹的祸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以“依恋”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对于生活中某一特定个体的强烈情感联系。个体出生几个月后,逐渐与养育者形成亲密的情感来练习。许多婴儿形成基本一连后,也会在母亲或者依恋对象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安。例如,15个月大的孩子看到母亲要外出购物时哭闹起来,甚至要跟着去。儿童的这类反应被称为分离焦虑。一般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14-18个月时达到顶峰,然后强度和频率在婴儿期和儿童期都会逐渐下降。但是,学龄儿童甚至青少年还会在必须与他们所爱的人长时间分离时表现出焦虑和抑郁。
那么,为什么儿童会因为和他们的依恋对象分离而感到焦虑呢?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其实婴儿面临的许多情景实际上都蕴藏着自然的危险信号;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环境如此频繁的与危险联系在一起,使得人类对于它们的恐惧成为一种具有生物基础的自发反应。一旦婴儿有能力将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加以区分,婴儿就会本能的对陌生的面孔(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猛兽)、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
1900没有父母,他的养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他一直没能和其他人形成比较稳定持久的依恋关系,因此他对外界的他不熟悉的事物有着一种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使得他不敢去陆地。在他为了那个美丽的女孩打算下船时,他走到一半,停住了。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所以,即使内心牵挂着那位美丽的女孩,他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走下船,因为他在走乡串的过程中,面对着比船庞大无数倍的城市,数以千计的街道,他茫然了,退缩了。在他小时候,他的养父曾对他说过:“陆地上有大鲨鱼,会吃人。”虽然这听上去很可笑,1900但心中的确觉得陆地有“鲨鱼”,有位置的危险和过多的选择。船虽然也很大,但每次只载客2000,船有头,也有尾;琴键也是如此,有头,有尾。然而,陆地在1900看来没有尽头,是一条过长的航线,过浓的香水,过美的女人。这一切都超过了1900所能预期和控制的范围。
影片结尾时,麦克斯在找到他后,曾试图劝他下船,一切重新开始。然而1900在面对陆地实施中有种焦虑和不安,他说,未知的东西太多,选择太多,那样的日子会精神崩溃,所以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且他没有身份,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除了麦克斯没有人记得他,他的一生也在船上画上了句号。
1900难道没有想过下船吗?他的内心深处是憧憬着陆地的,他在想象中、在梦中无数次得到大国陆地。在他与麦克斯初识时,他描述其新奥尔良来,像是久居过一样。其实,他只是通过给陌生人打电话,通过和别人的交谈来获取这些信息。然而,他的渴望只停留在了意识层面,他没有勇气也无法去陆地。
(2)、不守常规但却作茧自缚
影片中的1900外表温和,但有时又喜欢挑战常规。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幼小的他无意间鬼使神差的来到一等舱舞厅,无师自通的弹起了钢琴,吸引了无数惊讶好奇的旅客们。船长惊讶之余,走上前,说:“1900,按规定你不该在这里弹琴!”小小年纪的1900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爵士乐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被1900精湛绝伦的琴艺羞愧得落荒而逃后,1900站在船上说了一句:“去他的爵士!” 可见,1900是个喜欢突破规则、不畏常规的人。然而,在是否去陆地的问题上,他把船变成了一个大的牢笼,将自己变成了囚徒。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小的个体在探索外部世界时,最初以自己的依恋对象(一般是父母或其他喂养者)为轴心,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超过一定范围后,个体会感到不安。但是,有了依恋对象这个安全基地,个体会逐渐摆脱焦虑不安的情绪,积极地探索外部环境。
而1900正是缺乏有力的安全基地,超过了船的范围,他就无法控制内心的焦虑清晰。他不愿向外界的权威和常规研制屈服,但又不得不屈服于自己内心的限制。
(3)、身份感的缺失
除了害怕未知外,1900最大的悲哀是没有身份感。影片多次提到:1900在陆地上没有出生证明,没有生日,没有身份。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出生过一样,等死后去天堂,上帝都会觉得奇怪,这个人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居然从未踏足陆地。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青少年面临的最主要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一种对于自己是谁,将要去向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和连贯知觉。而自我认同感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我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大千世界中我属于什么位置等等。埃里克森用认同危机来描述这些青春期个体思考现在的自己是谁,决定“我能(该)做怎样的自我”时会体验到的那种混乱,甚至焦虑的感受。如果青少年能顺利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他们将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
而1900应该说是没有经过埃里克森说的自我认同这一过程的,弹奏钢琴出神入化,对于别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于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在船里弹奏钢琴只是他的无聊打发时间而已,甚至谈不上热爱,但是如果没有了钢琴,他会无所适从,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Max跟他说,如果1900上岸,他会获得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名利双收,但其实名和利都不是他想要的东西,他想要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直到遇到了一个女孩,应该算是爱情吧,他的人生开始有点不一样了,有人走进了他的心里,他开始向往和女孩一起的生活,他想上岸,去寻找那位女孩。但是在他即将离开船到岸上时,他犹豫了,岸上那么大,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自己能够活应
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偌大世界中是何位置。这些问题在他心中都没有答案,他害怕,他迷惘,害怕未知的世界和没有身份的自己不知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所有的一切他无法掌控,于是,他回到了船上,回到那个他能够掌控的世界和他的钢琴并不断重复着颠簸的旅程。他再也不愿也不敢去尝试离开船到岸上去生活了,最终只能和船化为灰烬。
8、你怎样看待他的选择?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够预料到的悲剧。1900的存在很特别,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澄澈,甚至到了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ai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而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无法面对未知的世界,他难以想象要面临的诸多选择,他不知道在陆地上要如何生活,除了钢琴他一无所有,甚至于当众人看到了美国而兴奋尖叫时,他只有一脸的落寞,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目标,自己生活的方向。他的世界只有钢琴和音乐,用音乐来诠释对人生的感悟。如今的我们,有谁可以因为只是想弹钢琴就放弃生活?我们需要钱来养活自己,我们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令我们无法抛弃,我们不愿意放弃朋友去选择孤单。而1900是上帝为他做出的选择,他出生时就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上帝为了弥补他的孤独而赋予了他天才的琴技,而1900也为此付出了孤独的一生。
我们用钢琴点缀人生,1900用钢琴演奏人生。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和毕生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是无法比较的。1900到底是懦弱还是坚强,其实都说不清楚,或许在人生上他有懦弱的一面,可是在音乐的世界中,在他自己的王国里,他却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尊严。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随性而为,自己快乐就好。他甚至会在比赛时为对方精彩的演奏流下眼泪并重新演奏一遍,这一切只因为他爱那首曲子,因为他纯粹地生活,不带任何杂质,没有任何功利之心。
反观我们,一天天重复地生活、忙碌,正如1900说的:“人总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浪费了数不清的光阴在问这些无用的东西上,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当看到蔓延无边的城市的时候,看见纵横捭阖的街道的时候,看见繁如星海的灯火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迷茫?会不会觉得无所是从?会不会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放弃自己儿时的梦想?
我们羡慕1900那种纯粹的快乐,因为他是一个永远的孩童,他的双眼是没有一点污染的宁谧的大海的颜色,看着他的双眼,我们会想起童年的青砖房、槐树阴,想起鸟语花香、夕阳炊烟,想起一顿简单而惬意的早餐,想起晚饭后爷爷的故事,想起那醉人的晚霞,想起那数不尽的繁星,想起……太多太多了,可是我们却离它们越来越远。所以当1900出现的时候,只因为他身上有我们遗失的再也无法挽回的单纯的快乐,我们便希望他留在船上,留住那份纯粹清澈的快乐和心灵。
但现实是残酷的,它不允许这虚幻的,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存在,所以1900只能沉入海底。他因为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而不肯下船,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然而世界上充满太多未知的事物,我们无法掌握每一件事,无法预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口味。”生活中的变数我们无法预知和把握,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一味地逃避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最终只会像1900那样与自己的小世界沉入海底,而世人甚至不曾知道你的存在。生活充满变数和挑战又能怎样?只要有一颗坚定勇敢的心,相信自己能够适应生活,就能成为自己世界的主导者。纵使世
界中充满许许多多的无可奈何,但画笔在自己的手中,心中所想的就是生活所呈现给你的。前方是光明还是黑暗,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有机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9、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面对?
10、总结结束:今天主要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关于心理电影的一些内容,包括心理电影的特点,与其它电影的不同,并通过一部影片《海上钢琴师》向大家展示如何去欣赏心理电影。希望这次的活动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积极参加我们的下一次活动,谢谢!
海上的钢琴声---写在观看《海上钢琴师》之后最后的爆炸声还时时的萦绕在耳边,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一个天才的陨落,但是钢琴的声音还是注定成为一个人存在的见证,比如说他:1900—......
[键入公司名称] 电影鉴赏课论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11/11/15《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电影鉴赏课上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我就被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了,重复看了五遍,每一边......
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
《海上钢琴师》,很久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意大利的一部电影。 钢琴师 1900 这是他的名字,他出生在船上,被遗弃在船上,他被船上的填煤工收养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海上生活。他出生在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
